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精彩,不只属于独角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精彩,不只属于独角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室内乐”这个词你是否了解,是否熟悉呢?7天的时间是否会让你熟悉并热衷室内乐呢?如果你来参与了中央音乐学院“第二届室内乐比赛”,我想这两个问题会得到一个很好的答案。在7天的时间里,每天听各种形式的室内乐,看不同的室内乐演出,感受各路大师的零距离授课,如同被浸泡在室内乐的海洋中,尽情地吸取着其中的养料。这样,你一定会爱上室内乐,这是我观看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室内乐比赛7天来最大的感受。

即使你不是一位真正的音乐爱好者,你也同样会被不同组合的人们在舞台上的演奏所吸引。跟随着他们的音乐,你会被一点点带入其中,进入一种情绪或者气氛。丰富的音响,纯粹的音乐,不像交响乐那样复杂,也没有独奏乐器的单调,这正是室内乐真正的魅力所在。

精彩,不仅仅是舞台上独奏者的光环,在室内乐演奏者身上同样熠熠发光。

室内乐目前的发展情形

在西方音乐史上,室内乐被看作是古典音乐中比较专业的纯音乐形式,是具有一定音乐修养和素质的人演奏和欣赏的。在现今的西方音乐会中,室内乐的上座率是远远超出独奏音乐会的,它比独奏更有可听性和观赏性。

不过在国内,要让人们喜爱室内乐,并执着于此则要另下一番功夫了。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原来的教学大纲对于室内乐的教学不够充分,使得很多学生在出国留学后首先必须适应西方人早就习以为常的室内乐训练,为此他们都要比其他同学下更多的功夫去补上这一课。海外学子回国后,纷纷强调室内乐训练的重要性,尤其在北京、上海等地的音乐高校中,室内乐教学已经写入教学大纲。如今,室内乐比赛已经在我国高规格比赛中被设置为比赛项目,原来我们的选手不敢触碰国际顶级的室内乐比赛,现在也在积极地争取,这些都是这几年业界人士不断努力的结果。

2012年12月6日至12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生活格外精彩。为期7天的“第二届室内乐比赛”涵盖了比赛、大师课和音乐会三大块内容。此次室内乐比赛设置有弦乐四重奏,钢琴二、三、四重奏,木管五重奏等多种形式的比赛初赛和复赛,共有70多组学生直接参与,最终有24组学生进入比赛环节。除比赛之外,在活动期间还有7场不同形式和侧重方向的室内乐演出,演出嘉宾均是室内乐领域里面的代表人物和室内乐教学领域的带头人。本次比赛评委阵容强大,有来自加拿大、美国、比利时、波兰等地区的评委和专家20余位。此外,比赛还为附中学生举办了4场不同专业的大师课。总而言之,活动充分调动了艺术节中所有的资源。无论是谁走在附中的校园里,都会感到这里弥漫着室内乐带来的浓浓的激情和生气。

涵盖广泛 形式丰富

追求校园比赛的纯净

与去年的第一届室内乐比赛相比,第二届比赛有了跨越式的发展。由一个单项的弦乐四重奏比赛直接衍生成涵盖了木管、铜管以及键盘等其他乐器的综合性室内乐比赛,这种提升不是一小步,而是大踏步的跨越。本次比赛的发起人王绍武老师向记者介绍说:“这次比赛原来没有想到要搞成这样的规格,后来在策划过程中其他专业的老师也想加入其中,结果弄来弄去就成了现在的含量,说实在的我自己都觉得控制起来很有难度。但是最后在多方的努力和学校的支持下,最终比赛还是如期举办了。”

本次比赛的组织、安排和细节中也都体现出了主办者的心思。首先,学校从上至下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求出席相关活动和音乐会,最大化地让老师和学生增进校园间的交流。在比赛中,附中的相关老师或是旁听,或是担任评委工作,附中校长娜木拉老师有一场比赛,结束评委工作后她又赶去开会,可见这次比赛校方给予了极大的重视。

