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幸福三叶草:孩子、家长和教师一个也不能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幸福三叶草:孩子、家长和教师一个也不能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觉得幸福犹如三叶草,一片叶子是孩子们快乐健康的成长,一片叶子是教师们的点滴进步和专业发展,一片叶子是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三片叶子一片也不能少。”这是一个冬日暖阳的上午,巴蜀幼儿园副园长曾艳的脸上挂着温暖的微笑,将从教21年来的心得娓娓道来。在实践巴蜀幼儿园幸福教育办园理念的过程中,曾艳不仅获得了“全国模范教师”“重庆市特级教师”“渝中区十佳青年教师”“渝中区优秀教师”“渝中区‘十一五’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渝中区优秀党员”“渝中区青年联合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教育学会幼教研究会会员”等多项荣誉,更从一名幼儿教师成长为一所幼儿园的教科研引领者,更以心血和汗水,换得孩子的喜爱、教师的拥护和家长的支持。

第一叶:教育爱为先

“渴望得到爱是幼儿的迫切心理需求,与幼儿之间建立起的信任依赖,能放松他们紧张的情绪,尽快适应园内生活,迈出成长的重要一步。”这是曾艳安慰完正在大哭的圆圆之后,讲的第一句话。面对初入园幼儿的哭闹吵嚷,曾艳总是以游戏的方式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用爱的语言与幼儿交流,老师们说从没看见过曾艳急躁,她说:“对待孩子,有爱是第一位的。”她特别喜欢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的一段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每位学前教育工作者,都应用爱触动幼儿的心灵,让幼儿在温暖的爱的环境中成长。

第二叶:教师幸福路

除了关注幼儿的发展,曾艳还非常关注教师的幸福感和专业发展。曾艳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做教师的幸福到底在哪里?为此她研读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马斯洛对人的需求有这样的解读:人的需求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曾艳认为这是她为教师幸福感找到的重要注脚。曾艳觉得,作为教师最高层次的幸福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将专业发展作为追求和信仰,在专业发展中不断体验自我实现的幸福,这样的幸福才是持久而深刻的。每每了解到老师们在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遇到困难时,她都想方设法帮助教师排解压力,寻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陪伴教师们一起收获幸福的果实。对于巴蜀幼儿园的老师们来说,曾艳既是良师,亦是益友。曾艳先后指导周懋舒、林檬等9名教师参加各种市区级教师专业发展比赛均获得一等奖。每位教师参加比赛,曾艳都全情投入,用心用情用智与老师们共同研究,引领教师们面对挑战、不断超越,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工作中,曾艳善于洞察教师们的思想动向,帮助教师们规划专业道路,与教师们共同畅想美好未来……知心交谈中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哈哈大笑,有激情的感动、有善意的点拨,鼓励教师们扬起自信的风帆,快乐地走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让每位教师徜徉在团队幸福的海洋中。

第三叶:家园协奏曲

曾艳心里有三关:关爱孩子,关怀教师,关心家长。曾艳认为,家园共育需要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的积极配合,仅有幼儿园教育是不完整的,提升广大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幼儿园的事情,不愿参与其中;有的家长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有的家长在活动中常常包办代替等等,家长观念上的误区导致了许多行为上的偏差。曾艳说:“幼儿园必须向家长大力宣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在丰富的活动中提高家长们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意识和教育水平,推动家园合作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向深层次发展。”

在巴蜀幼儿园,每月都有家长开放日活动。曾艳发现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引领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让家园共育达到理想效果,曾艳大胆探索,引领老师们尝试了多种形式的家园活动:实证引领式家园活动、参与引领式家园活动、反思引领式家园活动。她在教研改革中将家园共育作一个侧重,在幼儿园进行推广。

曾艳的发现:

家长开放日里问题多

巴蜀幼儿园班级每月都在开展家长开放日,曾艳通过观察发现结果总不尽如人意,要么老师唱着独角戏,要么家长开起茶话会,大家各说各话,几乎没有交集,这样的家长开放日有什么意义?曾艳陷入了深思,最后她发现家长开放日主要存在三个主要的问题:

