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及颈动脉检查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及颈动脉检查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颈动脉彩超。方法:给35例TIA患者行血脂及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TIA患者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膏血正常组(P<0.05),有17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5例颈动脉斑块或狭窄。结论:TLA患者多有血脂及颈动脉异常表现,其与TIA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脂 颈动脉彩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临床脑卒中病人中较为常见的一组病人,临床表现轻微,常有头晕、失语、黑、一过性肢体无力或麻木。因为TIA患者愈后中存在部分病例会继续发作、部分病例会发展呈脑梗死的可能性而愈来愈引起临床对TIA检查及治疗的重视。本文对35例TIA患者血脂及颈动脉彩超检查进行分析,复习相关文献并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05―2007年我院内科门诊及住院就诊的TIA患者35例,男27例,女8例,年龄46~76岁,平均62.3±9.2岁;健康对照35例,年龄43~78岁,平均60.8±7.6岁,两组年龄具有可比性。其中TIA符合1995年10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诊断椎-基地动脉系统TIA 21例,诊断颈内动脉系统TIA 14例。

临床表现:发作时单瘫或偏瘫10例,失语或构音障碍7例,头晕30例,神经感觉障碍5例,一过性黑6例,耳鸣15例,跌倒发作3例。

观察方法:患者清晨空腹采静脉血2ml,分离血清后用酶学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彩超检查:由本院彩超室专业人员用岛津SDU-2200型全数字彩色超声诊断系统检查,患者取侧卧位,检查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1cm处,内容包括壁厚、中层厚度、内径及有无斑块声影。

统计方法:全部统计用SPSS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数值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结果

血脂检查:结果显示TIA组的TC、TG、LDL-c数值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有意义。见表1。

颈动脉检查:彩超检查TIA组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17例,斑块及狭窄5例,对照组中颈动脉有颈动脉硬化1例。TIA组异常检出率62.85%(22/35),显著高于对照组34.28%(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TIA时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TIA的发生与多种原因有关,其中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的狭窄及斑块不稳性是部分病因,本组资料显示有血脂及颈动脉彩超异常。有资料显示,当血浆LDL-c水平增高时,其进入内皮下数量增多,特别是有损伤内膜因素存在时,如合并高血压病,LDL-c易通过内膜损伤处进入动脉壁。动脉壁细胞有氧化LDL-c作用,使其氧化型LDL(OX-LDL),其有细胞毒作用,使内皮损伤,刺激平滑肌细胞生长,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胆固醇水平亦与缺血性卒中相关,总胆固醇每增加1mmol/L,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就增加25%。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发生颈动脉分叉部和颈内动脉起始段20mm的范围内(80%),这可能与血流的切应力有关,该处管腔血流缓慢,易发生湍流,故脂质易于沉积,成为斑块的好发部位。

TIA的发生除与颈动脉狭窄有关外,还与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性有关。如斑块破裂的危险性大小,斑块形成血管狭窄后引起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等。超声对经动脉粥样硬化检查敏感性较高,早期征象如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脂质浸润及斑块形成等易探及。对斑块大小、血管狭窄程度及斑块稳定性诊断及评价价值有限。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能很好地显示颈动脉狭窄,磁共振(MRI)成像则可以清晰显示经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对斑块内成分定性定量分析,评价判断斑块稳定性。

国外的研究发现TIA后90天和1年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是9.5%和14.5%,国内报道发生率可达到35.4%。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可能降低TIA的再发生率及TIA后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彩超因敏感、经济及重复性好,便于门诊病房患者检查操作,其可为全面掌握TIA患者状态提供依据,为进一步需做DSA及MRI检查提供基本数据,为颈内动脉内膜撕脱术等可能的外科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重视TIA患者的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彩超检查,对TIA患者急性期治疗,对预防TIA复发或发展成梗死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