与第一届比赛相比,本次比赛参赛选手范围更大,评委阵容也更加强大。他们分别是加拿大皇家山小提琴教授Bill van der sloot 、波兰波兹南音乐学院室内乐助理教授Marcin sikorski、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学中提琴助理教授金钰、比利时那慕尔高等音乐学院教授龚汉祥,以及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娜木拉、王绍武、俞明青、于兵、杨戈芳、朱牧、严涛、陈允、范磊、金京春、祝盾、赵瑞林、童卫东等老师。因此,组织工作也比第一届更趋于完善。

值得一提的评分法

采访中,王绍武老师对比赛的定位是这样解释的:“在学校举办比赛跟社会上举办比赛不是一个概念,我们举办比赛更要突出一个学术性。所以这次我们的评分制度是采用了周海宏副院长提出的一种评分制度。我们不让评委们直接打分,而是就选手们几个方面的表现划分出几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中有高中低的分类。评委不直接评分,只是在他认为合适的水平上划勾。最后把成绩单统一收齐,由工作人员根据评委们的评判折合成最终的分数,这样评委在打分的时候就不需要绞尽脑汁地想怎么打分,也就没有过多的压力,不会纠结于分数上有小数点的后几位,这样的评分更加直观和客观。”

外籍大师上课忙

为期一周的室内乐比赛,吸引了很多外籍教授,他们来到学校自然就会给学生们上课。对于附中的学生来说,能接受到不同教授面授技艺,这种机会是很难得的。活动过程中,几乎弦乐、键盘以及木管、铜管等专业都有外籍教授在同时授课,这种密集度很高的授课是相当难得的,附中的校园也因此增添了一份浓浓的学术气息。

学音乐先从听音乐会开始

采访中王绍武老师对学生们的表现感到很满意。他对记者说:“我想说说这次活动期间的音乐会。我认为从这次活动中我看到了一个很好的现象,我们的学生在音乐会上表现得很好。这虽然只是个细节,但作为一个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首先要学会听音乐会,懂得音乐会礼仪,遵守音乐会上的规矩。原来的音乐会总会时不时地冒出电话声音,孩子的哭闹以及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时还有人随意走动,这些都是对演出的不尊重。这几天的每场音乐会几乎都没有再发生这样的情况,会场纪律很好,学生们的表现令我很满意。”

大师惊喜 学生受益

一场比赛的意义有多深远

在活动中,记者从外籍教授的口中听到最多的就是对此次活动的极大肯定。他们都惊喜于一所学校能有如此之多的室内乐组合,数量如此之多是以往难以想象的。本比赛涵盖的弦乐、钢琴、木管、铜管等诸多专业,邀请的都是室内乐教学的专家和演奏家,对学生们的室内乐演奏有很大的帮助,意义深远。

经常拖堂的龚汉祥教授

在邀请的教授中,龚汉祥教授是学生们最熟悉的一位。第一次与龚教授见面是在第一届室内乐比赛中。今年再次相见,龚教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2001年,龚教授受王院长之邀,回到母校正式建立了室内乐教研室,并作为学院的客席教授每年定期在国内进行室内乐教学,从大学到附中都有龚老师教学的身影。

在为期7天的比赛中,龚教授不是担任评委就是在教室给学生们上重奏课。笔者看到了龚教授的日程安排,本来很多空白的时间龚教授都用铅笔写满了日程,内容都是上课。这些课都是免费的,而且每次都会比预定下课时间晚很多。此时,龚教授正在给一组来自大学的钢琴、弦乐三重奏组合上课。这三位学生是戴祺运、夏佳佳、汤舒凯。龚老师向记者介绍说,这三位同学原先不是一个室内乐组合的,因为共同热爱室内乐三个人走到一起,而且坚持了很久,对于他们的举动,龚教授很感动。这次回国前,他们之间就定下了上课的时间。这个组合马上要在学校开音乐会,希望他们的音乐会成功。

