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人文关怀思想对无障碍规划设计缺失的应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人文关怀思想对无障碍规划设计缺失的应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无障碍设计的概念是上个世纪初期,建筑学界基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平等参与” 的社会环境,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其主要是针对社会弱势群体(如残障人士老年人等)有不同程度的先天或者后天胜利伤害或者无法正常活动的人群 ,为他们提供满足正常生活要求的设计理念。在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更多的学者关注无障碍设计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但是只有形式上的配备却无法真正满足弱势群体的使用需求是不够的。本文对无障碍规划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人文关怀;无障碍设计缺失;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物质上的极大满足仅仅是外在的表象真正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是人民在精神文明上的高度。对于城市规划也是一样真正的人文关怀已经不仅仅是在形式上去契合,对于设计者而言真正的以人为本,是要树立无障碍的设计观把它变成一种意识,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构建无障碍空间应当是我们对于人文关怀的最好诠释。

1.“无障碍设计”再理解

1.1 “无障碍设计”受众的再理解

最早“无障碍设计”一词是1974年,联合国组织提出的设计新主张.它强调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障人士人、老年人)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应答和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目前大部分的无障碍设计是针对残疾和老年人群的,但是基于对联合国组织提出概念时提到的关于使用人群的范围的理解“无障碍设计”的受众范围应该包括所有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因此具有以上特征的人群包括残障人士、老年人、儿童。

1.2 “无障碍设计”对应人群的需求

对于这四类人群在对于“无障碍设计”的需求方面有重合的部分同时也有各自特殊需求:

(1)共同诉求:以更加完善的规划理念以设施来弥补自身原因给生活带来的不便。

(2)不同需求:残障人士:在视觉、听觉、语言、肢体等各方面存在残缺无障碍规划应当应对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老年人:老年人可能有行动缓慢、体力差、视力差等问题在进行无障碍设计时也应当综合考虑。儿童:儿童对于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的认知还不完善,对于潜在危险缺乏预判能力因此无障碍规划设计才儿童这块应当更加侧重对于安全的考虑。(表1)

2.我国对无障碍规划缺失问题

对于无障碍规划设计现状存在的问题对400名市民进行了调查问卷。以下是问卷以图表形式呈现的调查结果。

表2 无障碍设计使用现状比例图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不难看出目前我国无障碍规划设计的缺失主要体现在物质和意识两个方面。从物质的层面上讲:我们的无障碍设计并不完善首先散乱分布在生活中的各个部分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建设得不够完善,没有办法发挥使用功能。其次对于无障碍规划设计的投入不够没有得到重视。从意识层面上讲无障碍设计在规划阶段就存在缺陷,并没有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再者公民对于无障碍设计认识度以及认可度都不高。无障碍设施被占用的状况也屡见不鲜,下面针对以上调查结果从交通、公共设施、休闲空间、以及公民意识四个方面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2.1道路交通对无障碍规划设计的忽视

交通的便捷式性残障人士老年人出门的保障。残障人士在城市空间中的艰难处境与交通密切相关。对于这些人群无障碍交通设计的合理性至关重要。对于残障人士而言他们要赶上公交或者地铁需要更慢的速度,更加清晰的引导标识,在国内组织交通的时候并没有完全考虑到残障人士老年人以及儿童的需求。目前在道路交通的组织中常常出现盲道被占用不连贯,残疾人坡道坡度不合理等问题。而作为残障人士出行选择的公共交通也并不真正适合残障人士的出行。上下班高峰期的大量乘客,快速的上下车,残疾人专座被占用,地铁无障碍电梯数量不足等问题都制约着残障人士以及老年人的出行。

2.2公共设施无障碍规划细节处的不足

现在的公共场所由于设计规范的约束公共设施都设置了无障碍设施。例如无障碍电梯残疾人坡道等,但是在真正的使用中依然不合理。除了高档场所有专门的无障碍洗手间外,通常公共卫生间中一般都是在厕所中设置残疾人蹲位,但是无障碍洗手盆等配套的设施没有跟进在使用中依旧不方便。对于残障人士而言,如何顺利找到公共空间的无障碍设施,使用是否方便是影响到出行与否的关键因素。

2.3休闲空间无障碍规划设计缺失

在广场还有开放性的公园并没有无障碍停车位,正常宽度的停车位残障人士上下车很不方便。在休闲空间针对第三种人群-儿童的无障碍设计相对比较少,儿童活动区域的大量硬质场地,尖锐的花坛。对于儿童的脚而言并不合适的镂空草坪格等等都不够完善。

3.公民意识对无障碍设计认识的缺失

表3 无障碍设计公民认识比例图

根据调查可知对于无障碍设施的态度大部分人体现出冷漠不关心的态度,甚至有厌烦的情绪,对于无障碍设施的设置觉得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如认为盲道对正常道路有阻挡作用,影响床高跟鞋的女士行走等。对于无障碍设施的占用的现象也常常出现。对于残障人士的出行大部分人觉得对自己没有影响有一部分人认为并不方便,有极少数比较反感。可见目前市民对于残障人士的理解与尊重相对还是比较少。对无障碍设施的设施也不够,还没有尊重弱势群体的意识。

