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Asia Alternatives逆风起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Asia Alternatives逆风起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8月8日,asia alternatives宣布成功完成新一轮募集,共筹得总额超过15亿美元的承诺资本。Asia Alternatives募资成功的消息令人振奋,也为当下行业内冰冷的募资氛围增添了一丝暖色。

“这是我们成立以来的第三期基金,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期。”公司合伙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徐红江在言谈中难以掩饰内心的喜悦。

7年时间 三座里程碑

Asia Alternatives第三期基金筹集的15亿美元承诺资本中,包括主基金Asia Alternatives Capital Partners III(以下简称“AAPC III”)基金,融资金额达9.08亿美元,以及多只基金总额为6亿美元的并行基金。

“我们这次AACP III募集完成后,远超过原定8亿美元的目标,”徐红江说,“这次募集中,有75%的投资者为Asia Alternatives一期和二期基金的原有投资者。”

Asia Alternatives背后的投资人包括来自全球各地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其中有美国、加拿大、欧洲及亚洲国家的州立和企业退休养老基金、慈善基金会、大学捐赠基金、保险公司以及家庭理财办公室。

“第三期基金从2011年5月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募集,到今年8月,最后阶段的融资结束,一共经历了将近15个月,”徐红江坦言,“因为资本市场总体环境不好,相比第二期基金,第三期基金在募集过程中有点艰难。所以,很多现有投资者对我们的信任让Asia Alternatives团队非常欣慰。”

事实上,这不是Asia Alternatives第一次逆势成功募资。7年前,Asia Alternatives成立,2007年,Asia Alternatives完成第一期基金募资,并在前后两年时间内完成投资。一年之后,正当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时,Asia Alternatives又完成了第二期9.5亿美元募资。现在,Asia Alternatives顺利完成了第三期基金的募资,是这家成立仅有7年时间公司的第三座里程碑。

“去年5月份,第三期基金的第一阶段募资完成,6月时开始了第一轮投资,”徐红江告诉《投资与合作》记者,“目前,第一期基金已经全部投资完毕。第二期基金也完成了85%的承诺投资,还有15%的资金用于跟投或二级市场基金的投资。”

永远不变的准则

2008年,徐红江在接受《投资与合作》记者采访时曾表示,Asia Alternatives选择GP的标准是,一看团队,二看业绩。时隔四年,全球资本市场经过金融风暴的洗礼,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也正经历周期性洗牌。但徐红江表示,团队和业绩永远是Asia Alternatives选择的标准。

“在经历了这一轮的变动后,我们选择GP的眼光变得更加锐利。因为市场好的时候,基本上GP投资的业绩都不错;但是,在市场进入调整的时候,那些还在投资的GP能够慧眼识金地挑选到合适的公司进行投资,并有出色的业绩表现,这才是优秀的GP。”在徐红江眼里,淬火炼金,困境同样是机遇。

与其他建立全球化投资的FOF不同,Asia Alternatives从建立伊始,就将投资重点集中在亚洲。徐红江和另两位合伙人在创业之初,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与投资人见面,不断说明投资亚洲的原因,亚洲的机会在哪里。如今,亚洲的投资价值已经不言而喻,Asia Alternatives出色的业绩也证明了其独到的眼光。

徐红江说:“7年里,我们投资的主线没有变,依然看中亚洲市场,投资增长型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以及其他特殊资产。”

“在目前环境下,GP投资的速度变慢,我们的投资也趋向于谨慎,”徐红江坦承地说,“如果同四年前做第二期基金时相比,现在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更加注重GP退出时机的敏感度以及寻找多元化退出的能力。”

由于中国企业海外IPO的出口已经被卡住,国内IPO风光不再。PE和VC投资项目的退出成了他们最头疼的问题,这也是如Asia Alternatives一般的FOF最为担心的事情。

徐红江说:“从前IPO退出渠道顺畅,上市后PE值很高,许多GP在企业上市之后,对于退出时机并不担忧。股价一直上涨让许多GP觉得多持有一段时间也无妨,但现在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要考量GP多元化退出的能力,一旦公开市场不给GP机会退出,GP是否还有能力通过其他手段获得回报。”

在徐红江看来,并购退出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在日本、韩国、美国等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并购退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方式。通过并购,将企业卖给第三方,可以是另外一家公司,也可以是机构投资人。有时也会有一家小基金将公司卖给另外一家大基金,这其实可以形成一个产业链,”徐红江告诉记者,“在中国市场,这种方式比较鲜见,值得GP去探索。”

对于收益,徐红江秉持着非常理性的看法。相比IPO的高额回报,并购退出的收益相对保守,尤其在创业板推出后,企业上市后的高PE值非常诱人。“机构应当考虑到,上市后GP并不能第一时间将投资变现,在半年或三年锁定期内,公司股价并不一定会始终保持上涨态势,现如今的资本市场情况,更增加了各种变数,”徐红江分析说,“在目前资金链比较紧张时,GP投资要容易一些,项目估值有所下降,谈价格也会相对容易。在退出方面,如果GP找到合适的买主,可以考虑出手。因为这种战略退出,只要谈好,对方可以一次性结清款项。”

探索本土化新路径

外资FoF本土化一直是Asia Alternatives一门必修课。“人民币基金已经势不可挡,发展速度完全超出了3年前我所预想的,”徐红江并不讳言对本土化的尝试,“作为外资基金,我们代表了一部分国外资本,对人民币基金没有更多机会参与,所以,一直动脑筋,希望打开本土化窗口。”徐红江口中的新尝试,就是申请到QFLP执照。

2011年,上海首开QFLP破冰之旅,Asia Alternatives积极参与其中,顺利成为首家获得上海市政府颁发的QFLP执照的有限合伙人。徐红江说:“从眼前来看,通过获得执照,能够参与一些适当的投资机会;从长远来看,这一步跨越让我们走在了行业的前列,一旦以后有更进一步的开放,希望我们能尽早接触,从中探索出更好的办法。”但对于Asia Alternatives而言,谨慎仍然是这次尝试的基调。她表示:“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每一次的进步都是从小步子开始,我们在尝试过程中是积极的,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仍然非常谨慎。”

这符合Asia Alternatives的作风:勇气与理性并存。从创立至今,徐红江和团队共投资了36只亚洲基金,在今日资本、鼎晖投资、中信产业投资、金沙江创投、弘毅资本、晨兴创投、RRJ Capital、海岸投资、顺为投资的背后,均有Asia Alternatives的支持。从Asia Alternatives所投资的基金可以看出,Asia Alternatives在早期的VC基金、后期的PE基金以及其他另类投资方面均有布局。

创业时,Asia Alternatives只有徐红江和另外两位创业伙伴。到如今,这只基金已经有了4个分支机构,29位由专业精英组成的团队,是亚洲最大的机构投资基金之一。徐红江欣慰地说:“Asia Alternatives能够走到今天,不仅得到了众多LP的信任,更要感谢GP对我们的支持,说到底,只有我们所投资的GP成功了,我们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