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协调之道 第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和最终目标,应该是缩小乃至消除区域发展差距。我国的区域差距广泛地存在于各个方面,因此,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协调发展,不仅任重,而且道远,需要多方参与,相互呼应,努力走出一条“国家主导、地方配合、城乡互动、异中求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道路。
所谓“国家主导”,就是要明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最终主体是国家。大体上说,国家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是政治理念,比如把“共同繁荣、共同富裕”等作为倾向性政治目标,在全国范围内倡导追求区域协调发展的价值取向,以潜移默化的形式缩小区域差距。二是制度框架,这是政治理念的具体化,国家一方面可以利用制度制定者的特殊身份,通过立法形成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可以自上而下地设立强有力的、高效运转的机构体系,具体履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职能。三是政府行为,政府可以在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大方向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通过选择恰当的国家战略,编制相应的区域规划,出台可行的区域政策,投入一定的扶持资金,把区域协调发展的政治理念具体化。概括起来,国家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就是:“理念先行、一以贯之,制度为体、行为为用。”
所谓“地方配合”,就是要厘清地方政府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责任。在肯定各级地方政府在自己的辖区内具有追求区域协调发展动力的同时,也得承认在促进跨行政区的协调发展中地方政府的局限性,承认其具有独立的利益取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政府在追求全国范围内的协调发展中只能充当配角,但这并不影响其在促进本行政区协调发展中的主角地位。作为主角,地方政府一方面要从本行政区的整体利益出发,通过促进区内重点区域的发展带动辖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要着眼于扶持辖区内的落后区域。作为配角,地方政府则主要是在国家的既定制度框架下,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动力,通过自身的发展,配合实现国家整体协调发展。同样用一句话概括地方政府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就是:“整体发展、区内协调,经济合作、政治互助。”
所谓“城乡互动”,就是强调城乡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实现一体化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从来都是难以割裂的,城市化的过程就是农村发展的过程,农村给城市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支持,城市肩负着带动和引导农村发展的重任。因此,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关键是要找到一条城乡互动的发展道路,将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简单地说,城市和农村共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就是“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水乳相融、一体发展。”
所谓“异中求同”,就是要分清区域协调发展的手段和目的,或者说是要正确处理区域差距与区域差异的关系。虽然区域差距产生的基本原因是各地区间存在区域差异,但缩小区域差距恰恰要盯住区域差异做文章。事实上,差异意味着特色,而这正是一个区域明确定位、扬长避短的关键所在。一个区域,只有立足自身实际,着力培育出区域特色鲜明的产业和产品,才能真正增强区域竞争能力。因此,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区域差异追求多样化的发展道路,来实现各地区的共同发展。也就是说,缩小区域差距是目的,利用区域差异是手段。概括起来就是“利用差异、缩小差距,突出特色、共同富裕。”
“国家主导、地方配合、城乡互动、异中求同”。这话说来简单,但要真正落到实际的工作层面,要真正收到预期效果,还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但是,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我们追求协调发展的理念不能动摇,坚持协调发展的方向不容偏离,探索协调发展的进程不可中断。唯其如此,中国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道路才能走得更长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