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乐动 心动 律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乐动 心动 律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瑞士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达尔克罗滋曾经说过:“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的。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钢琴等乐器,而是人的体态活动。”活泼好动、乐于表现则是小学生的天性与特点,根据小学生心理、生理特征的多重需求,我认为在音乐课上让学生“动一动”那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音乐教学; 乐动心动; 身心并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86-001

乐动心动,身心并用,开发音乐潜能。“动”的内容很丰富,包括游戏、舞蹈、演唱、演奏等等,活动的形式也多样,个人、小组、集体、自由组合都可以。那今天我们谈到的“动”特指律动——有节奏的跳动,有规律的运动,听到音乐时按照节奏通过身体的方式表达出来的那一种感觉。

我们的音乐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歌曲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

一、“动一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每当音乐响起,我都会示范引导,或者亲自带着孩子们动起来,如头、手,或者是脚,或者是腰等等。能随着音乐动起来,就说明孩子们正在将自己耳中所听到的音乐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学生用自己的“动”理解音乐,听懂音乐,直至最后表现音乐。比如在低年级的音乐课中,教师经常会引导学生加入一些拍手、拍腿、踏脚等简单的动作配合音乐进行“动”。

二、“动一动”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娱乐中获得知识

如果将音乐课也上成循规蹈矩的文化课,学生必然乏味,而课堂中让学生动一动,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还可以让学生在娱乐中汲取知识,获得熏陶。例如在六年级的《拉库卡拉查》一课中,弱起的演唱是歌曲的难点,如果一味死板的教给学生这是弱起,一遍遍的数拍子学习,六年级学生虽也能学会,但其中之乐何从谈起。而我则带领孩子跟着音乐将老师事先创编好的律动充分地动一动,再在其中将歌曲中的弱起乐句处加入转身的动作,学生用身体感受了这个弱起之后,继而再总结出这是弱起乐句。那么此时的课堂所呈现的就是另外一番全员参与的热闹场面,在欢快的氛围中学生自然而然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三、“动一动”可以表现音乐意境,使音乐直观形象,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音乐风格

音乐中的意境有时光靠老师单纯地讲解与渲染似乎还是不能完全达到预想的效果,而让学生“动一动”则有助于表现音乐意境,使音乐直观形象,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音乐风格。在教授《叫我唱歌我唱歌》时,我先是将播种、除草、收割等动作跟着音乐伴奏进行了律动表演,让学生尝试猜一猜教师在做什么,通过教师的律动表演,学生很快就能联想到劳动,由此引出歌曲的类型,再顺理成章的将劳动中的歌词加入,引导学生熟悉歌词,理解歌词。

四、“动一动”有助于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理解力,以及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很多时候音乐律动是需要大家合作完成的。例如,在奥尔夫音乐中有一首《握手舞》,这个律动需要学生在长音时找到同伴进行握手,每一次长音都需要不同的握手对象,这就非常能够锻炼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同时也能够让他们通过动作了解音乐并且表现出来,长音就要握手时间长点,短音则相反。高年级练习时还可以尝试每一次长短音时都找不同的人握手,直到音乐停止。那么,像这样的合作律动音乐在平时的课堂中还有很多很多。

五、“动一动”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音乐是美的,也是快乐的,在快乐中引领孩子创造更美的音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跳动的音符,正因为有了这许许多多的音符,他们的律动筑成了音乐课上最生动的画面,最美妙的场景,最和谐的交流,最有趣的互动。但学生的“动”不能一味地模仿教师,而应无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创造力。同样是用《握手舞》的音乐,除了基本的握手动作之外,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其他的动作来表现,如:拥抱、招手等等。

“动”在音乐教学中所体现的作用正体现了中小学生注意力的短暂性、求知的好奇性、个人兴趣的广泛性及形象思维的丰富性的特点。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穿插在一节音乐课的各个教学环节里。

一、“动”在课前

比如在低年级的音乐课程中,我们经常会在课程开始前加入一些热身的律动游戏,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集体参与到活动中,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如我在教学《动物说话》这首歌曲前,就用模仿各个小动物的走路姿势进行《请你跟我这样做》的律动游戏,跟着音乐节奏我分别示范小鸡、牛、羊、猫等等小动物走路的样子,学生分别模仿小动物的样子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整节课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可以调动学生的快乐情绪,集中注意力,同时也为后面的学唱歌曲做了一些铺垫。

二、“动”在课中

课中的“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片刻的放松休息,有时还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比如在我们欣赏《小狗与口哨》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欣赏第一个主题片段,并自编动作表现这部分音乐,之后再次完整听一遍,听到和第一主题相同的音乐就做出刚才自编的动作表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编力、表现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结构,直至最后完整的表现音乐。

三、“动”在课尾

律动放在课尾,可以把教学推向高潮,使学生余兴未尽。而师生通过共同的表演,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进了交流。《忆江南》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乐曲,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运用一些道具加上学生自己的创编和想象,将江南水乡的美景呈现在课堂,让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更加享受并喜爱自己的水乡,将整个课堂推向了高潮。

当然,我们还要明确律动只是音乐课中的一小部分,一种手段,一定要“动”的恰如其分,才能事半功倍。在音乐教学中,适时、适度、适切的运用好律动,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需要。将律动有机的融入小学音乐课堂,让每一位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自身的参与“动”起来,更快地容入了音乐,感受到了音乐的情绪,逐渐领会和感悟到音乐作品的内容,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期待音乐课,喜欢音乐课,学生的精神世界在音乐课的艺术感染、浸透熏陶、心随乐动中愉悦起来、丰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