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舟山晚报创办《千岛文史》的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舟山晚报创办《千岛文史》的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舟山晚报自1998年1月起与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联合创办了《千岛文史》专版,并迅速打造成了所登文章主要由读者撰写、极富地方文化特色的品牌栏目,13年来深受读者喜爱。本文以新闻学、传播学的观点分析《千岛文史》专版的办报形式、传播内容与海洋地域特色、由来及影响,分析挖掘本土历史文化对地市报办出地方特色、打造品牌栏目、赢得受众市场的重要性。

关键词:舟山历史 海洋文化 受众需求 本土特色 新闻传播

在副刊成为报纸竞争第二战场的今天,受众细分,副刊朝专题化悄然变脸,本土文化特色成为副刊专题化的首要选择。《舟山晚报》13年谋一栏、精心培育的《千岛文史》副刊专版,便是一个得到特定读者群欢迎并主要由读者撰稿、极富地方文化特色的专刊。

《千岛文史》副刊于1998年1月16日由舟山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与舟山晚报社联合创办,始名《文史天地》,2周1期,因深受读者欢迎后改为1周1期,截至2011年3月20日已刊出575期。该专刊中不少史料为首次披露,因此,在栏目内容基础上出版了《文史天地》系列图书,多次荣获浙江省政协优秀文史图书二等奖;出版的《东海岛屿文化与民俗》一书获中国文联颁发的第8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一等奖;“打捞海底黄金时代”获第21届中国地市报新闻二等奖。现该专版成了《舟山晚报》的品牌栏目,是舟山晚报“开门办报”的一块“试验田”,同时也成为市政协文史工作的品牌工程。这种报社与地方政协联姻创办文史资料类专版的做法在浙江省报业尚属首例,专版稳定了忠实受众,也吸引了新的读者;稳定了资深撰稿人,也培养与吸引了一批新的撰稿人。

创意:征编文史资料的有效平台

以史为鉴,存史、资政、育人是文史工作的三大功能。征编文史资料是一件服务当代、启迪后人的功德之事。就传播效果来说,对一个事件报道的文化氛围越接近读者,越受关注。当下有不少媒体,把新闻眼投向了厚重历史,如《北京晚报》开设的《四合院》副刊,注重的便是“历史的考证、文化的探究、民俗的追寻”①,以此揭开尘封已久的旧时北京四合院里的生活画面。

舟山作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有着1200多年沉积的历史文化富矿:“海上河姆渡”马岙唐家敦出土的文物是典型的良渚文化;清代鸦片战争的主战场之一;浙江省的涉台婚姻大户,占了涉台婚姻六成之巨等。舟山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仅近代便出过黄式三、黄以周父子、朱葆三、三毛、金维映等近百位名人。舟山晚报与政协联姻开辟专版征集文史资料,把这个专版作为研究历史、资政育人的平台,是一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的创新之举。专版的文史资料,以舟山各个历史时期的当事人、见证人和知情人所提供的“亲历、亲见、亲闻”的“三亲”史料为主,图文并茂地刊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具有翔实可靠的资料性和具体生动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对了解、研究舟山过去那些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都有一定的价值。1998年1月16日,《文史天地》专版首次与读者见面,而该专版日后持续办了13年且深受读者欢迎,却是创办者始料未及的。

形式:开门办报,读者为主要撰稿人

《千岛文史》创办过程中,《舟山晚报》采取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开门办报新尝试:读者为主要撰稿人,编辑工作由政协文史委编辑和报社编辑共同承担,共同把好稿件的“政治关、史料关、文字关”。《千岛文史》专版的生命力在众多编辑、作者带来的雅俗共赏中不断地产生,成为历经13年持续发展的“常青树”。

重视受众是一切新闻媒介兴旺发达的起点。专版调动了地方文史专业工作者、业余爱好者和一批“老舟山”的写稿积极性,一些老作者一年内便向该专版提供稿件近20篇,写稿之热情可见一斑。专版达到了开门办报、群众办报的目的。

同时,由不同读者对舟山史实展开讨论、考证、争鸣,也使《千岛文史》办得更为鲜活、更能吸引读者。在新闻实践中,《千岛文史》刊发了不同见解的文史资料,允许发表各种不同看法,允许争论。编辑不作任何“裁判”,谁是谁非让事实与论据说话,造成了一种学术争鸣的氛围,也使撰写的史实更加充实、完善。一些历史知识性、故事性较强的内容,在更多读者的参与之下,逐渐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