1.缺乏对家长开放日活动意义的深入认识。在实践中,有的教师将家长开放日活动仅仅作为一项工作任务来完成,认为家长开放日活动就是让家长来园随意地看看幼儿的活动,却没有认识到“作为专业教育机构和专业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引领家长,转变家长观念的任务。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意义在于能让家长在亲历活动中“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和意识”。

2.缺乏实效性。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教师满足于活动形式的翻新,却忽略了让家长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了什么?满足于自己站在台上扮演主角唱独角戏,常常采用“我说你听”的方式,很少去倾听家长的声音,与家长有效互动,这样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很难解决家园合作中的实质性问题。

3.从教师角度出发。教师常常从幼儿园或自身的立场思考和设计活动,很少站在家长的立场思考活动。很少思考“本班家长有哪些教育困惑,有哪些教育误区,希望开展哪些方面的活动”,忽略了家长对活动内容的需要。

曾艳的改革:

一场有家长参与的教研革命

讨论中确定方向

为了解决上诉的三大问题,曾艳认为一场关于家长的教研改革势在必行,首要解决的便是方向问题:“我们得让老师明白家长开放日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曾艳的思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对幼儿园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有启示:何不让教师们联系《指南》中的关键词语谈谈自己对家园合作的理解。

讨论《指南》中对家园工作的要求

曾艳:《指南》中的家园合作内容的关键词语有哪些?你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1:“尊重家长”――关注家长的需要,了解家长的真实想法。

教师2:“平等”――教师要改变发号施令的做法,与家长多倾听,多互动。

教师3: “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作为教育专业者的我们,应引领家长。

曾艳的思考:有的教师提出了关键词语“引领”,抓住机会追问帮助教师们明确“引领”的具体内涵。

曾艳:引领家长什么呢?

教师1: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师2:引领家长掌握有效的教育策略。

教师3:通过我们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家长学习一些合适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内化为正确的教育行为。

教师4:从专业的角度引领家长走进幼儿教育,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活动中发现问题

教研讨论进行到这一步,在曾艳看来大家都认识到“引领”的重要性,此时结合班级开展的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大家分析其是否具有引领性,进一步理解“引领性”,无疑是一个有效推动教研的途径。于是家长开放日活动《超级变变变》成为了这一阶段教研的主体。

家长开放日活动《超级变变变》

大班开展了主题活动“我的梦想”,小朋友们画出了自己梦想的职业,有医生,有科学家,有演员……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生成了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超级变变变”,邀请家长来园参与活动,与孩子一起共同利用废旧材料来装扮自己。活动中,家长和孩子的兴趣都非常高,全班五分之四的家长都在抢着帮孩子剪纸、绘图,有的孩子成了家长的助手,有的孩子只有在一旁观看。活动中家长成了主角,孩子却成了配角。活动中做出的职业道具很精美,但是却不是出自孩子之手……

活动结束后,王老师也觉得很困惑,为什么家长喜欢包办代替?应该怎样设计这次活动呢?

曾艳:这样的家长开放日活动是否有意义?是否具有引领性?为什么?

教师1:没有意义。它只是家长形式上的参与,因为家长对活动目的和活动意义不明确。所以家长没有真正地、深度地参与。

教师2:我认为它不具有引领性,因为家长从活动中没有获得教育观念和教育策略。我们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不能满足于让家长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只是来看看孩子的外在表现,而应该通过活动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且我们还应该仔细地思考“这样的活动带给家长的是什么?”

案例中总结经验

事实上在巴蜀幼儿园以往开展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有几个经典的活动案例,家长参与度高,对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都有引领性,曾艳选用了其中三个案例让老师们来分析其共性点,梳理出有效经验。

重现案例

案例一:家长开放日活动“家庭,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摇篮”

教师介绍该家长开放日活动环节:

1.活动来源于发现班级家长的问题:家长的评价观“重技能轻幼儿创造性”。

2.主题家长会:家长三次画小狗家长谈感受(孩子的创造性是最难能可贵的)教师提出教育观念:评价孩子作品,不是看像不像,而应看其创造性。

3.家长实践:开展教学活动“树叶拼画”,家长引导评价孩子的作品。

4.家庭活动:家长引导孩子创意制作,以照片的形式展示在家园栏。

曾艳说:“选择这个活动,是因为它体现了‘在行动中引领’的特点,家长全程深度地参与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

案例二:家长开放日活动“到好朋友家做客”

