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际产业投资基金经验评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际产业投资基金经验评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6年12月30日,国务院特批的大型人民币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成立,从而启动了国内直接融资的“破冰”之旅。随后2007年9月,带有较强行业地域色彩的五只产业投资基金:广东核电基金、山西能源基金、上海金融基金、绵阳高科基金以及中新高科产业投资基金分别获得国务院批准,再次将这种新型投融资模式推向了高潮。

就全球范围而言,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产业投资基金都比较发达,值得我们学习。但是,由于不同的经济制度、金融体系、企业经营模式、社会文化及民族特性,两国的产业投资基金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色。本文试图在参考上述两国产业投资基金成功发展实例的基础上,对国内产业投资基金发展路径提出相关建议。

美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概况

美国产业投资基金起源于19世纪末一些私人和银行家将富余的资金投资于石油、铁路和钢铁等行业,而后1946年成立了第一个民间创业投资公司ARD。在民间投资欲望的强烈推动下,1958年通过了中小企业投资法案,建立了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制度,鼓励向规模较小的企业投资,产业投资基金获得迅速发展。美国产业投资基金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到2006年,产业投资基金的总资本余额约为4500亿美元,它帮助创造出了众多成功的现代企业,并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输送了新鲜的“血液”。由美国在线、克莱纳公司和美洲杉公司等共同投资的网络公司Google,便是最为典型的案例。

美国的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高新技术行业以及潜力企业的创业初期,并积极介入参与所投资企业的经营,诸如参与董事会,提供技术、经营策略以及行销、人才录用训练等方面的支援,以促进投资企业的增长,使企业的价值在短期内大幅提高,从而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

产业投资基金中最负盛名的要数高盛集团。该集团有专门从事私募股权投资的部门――高盛商人银行部,目前管理着200多亿美元的资金,主要投资于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技术、半导体、通信企业等高新技术行业,其核心投资理念是为所投资股权提供附加价值。2006年,中国工商银行即将展开全球IPO前夕,高盛集团以私募股权形式投资25.8亿美元购买其部分股份。从工行的招股说明书中看出,高盛需要为工行提供更多附加价值:“帮助工行完善风险管理、内控体系,提高资金交易和资产管理、不良资产处置、公司与投资银行业务的金融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等。

澳大利亚基础设施产业基金发展概况

在澳大利亚,产业基金是投资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于基础设施、房地产以及公私合营机构等方面。目前澳大利亚投资基金总量已经超过10400亿澳元(约1733亿美元),近15年来的年度复合增长率超过11%,其中上市基金总量达到2000亿澳元。其产业基金中,发展较快的是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和房地产基金。和欧美其它发达国家类似,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私营部门开始进入澳大利亚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包括收费公路、机场、通讯、公用事业、铁路和海港等。目前,政府在基础建设上的投入已经降到现在的5%左右,专业化的产业基金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对新的基础设施资产进行投资的机会。

澳大利亚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优点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金运作的专业化,在对筹集资金、资产评估、收益分配、风险控制方面,这些基础设施基金都建立了相当完善的制度;二是管理的专业化,经过30多年的运作,设立这些基金的金融机构都建立了相关领域的高水平技术和管理团队;三是基金本身公募发行,使广大投资者能够通过基金参与具有稳定和较好收益的基础设施投资,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分配。这些特点使得基础设施基金的运作有了资金、技术及管理方面的保证,从而扩大了投资规模,提高了投资效率。

麦格理银行(Macquarie Bank)是澳大利亚最大的银行之一,是基础设施基金管理的领头羊。其运作基础设施专项基金的特点如下:单体投资规模非常大,平均约10亿美元;长期持有,以获得持久收益为主;运营管理一段时间后,实现基金上市;建立了良好的基金治理制度,包括董事会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为持有资产股权提供增值服务。2006年底,麦格理银行以及由其所管理的基金市值总额达到了684亿澳元,规模位居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第二。目前麦格理银行已经进入中国基础设施领域,入股常熟港,通过控股哥本哈根机场入股海口美兰机场,还与中信证券合资成立专业基金管理公司,从事基础设施专项基金管理。

对我国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建议

目前,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制约条件,诸如:产业投资基金相关管理法规尚未出台,社会信用环境还不够理想,专业性的组合投资管理机构和高素质人才还很欠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尚未形成以及投资退出渠道较少等等。

借鉴美国、澳大利亚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我们认为发展中国的产业投资基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基础设施基金是发展的重要方向

基础设施资产具有收益稳定、周期长以及能抵御通货膨胀风险等优势,同时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投资额巨大,需要专业管理,对于一般的投资者而言,要进入这个领域是相当困难的。根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的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将达到6.5万亿元。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2005年~2020年中国将新建5.1万公里高速公路,需要投资约2万亿元;民航总局的资料表明,2006年~2010年,中国机场计划投资1400亿元;为实现《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提出的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的目标,至少需要投资2万多亿元,可见基础设施领域存在着巨大的资金需求。

目前,基础设施领域的资金来源大多来自银行贷款,在国内发展基础设施产业基金既能解决股本短缺问题,又能化解银行贷款过度集中的风险。同时,未来基础设施基金上市,不仅有利于稳定股市,也能够使我国大众投资者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促进公平分配和社会和谐。

专业化基金需要鼓励

目前国内获特批的6只产业基金,大都带有明显的区域化特征,体现了国家支持重大区域发展的战略目标。但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产业投资基金应主要具有专业化特征而不是区域特征,如麦格理机场基金、高盛不动产基金等。专业化基金一方面能够积聚资金,进入资金壁垒较高的行业,另一方面也发挥了基金管理人在特定领域内的专业优势,有利于控制投资风险并提高投资效率。而区域化基金一方面受投资区域的限制,难以从更广阔的范围内配置资产、分散风险,还容易被地方政府掌控,不利于宏观调控。

基金上市是增值退出的重要途径

对于传统产业投资基金而言,通常的运作模式是通过将基金所投资的项目上市实现基金的获利退出,主要以资本利得为投资者提供回报。而基础设施基金持有能产生长期稳定现金流的基础设施资产,通常可以基金自身上市来为基金的初始投资者提供流动性和带来可观的上市溢价收入。因此,在国内产业基金产品设计初期,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从法律框架、结构设计等各个方面做好私募转公募的准备,为基金将来能够上市留下足够的空间。

产业投资基金募集方式多样化

在美澳两国,无论是对法人还是自然人均倾向于私募方式。因为以私募方式设立基金,投资者与基金经理之间的关系便主要是一种基于相互了解和信任而达成的委托―关系,基金运作压力要小一些,从而有利于基金实施长期投资战略,实现基金资金的收益和安全。当然,考虑到目前我国投资者不够成熟,采取私募方式不利于基金的规范化运作和确保投资者利益,在某些行业也可采用公募的方式形成规范的产业投资基金,将社会闲散资金转化为投资,消化银行的风险。

制度环境还需继续完善

从宏观法律环境来看,《公司法》、《证券法》、《信托法》以及《合伙企业法》等的修订和完善,包括《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已经扫除了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和运作的许多阻碍。但对于谁是合格的投资者,谁是合格的管理者,都还缺乏规范;审批、核准或备案的程序还需要制订;基金如何通过杠杆融资、可否上市以及税收政策都还需要明确。因此,当前可借鉴国际创业基金的运作经验,并结合我国产业投资基金运作的自身特点,可以先修订出台《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