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海藏式建筑的地域性表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海藏式建筑的地域性表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塔尔寺是我国著名的喇嘛寺院,其建筑形式以藏式建筑为主,融合汉、回、蒙等民族建筑特色,形成了塔尔寺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通过对塔尔寺藏式建筑的空间组织要素及外部空间形态进行分析,对建筑空间形式在发展变迁中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思考了藏式建筑的地域特色,并对地域性文化的重构进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 藏式建筑;塔尔寺;空间形式;地域文化

中国古代,佛教建筑作为佛教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因素,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塔尔寺作为藏传佛教的著名寺院之一,其建筑形式除了具有普遍性外,更具有及宗教精神的独特性,是宗教观念的产物。中国古代的佛教建筑空间是人们的宗教意识、风俗文化、审美观念及建筑技术的综合表达,其建筑形态具有明显的民族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美学艺术价值。

1、青海塔尔寺简介

青海塔尔寺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是我国藏传佛教的四大中心之一。塔尔寺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400多年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塔尔寺已经发展成为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地方风格的佛教园林建筑群,融合了藏族、汉族等建筑艺术形式,是一座宗教文化、建筑文化的艺术宝库。全寺共占地千余亩,殿堂52座,僧舍房9300余间。塔尔寺的建筑艺术具有独特性,色彩华丽、气势威严、布局严谨,与色拉、甘丹、哲蚌、拉卜楞及扎什伦布五座寺院共同构成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由于喇嘛在藏族地区的社会地位非常高,很多喇嘛是活佛,喇嘛在寺院中生活、学习,供奉神的同时也被人们供为神。民众每年将自己收入的一半供奉给寺院,表达了信仰的虔诚,也使得寺院的建筑规模越拉越大,设计有殿堂、噶哇、扎仓、阿卡住居、塔及服务性建筑等几大类,在藏族艺术中,唐卡、堆绣、酥油花被誉为艺术“三绝”,以及寺院的壁画等,共同构成了藏传佛教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特色。

2、建筑整体空间形态

2.1 建筑布局

塔尔寺位于青海湟中县境内,地处山谷地带,因此,其建筑布局很大程度上由山谷的走向、山势及地势的起伏所决定的,塔尔寺的基本建筑类型主要包括殿堂、佛塔、僧舍及经堂等,这些建筑组成部分随着地势的高低起伏差异在山谷中建造。整个建筑群围绕着大金瓦殿及小金瓦殿顺势展开,呈现出放射的状态,该布局中不受边界的限定,整体呈现出不对称式的均衡,如图1所示:

图1 青海塔尔寺建筑群全景图

塔尔寺建筑群的空间排序没有明显的轴线,空间布局根据山谷走势及地势走向而定,空间组织比较巧妙,群体组织较为灵活,整体以纵向为主,横向为辅,建筑群以外的空间比较集中,整个建筑群中,核心为大、小金瓦殿,这两座建筑位于整个寺院的中心位置,与整体形成一种主要建筑和次要建筑的结构关系,是整个建筑空间的高潮,对于整体建筑群而言,是标志性的节点。塔尔寺的建筑等级规格较高,殿堂等单体建筑都可以作为次中心向周围进行展开布置,又与其它外部空间互相交叉穿越。这样寺院中的建筑没有严格的界限区分,在不同的高度与视点下,远景、中景、近景层次鲜明、互相渗透。

塔尔寺在空间布局上的自由性,也使得空间形态更加的多元化,但又受到建筑功能以及审美的需求等因素制约,导致在整个空间序列组合方面,主要还是采取以殿堂为中心的单体院落,这也是受汉族传统的四合院建筑类型所影响,大多数都是一进院落或者是几进院落,庭院是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组成空间组织结构的主要构成元素。在塔尔寺以后的扩建和修缮过程中,也基本上遵循这种空间组织形式进行的,这种空间组织形式的关联耦合性比较强,采用围合的方式建筑的院落,外部的围廊也与周边的建筑单体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些佛寺的建筑与中国传统的楼台亭榭相结合,展现出层次性的变化,在院落与院落之间,形成明暗对比、大小空间对比,使得整个寺院的空间呈现出渗透性和共通性。就塔尔寺整体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上来看,建筑的空间组织形式与外在形式之间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来源于藏传佛教所具有的独特建筑群体的造诣。

