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游戏在对低幼低幼智障儿童智力及心理形成中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游戏在对低幼低幼智障儿童智力及心理形成中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游戏教育是促进低幼智障儿童和谐发展的重要形式,是教育低幼智障儿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较好培养和提高低幼智障儿童的各种能力。是低幼智障儿童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特殊的补偿教育手段,对智障孩子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兴趣 语文教学 快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这点同样适用于低幼智障儿童。

一、游戏在低幼智障儿童智力教育中的作用

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游戏在低幼智障儿童教育中还有其独特的作用。

(一)游戏促进低幼智障儿童智力的开发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聪明的,但是对于低幼智障儿童来讲,就要付出一些努力才能达到要求。 弱智儿童由于智力低下,严重地影响他们获得知识,经验的能力和效果,如果单纯地进行课堂讲授,他们很难理解知识,无法明白“怎么做”、“是什么”和“为什么”,难于收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参与教师设计和组织的游戏活动,在一定的心理情境中体验积极的情绪情感,并做出相应的行为表现,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使用游戏促进低幼智障儿童智力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1)针对不同年级的低幼智障儿童制订的游戏:

游戏是低幼智障儿童适宜的活动形式。一方面能够改变低幼智障儿童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学会相互合作,使他们懂得遵守规则,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游戏活动,可以增加他们的灵活性、协调性,以提高智力。

首先,低年级低幼智障儿童参加的游戏,一般应没有胜负的活动,主要是引导他们参加游戏活动,使他们喜欢玩游戏,并让他们知道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如指认不同的动物和颜色等。

其次,中年级参加的游戏活动,应以改善神经传导能力、提高反应速度为目的,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学会遵守规则和纪律,如击鼓传花、丢手帕等。再次, 高年级参加的游戏活动,应以开发智力为主,使他们能够克服困难,增强竞争意识,为迎接回归社会的挑战打下良好基础,比如让他堆积木、拼简单的动物图板等。

(2)针对不同程度的低幼智障儿童制订的运动项目:

第一,先天性愚钝型儿童 他们的感官最差,闭目测定的项目最差,做单足站立只能维持几秒钟。他们不宜做静力支撑及直腿高抬练习,可以让他们做腹肌练习。他们习惯于一种程序,而不愿意有所改变。

第二,中度智力落后者(三级,智商低于35) 完全没有独立能力,不能自主活动,整天躺着,坐着,对外界没有丝毫兴趣。为维持他们基本的健康水平,应每天组织他们走跑一段距离,发展心血管耐力,动员他们做仰卧起坐、提踵、摆动上肢等活动,也可以组织他们参加一对一的活动,如滚球、拍球、追球、投球等,这些活动对他们比较适宜。

(3)针对不同年龄的低幼智障儿童制订的运动项目:

第一, 3~9岁中度弱智落后儿童,其特点是他们的手眼配合能力差。对这些儿童可让他们练行走,登楼梯,向别处投物体,单足短时间站立,投球,投沙袋等运动。

第二,9~12岁中度智力落后的少年儿童可采用单足跳,急速跑,跳绳,持球投准,参加初级的集体活动等运动方式。

第三,12~15岁中度智力落后的少年儿童,能完成小学一般的体育活动,如跑步,单足跳,急速跑,跳跃,简单的舞蹈,交替两脚上下楼梯,完成跳绳练习,学习滑冰、滑雪等。他们喜欢参加简单的集体活动,但需要经常交换运动项目。

第四,15岁以上中度智力落后的青少年,智龄在4~7岁之间,可参加的个人体育活动包括田径、体操、游泳等,他们普遍喜欢跳舞。

(二) 游戏在低幼智障儿童心理形成中的作用

智障儿童教育的第一目标,是使他们能自立同时为主流群体所接纳。这需要智障儿童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但心理的自我调节、对情绪是否能有效的控制、承担一定的压力并简单处理自我的人际关系也是这些智障儿童是否能成长为社会成员的一大因素。目前,游戏辅导逐渐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的一种重要的形式。旨在树立起智障学生良好自我观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调控情绪的能力,改善智障学生意志品质等方面。具体作用表现有:

(1)游戏满足智障儿童的安全需要

人能够生存之后的第一需要就是安全,包括心理安全.当儿童的安全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持续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进而导致适应行为障碍.游戏为儿童提供的是安全的环境.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可根据自己的进度和行为事项行动,按自己的兴趣、能力,构想游戏内容和游戏方式,大胆地探索自己安排的可能性.不再受外部力量的阻拦.“没有了成人的建议、命令、指责、约束批评、支持、干预”,儿童可以随心所欲地“犯错误”,不用担心所犯错误给他们带来的恶果,这给了他们安全感,满足了他们的安全需要。

(2)游戏有利于调节智障儿童的情绪

游戏有助于智力落后儿童基本情感需要的满足,例如安全的需要、得到接纳和承认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这样能够促进他们积极情感的发展和消极情绪的缓解和克服.在游戏中,儿童总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配合,共同为游戏活动做出贡献,因而能够在情感的洞察力、稳定性和力度等方面得到发展,并且感到较为舒畅、较为安全、自由自在,经常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游戏又是童自我表现的天然媒体,能使儿童释放内在的挫折、焦虑、紧张、不安、攻击、恐惧、慌乱等情绪.借助这类情感的自我表现,儿童就能敞开自己的感情世界,面对它们,学习调控它们。

(3)游戏让智障儿童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

心理学家认为“孤独和被人忽视是儿童的敌人”。在人们的观念中,智障儿童是不可造就之才,自然也就不受关注.由于缺乏与人交往的经历或经历了被人抛弃、受人虐待和欺辱之后,他们难以对人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据观察,正常儿童与智障儿童之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待他人的态度.正常的儿童善于交往,容易与他人产生亲近感.而智障儿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则显得木讷,不容易接近.有些儿童在与陌生人的首次接触过程中,还可能做出不友好的举动,采用攻击行为,以排除心中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