4.基于人文关怀的无障碍规划设计的措施

4.1“私人定制”

通用设计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Ron首先提出的,是指为健全人设计的设施也应兼顾行动困难者,是方便所有人的设计,但实际上它不能同时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只是一个可以无限靠近的理想状态,是无障碍设计发展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因此针对残障人士出行生活需求的无障碍规划设计才是一种比较合理理念,规划师应树立无障碍意识。近期一部“私人定制’的电影热播大荧幕针对每个人不一样的想法定制专属的梦想计划。无障碍设计也需要这样的理念,在规划中为残障人士定制专属的“无障碍世界”。目前在无障碍规划的设计中很少有残疾人完整的参与,只是在使用过程中,才会发现各种各样的设计问题,由此引发改建,造成人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这种单向提供设计成果的做法是不合理的,若是在对残障人士的行为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再来做无障碍设施规划设计并且让残障人士参与验收的全过程,使无障碍环境切实为所有使用者服务,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4.2“细部关怀”

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除了对于外部环空间要素的宏观把控以外,还必须对一些通用的硬质景观要素做更加细致的设计,如出入口、道路、台阶、坡道、小品这些细部决定着残障人士出行的舒适性,所以只有粗线条的设置时满足不了使用要求的。

出入口宽度的设置应当至少在120cm以上,有高差时,坡度应控制在1/10以下,两边宜加棱,并采用防滑材料。出入口周围要有150cm*150cm以上的水平空间,以便于轮椅使用者停留。入口的标识指示牌等,字体以及大小在满足美观的基础上应满足视力较弱者“老年人或者弱视者”的观看要求,文字与底色对比要强烈,最好能设置盲文便于盲人阅读。道路 路面要平坦防滑,尽量减少高差。如果因为设计的需要或者出于整体性对的考虑设置高差时,高差应控制在2cm以下。路宽应在135cm以上,以保证轮椅使用者与步行者可错身通过。纵向坡宜在1/25以下。另外,要特别注重无障碍设计环节中的引导标识的设置对于道路的起止道路是否通常以及安全疏散等都应当有明显的标识要醒目易找;对于有潜在危险的地方,除设置危险标志外,还须加设护拦,护拦扶手处应注有盲文说明。 坡道和台阶坡道对于轮椅使用者尤为重要,最好与台阶并设,以供人们选择。坡道要防滑且要缓,纵向断面坡度宜在1/17以下,条件所限时,也不宜大于1/12。坡长超过10cm时,应每隔10cm设置一个轮椅休息平台。台阶踏面宽应在30cm-35cm,级高应在10cm-16cm,幅宽至少在90cm以上,踏面材料要防滑。坡道和台阶的起点、终点及转弯处,都必须设置水平休息平台,并且视具体情况设置扶手和照明设施。

公共空间的无障碍厕所应当设置在容易到达的位置,除了无障碍蹲位外其余配套都应该是适合残障人士的,例如镜子的高度应当以轮椅上看见的高度为准,洗手池也应当有无障碍的角度而区别于正常的洗手池。(如图1、2)在公共交往空间也应当设置无障碍停车区域方便残障人士上下车。

图 1图 2

4.3“全民协助”

对于残障人士的无障碍出行除了物质世界的无障碍空间以外扫除公民对残障人士的歧视倡导公平与尊重也是一种无障碍。对于残障人士而言,别人的不理解以及嫌弃甚至会比自己身体带来的不便更加烦恼。医务人员曾经对汶川地震的受害者做过调查当病人在医院时通常能保持开朗而回到正常生活环境则会抑郁不想见人。原因是在医院周遭的人都是身体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而正常生活中自己则是异类。因此应当对残障人士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尊重,不要把他们当做异类。当有困难的时候全民协助从心里上做到无障碍。

4.4“政府提倡”

在提高公民意识提高设计者设计素养的同时政府的宏观把控也很重要。首先我们应当有更加细致的设计规范给出更加具体的工程数据。对于工程数据应当是对残障人士的行为进行研究真正满足使用的数据。其次政府应该在公共交通上为残疾人开通专线,配备无障碍的公交车,方便轮椅的上下以及固定,也能够满足盲人聋哑人的使用。最后对于健全的公民政府应该有更多的关爱弱势群体的宣传,积极提高公民意识,对于有残障的公民可以组织心理辅导无障碍设计使用的培训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同时能够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实现他们的价值。

5.结语

对于无障碍设计理念的真正落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真正关爱弱势群体,不是把他们当做异类,而是从使用人群的需求出发在无障碍设施的辅助下减少生活中的障碍,作为设计者应当树立无障碍意识。除此之外社会的关爱,市民的理解与支持,政府的提倡都是无障碍设计落实的重要保障。城市规划的发展需要多元素的融入,不能仅仅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社会中的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需求都是实现社会公正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希望无障碍设施能够投入使用而不是形同虚设成为一个噱头。

参考文献:

[1] 维克多・巴巴纳.为真实的世界设计[M].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史论部.设计真言.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史论部,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844-86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 赵忠超,赵军.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策略研究―――以济南市泉城广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1(7).

[4] 彭薇娜,重庆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的现状和发展道路[J].城市与建筑,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