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再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再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教法改革发展到学法改革上,其核心是真正承认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结合历史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宗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及教法学法改革进行了初步尝试,借此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体会,以就教于诸位同行。

一新课改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1、新课改对中学历史老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新课改背景下已经凸显出它的不足。历史新教材在向学生呈现一个框架性的历史线索的基础上,每个学期都提供了几个范例或专题,每个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取其中一个,然后分组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透彻学生和深入探究。而要充分利用好新教材中的补充内容,引导学生做好专题研究,教师自身必须对这些内容和问题有深入的认识。教师只有有了丰厚的专业知识,才会理解得更深刻,才会以更高的水平使整个研讨过程发生令人兴奋的喜剧性变化,新课改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新课改对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形成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旧的教学方式不适应时展的要求。素质教育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想很好地实现这种转变,必须认真、仔细、准确地解读新课程标准;准确、透彻地理解和领会其中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和新要求。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探究,如:探究的进度能否由教师预先确定或设计、是否应该先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主地开展非指导性的探究、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哪些方面、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哪些指导是必要的、怎样指导才算充分了、何时需要提供背景资料或有关信息、何时传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何时推荐学生阅读教科书或向图书馆、互联网、成人求助?

二、采取可行性措施,积极推动新课改

1、整体把握教材,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

历史知识结构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粗而论之,历史知识体系包括知识结构、知识框架和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来的历史特征。历史知识结构是各种历史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及其组合方式,它是各种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掌握了历史知识结构,就意味着掌握了历史知识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注意对呈现历史结构各要素的研究,揭示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形成学科知识体系。有严谨的结构观,有科学的体系观,才能把握好每一节课的重点,解决好每一节课的难点。

因此,我们应深刻认识并自觉做到:在备课时从整体入手,分层思考,明确定位。首先是将一节课的内容置于本章中定位,其次是将这一章内容置于单元中思考,最终将一个单元内容放到一个大的历史空间中去审视。这样才能保证每一节课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学科体系中的一部分。

2.教学的全方位思考与设计

美国教育家加涅说过:“教学是一系列精心为学习者设计和安排的外部条件,这些事件用于支持学习者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 科学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选择适合学习任务和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和媒体。因此,要搞好教学设计,教师要占领“制高点”,高屋建瓴。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本,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实际水平,教学设计不仅包括知识准备、技能准备,而且还包括情感准备,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高度热情,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

一是要重视教学环节科学合理地安排。开篇导入与课后总结照应;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关系处理;启发性与探究性问题的设置;讲与练结合;矫正与反馈结合等。

二是要用联系的观点、比较的观点重组、整合教学内容。任何历史事件的发展既有联系性,又有时序性,抓住其联系和确认其时间,才能将历史事件置于应有的空间,这是对历史事件宏观把握和微观处理的前提。对于历史概念的定性,除应具备科学的史观外,还应论从史出,用史实论证观点。

如,讲“徘徊中前进”一目。讲“徘徊”,只讲思想上的徘徊,不讲经济上的徘徊;讲“前进”,只讲经济上的前进,不讲思想领域的前进;或者只讲“徘徊”不讲“前进”,不能把“徘徊”和“前进”很好地对应起来进行辩证地讲解。

三是要指导学法,总结规律。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模仿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学会自我检查、自我评价。避免照本宣科,对教材纲目惯于罗列,不加改造,造成学生回答问题时读教材、复述教材,缺少了思维加工,学生对历史的感悟难以形成。

四是要科学地运用辅助教学手段。将课件引入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辅助学生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展开思考。巧妙运用课件,可使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围绕重点问题,及时形成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并利用比较和联系的方法,将新知识及时融入大的历史空间,形成学科知识体系。而部分教师往往重视课件的展示和问题的提出,忽视围绕教学目标加工取舍、重组整合教学内容,所以很难形成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和科学的知识体系。课件围绕哪些问题设计选材,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插入,如何发挥它的最大功效,都需全面思考,统筹安排。

3.发挥历史教学的情感功效

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历史学科的情感教育内涵极为丰富,与其他学科相比,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意志、价值趋向、自尊心、自信心、公民意识、政治意识等方面有很强的感染力。因此,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重视情感特征和情感内容的研究,处理好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的辩证关系,既发挥情感在历史教育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功能,又努力挖掘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情感因素,培养和完善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教师只有具备了强烈的情感意识,才能依据历史学科情感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发挥情感教育的功效。

一是要树立情感教育宗旨,以情感为纽带,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创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应确认情感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进行情感渗透设计,围绕目标进行合作教学。

二是要引导学生发扬积极主动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和调动学生的潜能。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合作与交流者。教师勇于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积极引导、大胆启迪,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富有情感的探究式教学中

三是要依据史学特点,拓展教学的情感领域,将情感教育引向纵深。这就要求教师围绕正确的史学观和价值观进行情感教学,以实事求是的原则、人类文明演进的标准来评判历史。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节,教师通过中外历史对比,把苏联改革、东欧改革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制定加以联系比较,使学生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进一步增强了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总之,当今的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我们教学的改革,还要适应我们社会的改革,为推动人才建设尽我们的全力。要学生创新,向学生讲素质教育、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有责任对自身观念和行为进行创新,才可以适应教学上的创新。教师应该肯定、鼓励、引导学生去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探究,然后让学生享受成功,达到我们多方面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走进初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3、钟启泉,《课堂改革:学校改革的中心》,《全球教育展望》,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