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首先分析专业群思想产生的经济学理论根源及其含义;通过专业群建设,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提高高职院校学术研究水平,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便于实训设施建设的投入和充分利用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群 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1-188-02

1高职院校专业群思想产生的理论根源及含义

专业群思想理论源于经济学中的产业集群理论。1990年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提出用产业集群一词对集群现象进行分析,并解释了产业集群的含义。他指出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这种区域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构建出专业化生产要素优化集聚洼地,使企业共享区域公共设施、市场环境和外部经济,降低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同时,迈克・波特还把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引向了新的领域,从上、中、下游产业以及其他企业或机构,到大学、制定标准的机构、职业训练中心以及贸易组织等。

将产业集群理论应用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就产生了专业群这一思想,目前学术界对专业群的概念普遍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专业群是指由一些工程对象、技术或者学科基础相同或者相近的若干个相关专业或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专业集群。另一种观点认为,专业群“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跨二级类的专业,通过核心专业的带动和专业之间的依赖和促进,形成合力,以提高整个专业群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为目的而组成的专业集合”。从这两种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专业群具有如下特征:(1)专业群是由与某一行业相关的多个专业所建立起来的,各专业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从学科建设和教学角度来看,各相关专业的聚合便于学术交流和探讨,有利于学科专业的发展,在实训室建设、实训设施使用上可以资源共享,对提高高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和使用有着重要的意义。(2)专业群需要有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 “双师型”教师团队来培养和开发适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3)专业群对于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形成又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形成特色专业和品牌优势,提高高职院校知名度和竞争力。

2产业集群理论指导下的专业群建设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提升竞争力

高职院校的竞争力是在学校领导和教师长期的不懈努力下,在大量的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在“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和培养过程中,在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过程中,逐渐积累建立起来并不断得到提升的。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教育要突出职业的特色,也就是职业专门化,这是职业院校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生产、服务和管理领域实践人才为根本目标的,强调的重点是技术性和应用性。高职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特征,决定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高职教育要求它所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社会的需求,必须具备社会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结构。因而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也就必须紧密结合社会的需要来进行设置和建设,结合具体行业的需要确定职业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规格和课程设置;然后,再据此在课程、教育方法和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不断发展的行业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2)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师资力量以及办学条件是提升职业院校竞争力的基础。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服务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解决区域就业的供需矛盾。要顺利完成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升自身的竞争力:1)加强校企合作,走“产学合作,订单式培养”之路。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对学生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既可以解决职业院校实训条件有限、实习场所不足,降低职业院校对于专业实训场地建设的投入成本,又能够保证高职学生能够得到实践生产一线技术的机会。2)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职业院校的教师除了教授学生理论知识以外,还要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随着社会生产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教育手段的不断更新,职业院校的教师应具备“双重身份”,即传授知识的老师和具备较高技能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设计和改进职业教育的学习方法,将更多的技术、技能资源整合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加强专业群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专业群可以由同一学科体系的相关专业构成,也可以由跨学科的相关专业构成,专业群中的相关专业和学科可以共享实训基地和师资力量以及其他配套的教学资源完成实践性教学。通过专业群的建设可以形成职业院校独特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

2.1有利于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确保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需要大量的“双师型”教师,所谓“双师型”教师,即同时具有教师系列和其他职业系列中级及以上的职称。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应该是那些既具有高等学历,理论功底扎实,又在企事业单位工作多年,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历和经验的专家,但是这些专家在企业内往往又是身居要位或者技术强人,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到学校教书育人。所以,职业院校更多需要自己培养和集聚教师资源。通过专业群建设,专业群内会保持相对稳定数量和质量的师资,再加上专业群内各专业和实践体系的相对稳定,利于建成实力雄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2有利于营造科研氛围,提高高职院校学术研究水平

利用专业群相关专业和师资集聚的特点,群内教师之间可以相互探讨和交流专业建设、专业技能等各方面的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提高高职院校学术研究水平,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结合专业特点,组织编写具有本专业特点和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的教材,既可以解决现有教材与教学相脱节,不能充分的服务教学的问题,又可以提高专业实力,夯实专业基础,提高高职院校的竞争力。

2.3有利于建设和使用实训基地,资源共享,降低实训成本

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特点就在于突出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实践教学离不开实训基地的建设,这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在实训室建设完成之后还要不断地更新、维护和维修。如果基于该实训基地的专业人数太少或者过于分散,一方面会导致建成的实训基地不能充分利用,存在实训设施的闲置和浪费;另一方面会降低实训室建设的热情,影响到实训教学的质量。通过专业群建设,则可以将分散的相关专业进行集中,同时也将分散的实训进行集中,便于实训设施建设的投入和充分利用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2.4有利于建设专业群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增强市场适应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为满足新行业、新技术、新标准对从业人员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也需适应行业的这种变化,否则,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对新技术、新行业不能胜任,无法服务于产业的调整和优化升级。通过专业群建设,通过专业群集聚的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等多方面的优势,加强专业间以及专业内的相关学科优势互补,不断调整专业方向,适应社会对专业技术的升级改造,形成经得起实践考验的强势专业,保证职业教育目的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 赵鹏飞.浅谈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

[2] 应智国.论高职核心竞争力与专业群建设[J].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5(2).

[3] 闵建杰.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的思考[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4] 刘家枢.专业群建设:高职院校战略管理的重要创新[J].辽宁高职学报,2008(7).

[5] 陈林杰.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路径研究与实践案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9).

[6] 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