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谷歌:为数字财产立个遗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谷歌:为数字财产立个遗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日,谷歌推出一项名为Inactive Account Manager(以下简称IAM)的新服务,即非活跃账号管理,方便用户妥善处置自己“身后”的“数字资产”。

用户可以通过IAM服务设置一个时间期限,以便谷歌在用户去世,或长时间不使用该账户(虚拟死亡)后,对用户遗留的“数字资产”进行处理,这些“数字资产”包括Gmail信息、Google+数据、Blogger帖子、Drive内文件、Picasa相册、Google Voice语音数据以及YouTube视频等诸多谷歌服务中的数据信息。

用户可以设定的时间期限包括3个月、6个月、9个月或12个月不等,当超过这个非活跃时间期限后,谷歌就可以按照用户之前在IAM服务中的设置,将用户的相关数据信息转发给用户指定的“遗产”接收人,或是干脆删除所有的数据信息。当然,在用户设定的时间到期后,谷歌会先去信确认用户是否真的已经去世,或者只是转用其他网站的服务。

谷歌表示,他们推出这个服务,旨在帮助用户按照他们的“生前愿望”妥善管理“身后”的数字资产。

“我们当中很多人不喜欢想到死亡,尤其是自己的,但是为死后会发生的事情拟定计划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今天,我们推出了这样一个新功能,让你简单地通过谷歌来为你去世后,或决定不再使用该账户后,拟定一份计划,告诉我们如何处理你的数字资产。”谷歌产品经理安德里亚斯・图尔克表示。

但出于版权保护的考虑,用户在谷歌商店购买的音乐、电影、书等数字内容,不能被转移或赠送他人,原因在于谷歌商店卖出的内容只授权账户所有者,该权利在账户所有者去世时也随即终结。

数字财产不容小觑

谷歌的这一举措,承认了用户数据信息的财产属性,也让“数字财产”这一概念再度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数字时代,邮箱、博客、社交网络、即时通讯、相册、视频、游戏等各种互联网渗透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用户来说,这些服务有些承载了他们的个人经历,因此具有情感价值,如博文、照片、视频等;有些则是本身就具有经济价值,如网站域名、游戏装备、网络店铺等。

2011年,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的研究人员与一家名为Rackspace的网络公司合作,对2000名英国成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约四分之一的人在网上有价值不低于200英镑的财产,这些财产的形式可能是视频、音乐、电子书和照片等;其中,53%的人认为它们是“值得珍视的财产”。

“对所有者和他们的亲人而言,网络财产既有经济价值又有情感价值。”英国律师马修・斯特兰表示。

金史密斯学院的研究人员克里斯・布劳尔则表示,有些受访者对数字财产非常重视,在被问及如果房屋着火怎么办时,“他们说会先冲到电脑前,把个人照片(及其他数字财产)用电子邮件发给自己,然后才离开房间。”

国内也不例外,普通6位数QQ号码的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有些含有吉利数字或特殊意义的号码更是高达上万元;有些游戏中的资深玩家账号或者极品装备就值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职业玩家甚至可以以此为生;一家经营良好的淘宝小店,其价值可能超过100万元

遗产继承 亟待完善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数字信息开始产生价值――不论是真实的财产价值,还是独属于自己和亲友的情感价值。而这些价值让人们在认真对待自己网络上的数据信息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自己“数字资产”的“身后事”考虑。

一般来说,这些“数字遗产”又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用户账号密码类,如QQ、微博、微信、邮箱等网络服务的账户和密码等;第二类是各类文件,如电子邮箱、博客、空间、社交网站等服务中的文字资料及图片、音乐、视频等各种非文字形式的资料;第三类是网络游戏中用户拥有的游戏装备;第四类是Q币等由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发行的虚拟货币,以及支付宝、Paypal等电子钱包内的余额。

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的那份调查报告中显示,在2000名调查对象中,有近1/3的调查对象认为,“200英镑”这一数额已经足够多,应由亲人继承;有11%的调查对象已经把重要的账户和密码写入遗嘱,交给律师保管,由后者在自己身后把这些数字资产和现实财产一并交给继承人。

有需求就有市场,随着用户对“数字遗嘱”诉求的增多,英、美、瑞士等国家已经出现了专门帮助人们处理“数字遗产”的公司,如成立于美国的Legacy Locker,就是一家为用户提供数字遗产管理服务的公司。

成为Legacy Locker的会员后,用户就可以在网站上输入完整的数字信息,列明“数字遗产”的分类和继承方案。一旦用户过世,家属提供死亡证明后,Legacy Locker就将根据用户的安排分配其“数字遗产”。当然,用户需要每年缴纳给Legacy Locker一定的管理费用。

但是,由于人们在安全性、隐私性以及收费等方面的诸多顾虑,这些服务尚未得到大范围的认可,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人们意识的不断觉醒,这些面向“数字遗产”的服务必然会受到认可。

作为遗产继承的一部分,“数字遗产”能否顺利继承,离不开国家法律法规的支持。目前,美国已经为“数字遗产”立法,并已有俄克拉荷马、爱达荷等州通过了针对“数字遗产”的法案;在德国,“数字遗产”是按照普通继承财产的办法统一管理的,当“数字遗产”被认证为具有金钱价值后,在死者死后10年内, 这些“数字遗产”的财产权都会受到保护;芬兰的电信管制机构FICORA则规定被继承人死亡后,其近亲可以继承其“数字遗产”,认为电信运营商有权向继承人披露管理“数字遗产”所需的相关识别数据,以及用户名、密码等,信息披露的标准同用户在世时获取这些信息的程序一致。

不过,由于互联网全球化的特性,不少用户使用的互联网服务往往是非本国的,“数字遗产”作为数据信息的一部分,往往掌握在另一个国家的服务商手中。这时,关于“数字遗产”处置的相关问题往往就要看服务商的规定条款了,一般而言,网络服务提供商都会在《用户使用协议》中规定,用户只对账号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目前,很多大型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对用户的“数字遗产”都有相关规定,如Facebook会限制能看到死亡用户页面的人,只允许亲友留言哀悼,或者应要求关闭账号,但不会交出用户密码;Twitter规定亲属在提供账号持有者已去世以及他们有权处理后事的证据后,可以选择将账号删除或存档;Hotmail允许邮箱主人的家庭成员申请将邮箱中的文件刻录成光盘,只要他们提供授权书和死亡证明;而更多的服务商是将一段时间不访问的用户的账号冻结、回收。

相对而言,谷歌IAM服务更为完善和人性化,也为其他互联网公司处置“数字遗产”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