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37例肺炎支原体肺外感染头颈部淋巴结炎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37例肺炎支原体肺外感染头颈部淋巴结炎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外感染;头颈部淋巴结炎;大环内酯类药物

[中图分类号]R55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b)-146-01

小儿急性头颈部淋巴结炎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多为病毒性感染,如风疹、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等,也见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或原虫感染及变态反应性疾病。而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头颈部淋巴结炎的肺外感染偶有报道。人类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有普遍易患性,感染的年龄特征是明确的,4~20岁是易感人群,全年均有散发,我国北方以冬季多发。发病机制为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机制,主要是由飞沫传播。当病原体由呼吸道进入后,在黏膜表面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神经氨酸受体紧密结合而附着,从而造成黏膜上皮的破坏。同时,肺炎支原体会释放有毒代谢产物,可引起相应部位的病变。免疫学发病机制是肌体对此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增强的结果。肺炎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可客观反映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存在。作为传统的检测手段,至今仍是支原体鉴定的金标准。本院儿科2005~2006年门诊诊断为头颈部淋巴结炎共503例,经咽拭子培养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者37例,占7.3%。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儿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2~13岁,其中,≤3岁2例,4~6岁21例,7~13岁14例,平均年龄6.25岁;病程6~15 d,平均8.5 d。

1.2临床表现

起病时常伴有全身不适、鼻塞、咽痛、干咳、不规则发热,体温波动在37.2~38.5℃。病程第2~4天,出现头颈部淋巴结肿大,轻压痛,质地不硬,活动度可,表面光滑,无粘连,肿大之淋巴结直径0.5~2.5 cm,个别肿大直径 3~4 cm,大小不等1~2枚,排除引流区域急性炎症。发病部位及年龄见表1。

其中,颌下淋巴结炎15例,中双侧颌下淋巴结炎4例,颈前淋巴结炎7例,中双侧颈前淋巴结炎2例。

1.3 实验室检查

常规拍胸部X片排除肺部感染,血常规检查,WBC:(4.2~18.4)×109/L,分类基本正常,咽拭子培养肺炎支原体阳性,37例患儿分别经过3 d以上β内酰胺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肿大之头颈部淋巴结无明显回缩,且有渐肿大趋势,故行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

1.4 治疗

37例患儿在确诊为肺外支原体感染后给予红霉素滴注,耐受差者及年长儿给予阿奇霉素,剂量:红霉素20~30 mg/(kg・d)或阿奇霉素5~10 mg/(kg・d),静滴3~5 d,3例淋巴结严重肿大的患儿配合红光理疗2~5次,每次15~20 min,每日1~2次。全部患儿体温正常,肿大之淋巴结回缩,改为序贯治疗口服阿奇霉素两个疗程。

2 结果

全部病例经过系统用药,临床观察3~4周,肿大淋巴结均已回缩≤0.5 cm,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与毗邻组织无粘连,不易触及,无压痛。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日渐增多,目前已成为儿科的一种常见感染性疾病,是儿科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据文献报道,成人咽炎的11%、儿童咽炎的33%由肺炎支原体引起,10%~20%的急性支气管炎及3%~5%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肺炎支原体阳性。研究还发现,肺炎支原体在呼吸道感染的基础上,并发肺外多系统器官的疾病,最常见报道为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但表现为单纯性头颈部淋巴结炎的报道较少。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已知能独立生活的最小病原微生物,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其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发生于学龄儿童和年轻人,以6~12岁居多,男性高于女性,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特别是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诊断较为困难。当以细菌或病毒感染不能完全解释者,应想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可拍摄胸部X线片以发现肺内感染灶,同时做病原学相关检查以协助诊断。因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与其他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治疗方案不同,因此及时有效地进行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十分重要,可及时指导临床治疗,进而预防可能发生的流行病和并发症。支原体作为原核生物界中最小的微生物,缺乏细胞壁,所以对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不敏感,但对抑制和影响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敏感。虽然目前各类药物更新很快,但对于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来说,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许多抗生素如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药物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故目前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抗生素治疗以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有许多尚待完善之处,如何把各种治疗手段结合利用起来,减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概率,减轻疾病对人体的损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课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收稿日期:2007-12-02)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