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矛盾重重的批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武术大道宽阔无比,它博大的胸怀容得下任何不同的流派和见解,所以可以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正因它那广阔的胸襟,也使得各种悖谬之论充斥其中,令初入此路者如入云里雾里,一时难分东西南北,不知所措。
日前偶尔在《精武》杂志上看到陈剑先生的一篇文章(注:详见2006年7期第34页《JKD不科学训练方法之我见》一文),无奈之情溢于言表。此文内引名家语录,外联笔者一己之见,似乎要将武者引入正途,却在不知不觉问让初学者更加迷惑。在下观此文,只觉其矛盾重重,批判得大失水准。
陈先生将截拳道的“不科学”分为三类:一是有害练法,二是低效练法,三是低效技术,并且一一进行批判。在此,在下也按这三点来讲,至于谁说得更有道理,请读者朋友们自己分辨吧。
陈先生首先对李小龙的抗击打、硬度、力量训练进行了批判,称其为“对一般人既无益也无必要”。这我就不懂了,至于怎么个不懂,且听在下一一道来:
首先是陈先生对于实心球砸腹的抗击打训练的质疑。我本不想对此多说些什么,但为避免初习武术的朋友产生困惑,还是说说吧。这一训练,要看是什么人在进行、如何进行,要达到什么目的,然后才可以说是“科学”还是“不科学”。简单地说,凡是专业的抗击打训练,都是有害的,这是无须质疑的事。抗击打训练,实际上就是通过对某部位不断击打,使肌肉强度和神经承受能力产生变化。说得简单点,就像是男人比女人更耐疼一样。我们知道,在人出生时,不论男女,皮肤和肌肉都是细嫩无比的,为什么成年后男人更有力量、承受疼痛能力更强呢?答案不用我说,大家都明白。因此,男性的寿命才普遍低于女性。由此也可以知道,进行抗击打训练,本身就对身体有害,本身就“不科学”。
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它却是科学的。为什么呢?还是我刚才说的那句――要看是什么人在进行、如何进行和要达到什么目的。这么说吧,一个以强身健体同时附带性地拥有一定格斗技能为目的而修炼武术的人,如果进行严格的抗击打训练,那就是不科学的,因为这种训练背离了他习武的初衷。反之,如果一个专业的格斗运动员进行这种严格的抗击打训练,那就是科学的――健美运动员在赛季一顿要吃几十个蛋清算是科学的饮食,而普通人一天只吃五个鸡蛋就算不科学,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一个非专业的、以拥有强大格斗技能为目的的普通修习者,是否也应进行抗击打训练呢?我不想多说,只是讲一句,请大家自己理解:我见过不少练时虎虎生风的技术高超者,攻击时势大力沉、勇猛无比,但一旦被对手抓住机会,就被一击而溃。
抗击打能力,是一个真正的武者必须拥有的。然而这种训练是否科学,就要看武者的训练方法了。用实心球砸肚子,没什么大不了,但如果你第一天练武就让别人用尽全力向你身上砸,那你铁定练不成,而且还会受不轻的内伤。但如果你由轻到重地训练呢?我告诉你,你什么伤也不会受,而你的肚子会渐渐变得坚实。
再说硬度训练,这和抗击打训练其实是一回事,只不过一个是主动而另一个是被动而已。我从前写过的不少文章中都提到过硬度的重要性,在《雪夜截拳道教室》里更是反复强调过,相信大家已经明白其中的道理。在此,我再哕唆地问大家一句:如果非要你选择的话,你是愿意让一个成年人用拳头朝你的手背用力砸一下,还是愿意让一个八九岁的孩子用铁锤子用力地朝你的手背砸一下?
还是那句话,硬度训练很重要,但训练方法科不科学,要看你怎么练。练得对,就科学;练得不对,就不科学――不要以为这只是一句废话。
显然,陈先生在对这两项训练进行批判时,并不是仔细研究截拳道的训练方法,而是直接去看错误地运用此种训练法时得到的结果。这种观察的方法本身就极不科学,又怎么能“科学”地评价被批判的对象呢?如果用陈先生的这种观察方法,我们完全可以批判尽天下所有的武术训练法了――有人练实战导致身体受伤,那么实战不科学;有人练柔韧性拉伤了肌肉,那么练柔韧性不科学;有人练站桩使肌肉僵硬,那么站桩不科学;有人练太极拳太慢,那么就是太极不科学;某人练的泰拳太软,那么就是泰拳不科学……好了,现在天下没有一门科学的练法和功夫了。
另外,陈先生还严肃地批评了现代体育式的肌肉训练,这令在下深感惊讶,但看到后面,在下恍然大悟,一句“不及内家拳的训练方法精妙”说明了一切。原来陈先生为内家一派,而这一切批判都是在以内家的标准来衡量截拳道而已。
诚然,肌肉训练不是习武的标准,但什么叫“一力降十会”?从古至今,你见过几个女侠斗得过武功技术与自己相近的男子?部分内家拳人过分藐视肌肉训练,只能说明这一部分内家拳人的偏见和错误。太极拳是内家拳吧,那抖大杆不是太极拳的练法吗?别和我说那练的不是肌肉而是气!
