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沈钦荣治骨伤用药心得举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沈钦荣治骨伤用药心得举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骨伤科 中药 沈钦

沈钦荣主任中医师为绍兴市名中医。笔者随师临诊3年,获益良多,现将其治伤用药心得作一小结。

1 补行兼施

骨折的三期分治法,给人们辨治骨折带来了方便,但也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即骨折后期唯补而已。异远真人在《跌损妙方》中说:“夫跌打损伤,气血不流行。”Ⅲ并指出“气血以流行为贵”的治疗原则。人们对骨折初期应用行气活血药没有异议,在骨折后期对“气血以流行为贵”的观点则认识不足。“瘀血”与“气血不流行”的概念并不完全一样,体内有“瘀血”者,肯定“气血不流行”,而“气血不流行”者,亦可发生在“瘀血”被清除之后。骨折后期,虽然瘀血已被清除,但受损后机体内的气血,不能马上恢复正常运行,仍有“气血不流行”的征象,临床可见局部酸、痛、麻、重、肿及活动不利等症状。沈师认为,“气血以流行为贵”这句名言,应是治疗骨折全过程的准则,不能仅局限于骨折的初、中期,骨折后期在补虚的同时,不能忽视加入行气活血之品以“流行气血”,应当选择活血、养血而不伤正之品为宜。

笔者曾随师治疗70岁男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来本院求诊时骨折已3个月,局部无明显肿胀,但局部酸痛,关节活动不利,患肢不能站立,拍片示骨折处线位良好,骨折线清晰。沈师见以前所服药均为补益肝肾、接骨续筋之类,遂在原方基础上略加调整,新增当归、川牛膝、炙地鳖虫、元胡等行气活血药,配合适当功能锻炼,7剂后酸痛明显减轻,关节渐利;21剂后,患者已能扶杖行走十步左右,拍片复查示骨折线较前模糊。骨折后期补行兼施,能促进气血流行,并使补而不滞,有利于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

2 祛瘀与止血并重

对折伤病机的认识,《内经》早有“有所坠堕,恶血留内”的观点,其后的千百年间,历代医家都把“瘀血留内”作为折伤的主要病机,以活血祛瘀为治伤第一大法。然而,折伤的头几天,一方面已有大量瘀血溢于脉外,另一方面,仍有血液断续从脉中向外溢出,形成新的瘀血。这时若单以活血祛瘀,虽然能除去一部分瘀血,但由于新的瘀血仍在产生,往往消肿效果并不理想。若在活血祛瘀药中,加入适量止血药,堵截产生新瘀血的来源,则疗效较著。

止血药的选择,应以不滋腻为宜,若能兼祛瘀止血功效于一身者为佳,如三七、茜革、丹参、藕节之类(不必用炭)。其药味、药量的多少,由内出血程度的轻重来决定。一般说,遭受外来暴力强大,如机器轧伤、车祸等,第2、3日局部淤肿比前日明显者,其内出血往往严重,可适当加重止血药的剂量。而对内出血不明显者,止血药当慎用,不然本末倒置,徒增瘀血凝结不散之弊。

有一女性患者,65岁,因右桡骨远端骨折3天来本院就诊,已在当地经小夹板外固定,右手背肿胀明显,右手指活动受限,沈师以桃红四物汤为主方,同时加入三七、茜草,1周后复诊,右手背肿胀明显减退,右手指活动较前便利。

3 通络与养阴为伍

通络药是治疗痹症的首选药,大多辛温香燥,尤其是虫类通络药,虽然穿透力大,通络效果好,但其伤津耗液的副作用亦不少。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指出,通络药“皆性热而燥者,不能养阴,却能燥湿,病之浅者,湿痰得燥则开,瘀血得热则行,亦可取效;彼病深而血少者,愈劫愈深,若未之病是也”。辛温香燥用之不当的后果可见一斑。

临床上得痹症者老年十占六七,其本身已有阴津不足之虞,怎经得起大量香燥药之扰?即使是身强力壮者,由于痹症病程较长,长时间服用香燥药,亦难免导致阴津亏损。但治疗痹症,通络药不能不用。因此,沈师在治疗痹症时,常常是通络药与养阴药为伍,既取通络药蠲痹之功,又无伤阴劫液后顾之忧。

有一60岁女性患者,右膝关节疼痛3年,近1月加重,上下楼梯受限,来本院就诊,拍片示:右膝关节退变,内侧膝关节间隙略窄,诊断痹症,沈师用通络药治之。1周后复诊,患者自诉症状有所缓解,但不够显著。沈师疑为药力不够,遂加入虫类通络药,并增加药量。1周后复诊,患者告不但痹痛未减轻,反添口舌干燥、便结难解、舌红苔少,后悟此乃通络药香燥劫津所致,遂调整若干通络药,加人生地、桑寄生、玄参等。药后患者来告诉,口燥便结诸症已失,痛楚亦除。

4 经方活用

沈老师认为,仲景方是学习辨证施治方法的楷模,仔细揣摩,勤于总结,当能拓展思路,提高疗效。他每于林床运用小柴胡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便是其中的一个典例。由于目前CT、MR的普及,腰椎间盘突出(膨出)病约占临床腰腿痛患者的90%,临床治疗腰突症方法众多,方药各异,多以宣痹通络、补肾壮腰、理气活血为常法,然沈师习以小柴胡汤出入治疗之。沈师的辨证要点是:腰痛,或腰腿痛,或仅臀、腿痛,病程迁延,时重时轻,CT或MR检查有腰椎间突出或膨出,女性为多,年龄在20~50岁之间,兼有口苦,胁肋胀痛,喜太息,寐差,苔薄白、舌边有齿印;无扭伤史,生气后诸症加重。沈师以为,小柴胡汤是仲景为邪在半表半里所设,腰突症所表现的腰腿痛诸证既非在太阳在表,亦非在阳明之里,且下肢酸痛麻诸证多发行在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故与小柴胡汤相符;小柴胡汤中以柴胡疏畅气机为主药,祛邪与补益同施(半夏、党参),寒热同用(半夏、黄芩,以黄芩监制半夏之温燥,药量6~9g),姜、枣、草补益和中。沈师在应用时常加白芍、枳壳、桂枝、川牛膝、怀牛膝、木瓜,白芍与甘草既有缓急止痛之效,又有四逆散之意,以和畅气机,舒筋通络。有一患者女性,40岁,患腰突症2年,能吃能睡,就是不能劳作,稍动即痛不能忍,CT、MR示:L,4/5、L,5/S1椎间盘轻度膨出,虽经多方治疗,效果不显,曾想手术治疗,但手术医师告其手术效果可能也不理想,有家人以为其是装病,精神更加抑郁,诸症更加严重。予小柴胡汤加枳壳、白芍、桂枝、木瓜,配合功能锻炼,1周后症状明显减轻,调治1月后,能做家务活,2个月后已能上班。

5 体会

沈师在临证时常告诫,虽然我们从事的是骨伤专业,手法手术是治疗的重要手段,但辨证用药的传家宝不能丢,也不能尽以中成药应之;熟悉经典、尤其是张仲景的用药经验,仔细体味古今名方的巧思奇想,于提高临床疗效大有裨益。

6 参考文献

[1]异远真人,跌损妙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