2.2 空间联系

(1)基面

受塔尔寺所在地理位置的影响,山谷的地势高低起伏不平,因此建筑单体所坐落的高度位置也存在一定的落差,在不同的台面上,沿着主道路进行布置,建筑单体与道路之间根据抬升的基座而区分开来,这样也使得单体的界面较为明显,单体高度的变化,在整个建筑群空间内,形成了空间上与视觉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与落差,从整体上而言,显示出塔尔寺建筑群的大气与神圣。此外,由于地形的起伏变化,台面还具备组织排水与加固地基的作用。

(2)围护结构

针对塔尔寺的单体建筑而言,其立面形态主要以碉房体系和木石结构为主,体现出藏传佛教所特有的建筑特点,墙体结构较为稳定,主要原因在于其高大宽厚,且下宽上窄,稳定性较强,这也和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有一定的联系,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风向与气候的问题。在颜色上,墙体多数都是以红色为主,部分也采用包色作为墙体颜色,其差异在于等级的体现,墙体的上部为棕红色的边玛墙。同时,也很好的吸收了中原地区殿堂建筑中的斗拱、梁架、歇山顶及藻井等不同的屋脊样式,在装饰方面,塔尔寺融合了尼泊尔、印度藏传佛教的典型装饰。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的门廊与梯形的藏窗,窗户的颜色主要采用黑色或者灰色的边框作为窗套,并上挑两层短檐,将镶边的布帷悬挂于短檐之上,这种装饰特点是藏式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门的形式也比较多样,一些门廊的上部设置有歇山塔楼,而门廊则相对比较低,将门外与院落连接起来,在进入院落之前,有一定的起伏,这就和古典园林设计时“欲扬先抑”的感觉是类似的,从而可以获得视野上的变化,通过门廊与主体建筑的对比,就不会显得比较单调,也可以凸显主体建筑的威严,如图2所示。单体建筑的正面性在塔尔寺建筑群体中非常的突出,入口正面的符号标志性比较强,从空间关系上反应出内部和外部空间的联系,从组织形态上反应出内部组合的关系。

图2 塔尔寺的藏式门

(3)第五立面

塔尔寺佛教建筑很好的继承了藏传佛教建筑的特点,而藏传佛教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又是一种继承,在中国古典建筑中,第五立面是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塔尔寺建筑中,大金瓦殿和小金瓦殿作为两大主要建筑,其全部采用歇山镀金屋顶,在屋脊上,有很多大小不等的莲花座形刹,在其四周,装饰有摩竭鱼首,屋顶正脊部分,装饰有金幢及宝瓶等装饰品,使得建筑的内部呈现出高大宏伟的特点,如图3、4所示。塔尔寺内其他的单体建筑屋顶所采用的样式多种多样,融合和藏族建筑屋顶及汉族等民族的建筑屋顶样式,丰富了建筑群体的天际线。

图3 塔尔寺大金瓦殿外部(作者自摄)

图4 塔尔寺大金瓦殿内部(作者自摄)

2.3 衔接空间

巷道空间,也是构成塔尔寺建筑群的重要组织,主要涵盖了巷道与巷道之间、建筑与巷道之间的衔接,在空间层次的发展、交通组织以及空间过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塔尔寺建筑群中,街巷空间的大小宽窄变化较多,但是其比例比较合适,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地点,所感受到的聚散、开合、收放等变化也是不同的,从整体上来说,这种衔接过渡非常自然,呈现出一种深远、通透的视觉空间。对于路径交通衔接空间而言,转经道也具有着同样特殊的线形空间元素,从而将空间组成有序的结合起来。在塔尔寺内,一些建筑的外墙周围设置有转经道,转经道将整个建筑围绕一周,当然,也有在建筑的入口两侧或者是建筑的正前方设置的,对空间路径起着引导的作用,也使得庭院的空间更加的丰富,建筑和周围环境的空间整体性及空间联系性更加的紧密。

