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孩子发热,冷静应对(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孩子发热,冷静应对(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遇到孩子发热了,尤其是发高热,爸爸妈妈往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抱起孩子就上医院。由于希望孩子迅速退热,有的家长将吃的、塞的、贴的、挂的全都用上了,可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要知道,父母正面和负面的情绪都会影响到你的孩子哦。所以,我们自己首先不能乱了阵脚,得时刻告诉自己镇静应对,才能帮助孩子顺利渡过难关。

STEP 1:正确判定孩子的发热程度

在我们头部的下丘脑处,有一个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其前部为散热中枢,后部为产热中枢,这两种调节中枢机能相互制约,保持动态平衡,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临床上,孩子正常的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来衡量。如果孩子的体温超过37.4℃(这里指的是腋温),且一天内的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就是发热了。

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肛温虽比腋温准确,但因腋温的测量比较方便,所以比较常用。

TIPS:体温测量的注意点

测量体温一般通过腋下、口腔、来进行(也有用电子体温计测耳温的)。测腋温可用一般的水银体温计;测口温要用口表,且事先用酒精棉消毒;测肛温要用肛表,使用时应在肛表头部涂些凡士林等剂。

高热、超高热,有惊厥、意识不清等症状的孩子,不宜用口腔测量法测体温。

当孩子剧烈运动或啼哭之后,体温会更高些。在比较安静的状态下测温,更准确一些。

测温前,先将体温计水银甩至35℃以下;测温后,看明度数并作好记录。

STEP 2:爸妈必知的几个小常识

碰到孩子发热了,家长宜内紧外松(但心里不必过于紧张),需要了解和注意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发热并非都是坏事

发热时,如果体温不是太高(37℃~38.5℃),体内的白血球和抗体会增多,吞噬作用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也会大大提高;同时,升高后的体温对病原微生物的生存也不利。从这个意义上说,发热是机体提高抵抗力的一种防御性反应。

因此,如孩子发热不是太高,身体和精神状况尚好,不应盲目或急于降温治疗。另外,许多疾病引起的发热还有自己的特殊“热型”,通过对“热型”的识别,还可帮助医生做出正确诊断。所以,爸爸妈妈认真记录孩子每天的温度情况,对孩子的疾病诊断会有一定的帮助。

2.发热不等于发炎

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大多数炎性疾病都有发热的表现,但发热未必都有炎症,感染(发炎)引发的发热仅是一大类,另一大类是非感染性的,如组织坏死、大出血、溶血、药物反应、中枢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等引起的发热。所以,不要一有发热就擅自服用抗生素,应该先观察一下,孩子除发热以外有无其他症状,比如:有无发疹、流涕、扁桃体肿大、酱油样尿、抽搐,是否有过预防接种,等等。

3.热度高不等于病情重

发热的高低与病情的轻重,有时不一定平行。由于孩子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较小的刺激便会引起高热,这也是孩子容易发热和较易出现高热的原因。这种高热并不代表病情严重。即使体温高达40℃,身体情况仍可以相当好,退热后,孩子会很快恢复。

与之相反的情形是,体弱儿、新生儿,即使感染很严重,体温可能并不高。此外,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体温一般比较稳定,如果体温骤然升高,全身情况又比较差,常常反映有严重疾病的存在。因此,孩子发热的程度需要具体分析,不能单纯以温度高低判断病情轻重。

4.不可掉以轻心的孩子发热

如果孩子体温过高或发热时间较长,体内能量就会消耗过多,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也会发生改变,常见的有消瘦、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全身症状,加重病情,影响机体的恢复,这对孩子的身体就非常不利了。因此,对孩子高热及长期发热,爸爸妈妈千万不能掉以轻心,须及时请专业医生给予检查和治疗。

知道了上述情况,如果再遇到孩子发热,您应该不会很紧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