教师介绍该家长开放日活动环节:

1.活动来源于发现班级幼儿的问题:周末幼儿缺乏同伴交往,交往能力发展缺失问题,而家长缺乏引导幼儿有效交往的教育方法。

2.教师组织活动:教师每周到幼儿家庭中组织交往活动,家长观摩活动。

3.家长设计、组织、开展活动:教师提出建议“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曾艳说:“选择这个活动,是因为它具有‘在观察中引领’的特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家长对活动的某个环节或某个点进行深度观察,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与观察内容。”

案例三:家长开放日活动“亲子测量”

教师介绍该家长开放日活动环节:

1.活动来源于教师在一次活动中观察到的问题:在一次家庭游戏活动中,教师发现问题“家长引导孩子学习,采用被动式、灌输式。”

2. 开展亲子测量活动:教师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家长观察孩子的测量材料、测量方式。

3.互动式家长会“怎样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分析案例

曾艳:这三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有什么共性的特点?

教师1:它们都是针对班级家长存在的某个教育误区开展的活动。如“到好朋友家做客”,教师针对本班家长存在的忽略孩子交往能力培养而开展的活动;“家庭,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摇篮”,教师针对本班家长存在的错误评价观而开展的活动。

教师2:它们灵活采用了多元互动的方式,如体验、行动、观察等,让家长亲身经历,亲身体验,感受教育,转变观念。

教师3:教师注重引导家长对孩子习惯,社会性,情感等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关注智力的发展。

教师4:活动的目的性强,解决家长观念和教育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5:注重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而不是教师“一言堂”,更多的是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

教师6:教师自身的贮备丰富,体现在有目的地学习收集相关资料,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才能自如地应答活动中家长提出的问题和困惑。

曾艳的思考:教师谈到了一些关键的要素,但是观点比较零乱,此时应帮助教师们从“活动准备、活动开展”等方面梳理出它们共性的特点,更有助于教师们将经验迁移到实践工作中。

共性特点:

通过呈现之前幼儿园典型的案例和分析,在与老师们的实际探讨中,曾艳为老师们的教研工作梳理出以下特点:

1.活动准备具有针对性

搜寻问题的准备:通过问卷调查或日常观察搜寻本班家长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本班的家长存在的教育误区、幼儿的实际情况及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要注意聚焦问题小,每次活动向家长传递1~2个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逐步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引领作用。

教师自身的储备:教师要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活动前通过查找专业书籍、网上搜索等,寻找有关本次活动的内容,以回应家长在活动中提出的问题。

2.活动开展具备互动性

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在活动中面对家长的交流教师要及时总结值得借鉴的教育方法,提升其中隐含的先进教育理念。

家长与家长的互动。采取小组讨论、互动对话等方式开展活动,激励每位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家长的优势资源。

3.采用主线贯穿式;

模式:前期调查主题式家长会现场活动后续活动.。

反思后实现突破

参与式活动:《超级变变变2》

曾艳将教师分成两组互动,创造性设计了引领性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力图通过活动让家长明确“在活动中如何有效支持幼儿”,改变“包办代替”的行为。

阳光成长组:家长参与孩子的制作活动教师在活动中记录下三种类型的家长的言行(指导型家长\旁观型家长\包办代替型家长)制作活动结束后,围绕三种类型的家长言行讨论:哪种言行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哪种言行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引导家长反思自身言行,树立正确的观念。

家园携手组:召开专题家长会,教师列举两种案例(包办代替\用语言和行为引导幼儿),请家长选择,说说原因,通过互动帮助家长明确包办代替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养成依赖的学习习惯家长指导孩子的制作活动,教师重点关注指导有困难的家长,提供建议孩子展示自己的创意制作教师提炼梳理家长有效的指导言行,与家长们分享。

信息反馈

曾艳反馈了通过家长会收集的家长对于“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建议。

1.希望教师对个别父母没参加活动的幼儿更多的关注和关怀,采用有效的方式安抚其情绪,吸引其参与活动。

2.希望教师能根据家长的需要来思考,确定活动主题和内容。

3.有时参加活动会填写一些表格,让家长指导并记录孩子的活动,家长不知如何去操作,无从下手,希望教师能在活动前引导家长明确填写活动目的及操作方法。

4.在时间的安排上,希望教师能给家长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只有一个时间要求家长必须来……

曾艳:家长反馈的信息带给了你什么思考?