武术的情况太复杂了,容易让许多初习武的人迷惑,而某些内家高手们却乐于让这些人更迷惑。笔者看过一个关于武术的电视节目,是介绍某太极名家。此名家果然厉害,只见两名健壮的弟子在其左右各用双手抓住名家的手臂,而名家躯干并不动,只是两臂向左右一分,两名弟子就分别向左右倒地。真是高人吧!如果你是一个初学武术的人,会不会被惊呆,然后说一句“内家拳真厉害”呢?可是武术明家们却都觉得可耻。后来我知道了,原来这位名家是当地的市长,而所谓的弟子们是他的下级啊。这种马屁,市长先生坦然接受,受骗的只是不懂武术的电视台工作人员和初入武门的人。
书归正传,陈先生接着批判了截拳道中的低效练法――沙袋、木人桩和木棒训练法。在这里,陈先生又犯了上面提到的错误,片面曲解截拳道训练法的科学性。沙袋的作用我不想多说,软沙袋有软沙袋的训练法、硬沙袋有硬沙袋的训练法,分别用二者进行训练时,目的和意义都不同,前者练的是动作和力量,后者练的主要是硬度。
陈先生在批判时巧妙地拐了个弯,由批判变成指导,从简单的一句“截拳道的沙袋制作显得比较粗糙”开始了对截拳道沙袋训练法的批判。在下真的不懂,这又算是什么“不科学训练法之批判”呢?是要批判截拳道的沙袋训练法,还是某些人用的沙袋呢?没等我想清,陈先生的笔锋已转,变成指导了,讲了一堆打沙袋的技巧,却避而不谈截拳道如何不“技巧”。不过话说到这份儿上,意思谁都明白了,那就是陈先生的方法既然是对的,那么要批判的截拳道的方法他虽然没说,但我们也一定猜到是错的了。
真高明!我又想起了那位市长名家,如果练内家拳者都如此高明,那内家拳可真了得了!
据陈先生讲,木人桩是为“JKD门人最津津乐道的”。呵呵,又一个古老的练功工具受到批评了,而且陈先生又巧妙地避开了“如何不科学”这一点,
像前面一样,转到柔韧训练和所谓的“木棒训练”上了。
其实大家都明白,沙袋和木人桩只不过是工具,它们只是帮助我们进行某些特殊训练而已,至于说用它们替代实战,谁都会笑,而陈先生却拿这来说事,未免……
至于截拳道的柔韧性训练,显然陈先生又没有先行仔细研究,就随便开口了。当然,正因为没仔细研究,陈先生说得也不多,只是说了句“不如内家拳”。又是“不如内家拳”,难道把别人说得一无是处,真能将自己衬托得伟大无比吗?
接着,陈先生又批评了截拳道中的“低效技术”:飞踢、高踢、指戳、两节棍。截拳道主张飞踢了吗?什么时候主张了?我只记得李小龙曾说过,他在电影中表演的那些飞踢、高踢根本就不是截拳道技术,更不符合截拳道的实战主旨。而作为一种高难度的技巧训练,飞踢和高踢却深受人们喜爱,同时它们也能最大限度地训练武者的力量与柔韧性,所以诸多武术流派中均有高踢与飞踢技术。但是,大家何时在擂台及民间比武中见有人用过这等技术?练与用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实战中的低效技术,却可以是训练中的高效技术。而且,如果高踢真的一无是处,恐怕世界上大多数的技击流派都要受陈先生的批评了,尤其是那些喜欢用高踢KO对方的泰拳王。
陈先生还提到指法,我又不懂了,怎么指法也属于低效技术?要知道,在几乎所有的武术流派中,都强调了指法的可怕性,指法已经被规定为不能轻易使用的技术,这样速度极快而破坏力极大的技术,竟然被陈先生称为“低效”,简直让我无言以对。或许陈先生的“低效”指的是那些传说中无处不能戳的“精武指”吧?但我要告诉陈先生,那不是截拳道中的“标指”,只是外界的传说,不要用讹传中的技术来代替真实的技术。
陈先生最后提到了两节棍,并将其纳入“低效技术”之中,这次我真的惊呆了,两节棍竟然是“低效”的武器!而陈先生讲,“皮带”才属于“高效”的武器。在此,我不想用无数例子和科学的道理来证明两节棍的威力,因为那就像是在拼命向别人证明老虎是一种凶狠的食肉动物一样可笑。
我们知道,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部分;我们知道,人体的力量来自于肌肉运动;我们知道,不同质量的物体相撞时,质量差的一方比较容易破损,然而我们却不能将这些“科学”的道理运用到武学中去。相反,只是以“科学”的名目批判与我们不同的事物,这是科学的态度吗?用“科学”去证明“不科学”事物的“科学”性,用“科学”去批判“科学”事物的“科学”性,这是多么矛盾的行为啊!
截拳道并不是完美的武学,尤其是李小龙生前创立的原始截拳道。毕竟李小龙去世得太早,许多内容,他还没来得及去丰富。作为一个截拳道者,我并不是“疯狂”的“龙迷”,并不拒绝听任何质疑李小龙、质疑截拳道的话题,然而,如果那质疑是毫无道理的,是以贬低他人而抬高自己为目的的,我就不得不站出来说几句话了。这就像最近最火的“黄氏解说”事件,如果你黄同志失态,不够冷静,失去了评论员应有的中立,你就是在客观地评价;而如果你只因为黄同志喊了几句“万岁”,就指责黄的骨子里有一股奴性,你就是在单纯地骂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