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桥梁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桥梁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易出现各种缺陷,这需要施工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予以必要的重视,对易出现的问题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避免不良因素,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保证桥梁的施工质量,通过努力去探索,完善质量管理工作,为桥梁建设的稳步发展创造更多的有效方法和有利条件。本文探讨了桥梁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防治措施

【关键词】 桥梁施工;问题;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K9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有相当数量的桥梁在远未达到其设计寿命时,就过早出现了耐久性破坏,主要表现为下部结构承载力不足,梁体出现裂缝,铺装层松散脱落等。这样,不仅直接影响桥梁的美观和外在质量,关系到它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从而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还会对行人和车辆的安全行驶构成潜在的危险。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桥梁的质量问题往往是由于施工人员的麻痹大意造成的,对于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应该注意、应该得到重视的问题,而施工人员没有予以必要的注意和重视。为此,对于桥梁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有关人员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提高质量意识,确保工程质量。

一、桩基施工问题及防治措施

(一)桩基施工易出现断桩问题。断桩在桥梁工程中是一项非常严重的质量事故。产生断桩的主要原因有:

1、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标高出现错误,导致导管埋深过小,出现拔脱提漏现象形成夹层断桩。特别是钻孔灌注桩后期,超压力不大或探测仪器不精确时,易将泥浆中混合的坍土层误为混凝土表面。

2、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是一个重要的施工指标。导管埋深过大,以及灌注时间过长,导致已灌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从而增大混凝土与导管壁之间的摩擦力,加上若采用已很落后而且提升阻力很大的法兰盘连接的导管,在提升时连接螺栓拉断或导管破裂而产生断桩。

3、诱发断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卡管现象。由于人工配料(有的机械配料不及时校核)随意性大,责任心差,造成混凝土配合比在执行过程中的误差大,使坍落度波动大,搅拌出来的混凝料不均匀、时干时稀。坍落度过大时会产生离析现象,使粗骨料相互挤压阻塞导管;坍落度过小或灌注时间过长,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缩短,加大混凝土下落阻力而阻塞导管,都会导致卡管事故,造成断桩。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出现坍塌。因工程地质情况较差,施工单位组织施工时重视不够,有甚者分包或转包,施工者谈不上有什么经验,在灌注过程中,井壁坍塌严重或出现流砂、软塑状质等造成类泥沙性断桩。这类现象在本工程的断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较为严重。而且位置深、难处理,是导致工期无限延期及经济上大量浪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4、导管漏水、机械故障和停电造成施工不能连续进行,突然井中水位下降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断桩。

(二)防治措施:为保证桩基的成桩质量,首先要做好灌注前的准备工作,控制好钻孔平台的平整度,确保平台处于水平状态,使得钻孔过程垂直进行;其次,要严格控制好钢筋笼的顶面标高,因为受力状况是设计钢筋笼长度的主要依据,对于钢筋笼的顶面标高,现场监理要认真检验校核,确保措施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准确控制钢筋笼的顶面标高;最后,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水下灌注,把握好以下4个要点:

1、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方量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的要求。

2、当混凝土拌和物运输到施工现场时,在灌注前需检查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和坍落度,若未达到施工规范要求,可以再次拌和,经过二次拌和后,仍不达到要求的,禁止使用。

3、保持水下混凝土灌注的连续性,中途不可停止供料,保证已灌注的混凝土在初凝前完成后续混凝土的灌注。

4、导管埋入混凝土内的深宜控制在以2m~6m之间,灌注完成混凝土的桩顶标高应高出设计桩标高,通常控制在1m左右。

二、桥梁出现裂缝及防治措施

目前,我国桥梁建设主要使用的材料是混凝土,而裂缝是混凝土工程中最普遍的病害之一,裂缝的出现,不仅会影响结构的外在美观,还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承载力减弱,在持续的受力作用下,会削弱桥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但如果裂缝小于我国规定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为0.2~0.3mm标准要求的极限,一般不会影响工程结构的承载能力、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往往只影响结构的外观。至于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多,一般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差:

(1)水泥标号低,或放置时间过久,致使水泥变性,或受潮而性能低下。

(2)骨料品种质量差,为了降低成本,对骨料就近采挖,不经过检验就用于工程。

2、在施工时,混凝土的配合比不符合规范要求,随意性大,仅凭个人经验不按标准规定进行配比操作。

3、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对混凝土的振捣不足,出现漏振或过振,使混凝土结构整体不均匀,局部骨料沉塌,混凝土拆模后出现蜂窝、麻面等问题。

4、在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没有给予有效的养护,导致混凝土出现干缩或温缩裂缝。

防治措施:

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同时,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构件截面等情况,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协助现场搞好构件的养护工作。

加强混凝土模板强度。施工过程中,通过控制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分层浇筑及合理的养护措施来保证工程的质量。浇注腹板混凝土时振捣要充分,不漏振、不欠振保证混凝土浇注密实度。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材料吊装堆放区域部位的模板支撑架设前,应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防止裂缝的发生。

选择优质混凝土修补材料,修补混凝土面板。如采用TK聚合物砂浆,该砂浆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表面修补材料,其分子中的活性基因与水泥水化中游离的Ca2+、Al3+、Fe2+ 等离子进行交换,形成特殊的桥键,改善了聚合物水泥砂浆的组织结构及内部应力状态,使其承受变形能力增加,大大减少微隙产生的可能性。同时。聚合物乳液在混凝土表面迅速凝结,形成致密、坚韧的保护膜,填充于水泥颗粒之间,减少雨水渗漏而引起的混凝土腐蚀和钢筋锈蚀。

三、 预制箱梁施工问题及防治措施

(一)在桥梁施工中,预制箱梁施工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在预制箱梁的施工中,存在多个环节的设置不符合要求,例如:伸缩缝预埋筋、防撞墙、通讯管道托架预埋钢板、泄水孔、通气孔的设置等未能达到设计要求。

没有安排专人对混凝土浇筑过程进行检查,出现对抗拉螺栓和顶杠在浇筑时发生松动、跑模漏浆或是内模上浮等问题。

没有按照设计要求设置预拱度,没有检查底座强度和外型尺寸。

缺乏专人进行洒水养护,相应的养护设施也没有配备。

(二)防治措施:

认真检查侧模和端模的试拼装,接缝要严密,且无错台,端模角度要同于设计时的锚垫板角度,每周进行一次检查和校核,对拉螺栓预留孔要和模板位置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