图5 转经道(作者自摄)

3、地域文化对建筑空间形式的影响

3.1建筑选址

受藏传佛教宗教观念的影响,塔尔寺建筑群体在基地的选址上,受地势、山势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建筑与环境、建筑与人等协调灵活的关系。这就很好的将“天人合一”的自然宇宙观体现出来,各个单体建筑的位置及形式都有自身独特的意义,通过对佛教特有文化的运用和理解,各个建筑单体间联系在一起,构成连贯的整体空间形态。

3.2 文化传播

虽然在空间组织方式及空间形式上藏传佛教有其特有的特点,但是,随着地域及外来文化的传播,汉、蒙、回等民族文化及生活方式等对其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塔尔寺自身的发展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表现在建筑形式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例如,塔尔寺的建筑形式中包括藏式碉楼、汉族庄廓以及其它民族建筑风格等,其整体性也不断的向着多元化和复杂性方向发展。在建筑空间形式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强烈的地域性特征也是一种必然趋势,这是一种文化重构的现象。

4、对藏式建筑地域性表达的差异理解

4.1 重构物质文化

建筑的物质空间形态主要体现在建筑围护结构的基础之上,营造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对建筑空间的重构会传声一定的影响。青海塔尔寺建筑群体中,对地域性民族物质文化的传承非常明显,不管是巷道空间的曲折变化,或者是建筑空间具有的民族特色,或是细节部分的装饰,以及建筑所采用的石木交错结构、鲜明的色彩选择等,都使得建筑宫殿具有独特的民族意味。殿堂内的壁画、堆绣及酥油花,是藏族的艺术“三绝”,这三种艺术方式在塔尔寺体现的淋漓尽致,因此,也可以理解为塔尔寺的“三绝”,如图5、6所示:

图6 塔尔寺“三绝”之一 堆绣

图7 塔尔寺“三绝”之一 酥油花

图8 塔尔寺“三绝”之一

壁画(作者自摄)

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传统的物质文化形态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导致建筑空间形态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随着物质文化的重构发展,对原有物质形态文化的不丧失基础上,采用现代的科技手段,使得物质文化的功能、形态、材料及结构上达到再创造的显示,使传统的建筑与现代建筑在个性与共性上达到统一,形成一个连续性的历史界面,这对于地域建筑的个性是一种保护。

4.2 精神文化重构

任何一种建筑形式都有其内在的精神所在,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塔尔寺建筑群在空间上持续的延续,在精神上也需要继承,并且精神上的继承是空间延续的前提。塔尔寺,一座吸引了众多朝圣者的寺院,香火袅袅,置身于塔尔寺中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浓郁的地域民间文化和气氛,这就是其精神文化的内涵,这也是建筑这一符号造型不能单一的体现出来的。受藏传佛教研究中的地域性差异所存在的局限性,对精神文化的重构仅仅停留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上,内在的交流比较少。如果对民族历史场所的复兴,只停留在简单的建筑扩建或修缮、特定的人群进行文化传播上,缺乏对文化概念的理解,那么在精神层面,这种复兴的持续性和整体性就会缺失。所以,多层次、多元化的人群在参与到藏传佛教的人文交流与建筑艺术交流中,和现代城市文化相结合,这才是对精神文化进行重构的可行之路,是展示历史民族文化的最佳平台,也是塔尔寺复兴的关键所在。

结束语

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地域性建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不断的激发城市发展的活力,对地域性建筑进行保护和研究,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进行文化重构具有历史意义,是文化融合的一种体现。藏式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也正以一种新的传播手段进行传播,使得对藏传佛教建筑的研究也有了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柏景,陈珊,黄晓.甘、青、川、滇藏区藏传佛教寺院分布及建筑群布局特征的变异与发展[J].建筑学报.2009(z1)

[2] 杨志远. 藏传佛教文化影响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营造思想[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8)

[3] 胡晓海,董小云.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的群体布局研究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21)

[4] 邵楠.略论青海藏传佛教建筑壁画艺术——以塔尔寺和瞿昙寺为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1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青年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高级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