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学生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生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中学生犯罪特点成因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5—0020—01

一、中学生犯罪的特点

1. 涉案罪名单一。中学生犯罪案件,从手段上主要以暴力、侵害性手段为主,从对象上看,主要以在校学生为主,相对集中在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四类犯罪,没有高智商犯罪,没有复杂的犯罪手段和周密的安排,涉案学生均为男生,以初三级、高三级学生居多。

2. 侵财型犯罪十分突出。以盗窃和抢劫等侵财型犯罪为主,犯罪的目的是获取钱财,“两抢一盗”学生犯罪案件呈高发态势。

3.暴力性犯罪倾向明显。抢劫、故意伤害、均针对他人人身,使用暴力致人伤害。一些学生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性极大。

二、中学生犯罪成因分析

1. 社会的不良诱因。社会环境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文化市场的不良发展或潜移默化或直接刺激学生违法犯罪,消极文化对在校学生犯罪起着直接的刺激与诱发作用,国外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也使一些在校学生逐渐滋长了享乐主义思想,使他们为了享乐而不择手段。二是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对学生的腐蚀拉拢。这些人利用涉世不深的学生的弱点,向学生宣扬吃喝玩乐的腐朽生活方式,引诱学生走上犯罪道路。

2. 学校教育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部分学校在执行教育方针方面存在很大偏差,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法制教育、性教育、心理教育滞后,是导致学生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受传统教育观和人才观的影响,在教育转化后进生方面意识不强,方法简单,更没有预防学生犯罪的责任意识。三是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严重漏洞,导致对学生管束、教育、保护不力。

3. 家庭教育方法失当。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三种类型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障碍”。一是溺爱型。这样的家庭,容易养成孩子任性、骄气、粗暴等不良习气,当走上社会时,他们没有独立的自主性和鉴别力,在困难面前往往持失望的态度,时间长了,个人的欲望就会受到压抑,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而导致犯罪。二是放任型。这类家庭,父母的一方或双方对孩子持放任的态度,对孩子的成长过程漠不关心。这类家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较为冷淡,子女觉得父母并不关心自己,特别是看到别的孩子得到父母宠爱时,他们会感到异常的失落,只要有人稍施恩惠他们即受宠若惊,觉得遇上了好人,不惜一切为其效劳。三是家庭残缺型。父母离婚,家庭变故,使得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健全,缺少父爱或母爱,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自卑心理严重。

4. 学生自身因素。一是法律意识差,缺乏自控能力。二是虚荣心作怪,贪图享乐,少数学生贪图玩乐,爱慕虚荣,无心问学,当家庭经济能力无法满足其奢侈要求时,便铤而走险,走向犯罪。

三、预防措施

1.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学校必须首先在观念上转变重知识技术教育轻德育教育法制教育的观念,要加大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比重,要教育他们明辨是非,要让学生明确一个公民所做的一切必须符合社会规范特别是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这些特殊的社会规范的要求,否则将会对自己和家庭带来不利的法律后果,从而使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

2.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一是要着力净化人文教育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以分数取人”、“望子成龙”等不合理的学生评价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地享受义务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阳光与温暖。二是要着力净化学生学习生活环境,重点整治学校周边治安环境,坚决采取有力措施,遏制暴力、及低级趣味的文字、音像制品泛滥,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3. 强化对学生犯罪的预防。首先,由党委、政府牵头,公、检、司、法参与,制订预防学生犯罪目标考核责任制,把考核的内容落实到镇(街)、社区、学校、企业和村、社。其次,学校应通过创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培训班等方式,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和家教水平。最后,构建家庭、学校、社区(村镇)三位一体的学生管理教育模式,家庭着力抓养成,学校侧重抓培育,社区(村镇)注重抓管控,坚持正确引导,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的不良倾向和苗头,互通情况,防微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