教师1:家长开放日活动尝试多种方式,不一定是在统一时间进行,可分成几组,让家长自主选择时间,给予家长选择的空间。

教师2:表格内容的设计要注意实效性,而不是形式。

教师3:要特别关注父母未能来参加活动的个别幼儿,采取多种进行心理抚慰,并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

实践中更新观念

这次教研活动结束后,研讨并没有结束,曾艳深入到班级就“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开展”与教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支持和帮助教师们将教研活动中领悟到的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

重走家园路

――家长开放日活动的重置与更新

教研活动结束后,老师们纷纷兴致勃勃地设计引领性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开始了实践。如大班的李老师设计了家长开放日活动《长大的我,能干的我》,活动来源――她发现班级家长在生活中,喜欢包办代替。活动流程为:邀请家长现场观摩幼儿自我服务活动――家长分组交流(说说对活动的感受)――各小组家长代表发言。

在与李老师们交流的过程中,曾艳发现李老师在设计家长开放日中有了3个方面明显的变化:1.能去发现家长的需要、观念问题;2.有了寻找主题的意识;3.注重采用互动交流、体验等形式.但是也存在着问题:活动缺乏针对性,让家长泛泛地谈,不能引领家长的观念和行为。

曾艳想李老师的活动设计还存在问题,如何让教研活动的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还需要给予教师具体的帮助与引领。于是曾艳和她一起交流,分析出家长包办代替现象的主要问题――家长轻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她们一起调整了活动设计,活动过程紧紧围绕提高转变家长观念,从专业方面给予家长引领。

活动再设计

1.开展调查:抛出话题“你的孩子在家会做力所能及的事吗?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2.教师对家长反馈的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家长观念上存在的具体问题(担心孩子不会做;保姆代劳;重孩子学习轻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3.家长现场观摩孩子的活动(孩子穿脱衣服\折叠被子\套枕套),家长感知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

4.家长互动会,围绕三个问题进行讨论“自我服务能促进孩子的哪些发展?”“你认为应该怎样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服务?”你觉得在家哪些劳动孩子可以参加?”通过互动讨论,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性。教师还与家长共同梳理了家长引导孩子劳动的适宜方法和适宜大班孩子的自我服务的内容。

5.在家园栏,家长以文字\照片记录孩子在家里进行的自我服务劳动(孩子洗澡\洗袜子\收拾房间\削苹果)。

家长开放日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家长们积极参与,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在老师专业的引领下获得了观念的更新。李老师激动地说:“引领性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吸引着家长真正地走进了我们的幼儿教育。”

专家点评:重庆市教科院学前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特级教师徐宇

引领、整合、跟进:教研活动中组长角色的主要担当

1.教研组中专业引领角色的充分展现

在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要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寻找问题、引发思考、提炼经验。在本次教研中,曾艳就充分发挥了这三个作用:(1)寻找问题的作用。本次教研活动来源于教研组长发现班级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中的主要问题,生成了教研活动内容。(2)引发思考的作用。教研组长为教师的讨论搭建了交流的桥梁,以提问、追问、反问等方式引发教师的质疑、对话,促进教师间的经验分享、研究问题。(3)提炼经验的作用。教研组长抓取已有成功案例中的亮点,进行梳理提炼,形成物化成果,给予了教师引领。

2.相关资源的整合利用

教研组长要善于利用相关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教师的资源(优势资源\问题资源)、家长资源。在本次活动中,教研组长去寻找,发现了本园的教师资源,既有教师实践中的优势资源――“好经验,好方法”资源;也有教师实践中的问题资源――“问题及误区”资源。还利用了家长资源,了解了家长对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建议,向教师反馈信息。利用这些资源互动,解决了教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跟进性地指导

在每次教研活动结束后,教研组长要深入班级,关注教师将观念转化为行为的过程,跟进性、持续性地给予支持和帮助。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在教研活动结束后深入到班级,与班长互动共同设计、修改调整、完善家长开放日活动,帮助班长逐步明晰设计的策略和理念,并参与到家长开放日活动中,观察活动的实效,给予信息反馈,一步步地引领班长转变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