媒介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一定的空间、资源与社会环境。媒介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对周围环境和条件的各种需要,如受众资源、媒介政策、传播制度等。而《千岛文史》受众生态因子的把握得当促进了专版自身的发展,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形成了良性循环。《千岛文史》这种与市政协学习委互惠共赢、以读者为主要撰稿人的办报模式,运行得较为成功。

内容:舟山丰厚的海洋文化遗产

历久弥新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精髓与灵魂,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之处。《千岛文史》专版刊登的文稿内容涉及舟山的方方面面,13年中先后开设了30余个不同栏目,大致涉及6个不同方面的历史文化主题。

其一是记录与舟山发展进程相关的历史人物,如“名人足迹”、“人物春秋”、“历史回眸”等栏目。抗英志士“定海三总兵”、抗倭名将卢镗、“红顶商人”朱葆三,从舟山历史上的知名文人、武将、高僧到当今的舟山籍作家、演员及工程院院士,都是该专版的关注对象。如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可谓家喻户晓的人物,但他收复舟山及他的3个儿子和多位家属葬在舟山,却鲜为人知,在作者考证古今中外20余部有关郑成功史籍的基础上,“历史回眸”栏目刊出了“郑成功与舟山”系列共9篇文章,引起了强烈反响。

其二是发生在舟山的重大历史事件。其间开辟了“历史长廊”、“杏林故事”、“抗战烽火”、“蹉跎岁月”等栏目,舟山是进出长江的海运枢纽,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国防要塞”的重要意义,亦使它的历史进程与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对这些事件进行深入挖掘,有利于增强舟山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其三是介绍与舟山相关的颇具争鸣意义的史事,如“史事辨析”、“史海存真”等栏目,有些悬而未决的历史问题如抗倭问题、双屿港问题等,不同读者往往发表不同观点的商榷文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浓厚学术氛围。

其四是介绍舟山的名胜古迹、地理特色,如“踏访古迹”、“交通地貌”、“旧城遗事”等栏目。文章无异于一张张舟山的活地图,作者则担任着导游与解说员的角色。

其五是介绍舟山的风土人情、民间艺术,如“舟山闲话”、“千岛风情”、“艺文回瞻”、“佛国掌故”等栏目。栏目内容是舟山地域海洋文化的集大成,也是《千岛文史》专版的亮点所在。13年来,该专版让舟山的鲜活历史寻根海洋文化,又把宣传海洋文化和发掘文史资料进行了无缝衔接。舟山历史上较有影响的古城、古庙、古寺、古塔、古河、古道、古桥,都在年长者的追忆下,凸显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其六是与文史工作相关的理论研究及工作进展,如“文史探源”、“文史动态”、“文化遗产”等栏目,颇具学术争鸣的意味。

《千岛文史》专版所开辟的栏目内容,是舟山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它唤醒了读者的文化感觉,也提高了《舟山晚报》的文化品位,是《舟山晚报》对外宣传的一道特色菜。

影响:品牌效应的魅力

现今,“打造品牌”成了传媒界使用率颇高的术语。媒体销售靠的是品牌的影响力,因为品牌代表着质量,品牌的价值可以由附着价值转化为直接价值而成为无形资产。《千岛文史》专版,注重的是舟山历史文化和海洋文化的选择与建构,其提供的信息产品,有着内容的独特性,有着报刊所无法比拟的海洋地域文化优势。该专版的创办激发了一些地方文史专业工作者、业余爱好者和一批“老舟山”抢救发掘整理舟山文史资料的热情和浓厚兴趣,13年来,他们从中发掘了一些舟山历史片断和故事,填补了不少地方史料的不足。

舟山晚报用13年的心血打造了这个副刊文化品牌,并感受到了品牌效应的魅力。《千岛文史》成为读者学习舟山历史与海洋文化的园地,成了爱国、爱岛、爱乡教育的好载体,也成了舟山创海洋文化名城的平台,许多读者对它情有独钟,有的读者还将每一期文章、照片剪下来,分门别类粘贴成册。《千岛文史》栏目引起了舟山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赞赏,在作者群扩大的同时,读者群也越来越广泛。舟山侨胞委托友人收集家乡的信息,《舟山晚报》是首选。《千岛文史》栏目在海内外舟山同乡中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新闻与历史关系十分密切,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让鲜活的历史寻根海洋文化,让海洋文化散发新的魅力,正是“千岛文史”栏目的神韵。

注释:

①吴汾:《浅谈晚报副刊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新闻战线》,2008(4)。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