记者问龚教授这样是否觉得累,回国总该抽时间跟朋友见见吧?龚教授说朋友们都很理解他,他每次回来时间都不够用,给学生们上课他很开心。看着学生们对室内乐学习的积极性、看着他们渴求知识的眼神他就放不下。记者听了龚教授的几堂课,他为人很平和,经常在课堂上蹲下来跟学生交流,他经常说:“我们是同事,在音乐上共同合作。”他也经常用商量的语气跟学生交流,时不时地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学生。记者记得最清楚的是,学生们在演奏拉威尔的《弦乐四重奏》时,有个乐章有大提琴拨弦,龚教授告诉学生在走台的时候,大提琴的拨弦声音大小要根据音乐厅的环境来确定,这点是十分重要的,并列举了一些他和其他著名室内乐组合演奏的经验。记者虽然不是室内乐专业,但是这些经验听起来也非常宝贵。

弦乐四重奏中最讲究的是各个声部的合作,在排练中注重声部的平衡和音乐的交代是需要细致聆听的。龚教授告诉学生们一句重要的标准,他说:“弓法和句法不是一回事,不能因为弓法而影响了句法,破坏乐句打破音乐。”

像龚教授这样的很多经验记者没有完全记下来,但相信上过他的课的学生不仅能学到音乐技艺,也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

学生们总给我很多惊喜

来自比利时的小号演奏家安东尼·阿奎斯托是这次室内乐节中邀请的一位外籍专家。虽然这次没有设立铜管室内乐比赛,但是阿奎斯托教授的教学和演奏格外受老师和学生的欢迎。尤其是阿奎斯托教授与中央音乐附中及大学的朱光、温泉、张瑶等年轻教师和各铜管专业学生的合作演出,更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演出作品形式新颖丰富,作品包含了巴洛克、古典、现代等风格,有与钢琴的三重奏,还有铜管五重奏。在大师课后,阿奎斯托教授很愉快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阿奎斯托教授告诉记者说,他是第一次来中国参加这样的活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每位学生的表现都很好,尤其在技术方面很出色。对于中国学生的进步,阿奎斯托教授用简单的例子表述。他说:“从前参加国际知名的小号比赛时,中国参赛者很快就被淘汰出局。这几年中国选手的表现越来越好,而且还能获得这些顶级比赛的奖项。今天在我的大师课上担任翻译的一位附中学生郭翔,就在今年的芬兰国际大赛中获得第三名,他的专业导师——朱老师也是位很好的老师。”

“中国选手在独奏方面的进步,也直接影响着他们在室内乐方面的进步。重奏是一项高难度的器乐形式,几个人共同完成一个作品,难点在于掌握平衡点。”

学生们很幸福

本次比赛的木管组重奏比赛评委范磊教授对比赛的感受是要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他对记者说:“我经常在海外讲学,像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举办的如此大规模的室内乐比赛的确少有。附中能够从这些十几岁的学生就开始培养他们的室内乐演奏能力,这里就像是摇篮。”作为大学部的第一届室内乐比赛的发起人,范教授对现在不断加强的室内乐教学有着很强的信心。他说:“在我们现有的教学中,是以独奏作为主要教学方式的,但随着现在社会对音乐人才需求的发展,只有独奏家的教学是越走越窄,会走进‘死胡同’。现在的大环境就是让学生们在学习阶段就能够跟随音乐发展的潮流。由于教学上附中和大学是一体化,在大学的教学中已经把室内乐视为重点,所以附中开展室内乐比赛让学生也有了能跟大学衔接得很好的准备。”

想不到的第一名

在“第二届室内乐比赛”中,备受关注的弦乐四重奏组别的冠军争夺显得很激烈,最终名为“New age”的组合摘得金牌。记者在比赛后采访到了这个年轻的组合,说“年轻”不仅仅是这个组合的选手年龄都在18岁以下,而且他们组合起来也不过短短数月。另外,第一届室内乐比赛的弦乐四重奏第一名“弦之风云”组合在参加比赛前已经参加过其他比赛,并且已经有了很多演出经验,与之相比“New age”就显得年轻很多了。

在开幕式上,第一届弦乐四重奏冠军“弦之风云”的演出博得了全场的喝彩,比赛结束后“弦之风云”还是一如既往地在一起排练,这个组合不断地接到各种演出的邀约,慢慢地他们已经在圈内小有名气。

作为新人的“New age ”组合,是由一群来自高三毕业班的学生组合而成的。要特别说明的是小提琴声部王温迪、蒋熠颖这两位选手是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少年组金、银奖获得者。全国青少年比赛11月份刚刚结束,这两位学生就投入到此次室内乐比赛中,距离比赛也就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但是拉威尔这首《弦乐四重奏》作品的难度之大是不容掉以轻心的。于是二人在比赛后,马上转入备赛阶段,也就在这个时候“New age”才开始正式排练。据组合的排练负责人郑展博同学说,全校同学为了室内乐比赛的排练,每天预定琴房成了最为重要和辛苦的工作。那时候他几乎每天在早晨7点多就要来学校排队等琴房,“琴房难求”成了那时候同学们面临的最大难题。总之,他们能够获得这次比赛的冠军,无疑是对这段时间辛苦最大的回报。然而更令其他同学羡慕的是,他们的奖金也会随之而来,记者问他们如何使用这笔奖金,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要将其作为乐队的活动基金。

拉威尔的《弦乐四重奏》是弦乐四重奏中难度很大的作品。印象派的风格加之复杂的节奏和各种技法的演奏,对于年龄只有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们也是因为这次比赛才能接触拉威尔的四重奏作品,并且学习到了独奏演奏所不能接触到的知识。比如演奏印象派的作品时,有的时候声部的层次要求演奏时有些模模糊糊的感觉,不能演奏得太过清晰,这在独奏中是几乎很少见的。这四位同学能组合到一起,首先因为他们都是高三年级的,平时关系很好,这就具备了组成组合的基本条件。另外在学校学好室内乐,也会为将来的道路打下更多的基础。毕竟作为独奏演员的机会是有限的,如果可以通过室内乐或者乐团等方式成为不错的演奏员,更符合现在社会的人才需求。

高超的技术水平,良好的音乐素养是这个室内乐团获奖的原因。他们的演奏相对来说更加完整,更贴近拉威尔的印象派风格。在准备的这段时间内,他们从视奏到背谱只用了两三次排练的时间,指导老师王绍武和严涛老师对他们表现也是赞赏有加。

王老师对记者说:“虽然他们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但是我希望他们还能继续坚持室内乐的排练。因为这次取得第一名以后他们就不能用这个组合再参加下一届比赛了,但是他们这个组合还是非常有潜力的。其实对于他们来说还有很多不同时期的作品需要再去熟悉和再度深化。摆在他们面前的就是下一次室内乐比赛的开幕式,他们要作为上届冠军表演给将要参加比赛的选手,他们要是还想保证水平,就不得不在下面继续训练。乐团成员王温迪不仅小提琴拉得好,还弹得一手好钢琴,如果下次有可能,他们还可以用钢琴和弦乐的室内乐再次报名,换一种组合方式参加比赛。”王老师会意地笑了笑,四个学生们也都相互看看笑成一团。

经过7天的室内乐的比赛,讲座和各种音乐会,让大家看到了不同形式的室内乐。丰富了人们的听觉,开阔了大家在室内乐学习方面的眼界。老师们与同学们同登一台,共同展示室内乐,邀请国内外多名校友一起为比赛添柴加薪。从整体活动安排和内容上就能展现办赛者的意图。采访中,王老师一再向记者强调,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就要举办公正的、纯净的、有一定高度的室内乐赛事,能做到这点就是他最大的目标。在记者看来,这点不用多说,凡是参加比赛的老师和学生早已深深感受到,并希望以此作为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