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西安曲江新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西安曲江新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城市空间结构是由各物质要素在城市地域范围内有序分布和组合而成的空间关系,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自然条件、工程技术及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从外部形态看是城市的各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投影。

城市新区是指位于大城市边缘地区,受中心城市辐射较强的区域,是城市建设中变化最快、最活跃的地区[1]。是以母城为依托实行成片通体开发建设、并享受政府优惠政策的特定区域,同时又是具备自身特定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城市功能的区域[2]。城市新区的建设往往是在城市层面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拓展城市空间,吸引城市中心人口,解决城市现有城区问题的需要,也是城市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产生对扩大空间规模的需要。城市新区建设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建设的重要因素。

城市新区与城市空间结构间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主要探讨西安曲江新区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

1 曲江新区产生的背景

1.1曲江新区概况

曲江新区位于西安市东南,以闻名中外的大雁塔和曲江皇家花园遗址为核心,曾经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风景园林胜地。1992年,西安市政府决定开发利用曲江旅游资源,兴建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1993年10月,陕西省政府正式批准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为15.88km2。2003年7月26日,西安市政府批准成立“曲江新区”,旨在将曲江建设为西安城市休闲功能区和中国著名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使曲江成为以旅游为龙头,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新城区[3]。

1.2 城市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

西安市历来发展是典型的圈层式结构,以环路和放射路为骨架,城市空间呈“摊大饼式”的发展,在旧城区基础上呈团块状单一中心发展[4]。虽然第三轮西安总体规划确定了发展组团的策略,但是组团设施不够完善,没有足够的聚集效应,导致城市骨架没有拉开,组团没有步入良性可持续的发展轨道。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土地的市场化,城北及城南地区大片的农田绿地变为城市用地,大部分组团与建成区之间的区间绿地消失,纪杨、六村堡、韦曲、郭杜等组团基本上都和中心城区连为一体。

另外由于城市行政、商业、居住等职能过分在旧城集聚,使城市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同时城市建设进入高速增长期,使旧城区内出现人口密度高、建筑密度高、交通密集度高的“三高”现象,需要新的城市中心来疏解旧城的压力。

1.3 城市用地结构及布局存在的问题

西安市土地内部配置布局不合理,内部比例失调。主城区内的居住区,尤其是二环以内,因有历史街区和城中村,存在着一些为数众多相对落后的三类、四类居住用地,影响居住环境、品位。城市已有的居住片区,配套设施水平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居住区的需要。由于城市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有居住区已不能满足市民需要,急需在增加新的居住组团[5]。

另外绿化用地偏小,城市生态环境条件恶劣,工业用地比例偏高,而为市民服务的道路、生活居住的非生产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比例较小,同时分布不均衡,呈现中心建成区密集,而周边区域疏散的形态,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发挥。这与西安城市以科技旅游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不相适应,制约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城市主导功能的发挥。

1.4 城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西安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滞后于经济增长高涨的要求。从西安市近4年第三产业构成情况(表2)可以充分反映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状况。尽管近年来西安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有微弱增长的趋势,且为产业发展,为资金技术、人才区际流动的服务业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但高新技术产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例小,且发展缓慢,并呈下降趋势。

2 曲江新区建设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2.1 曲江新区与城市空间形态

2.1.1 城市用地的扩展

按照当时第三轮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中心集团、组团的原则,曲江新区选择在城市东南部靠近城市旧城,具有盛唐园林遗址基础的城市边缘地带建设,这一区域原有用地多为农田耕地,因此新区的建设必将带来城市用地的扩展。曲江新区经过二期扩区,新区面积达到40.97km2。其建设将周边30个村、11 485户、4万多农业人口纳入到城市中,大大增加了城市用地。其中通过建设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大慈恩寺历史风貌区及大雁塔南北广场、大唐不夜城增加了城市公共设施用地。通过建设“两带”:既贯穿整个新区,宽100m的唐城遗址保护绿带,分布在绕城高速两侧共100m宽的绿化景观带,恢复曲江南北湖,增加了城市绿地,改善了西安城市中绿地面积过小、生态环境水平不高的状况。在曲江新区建设过程中,完成了新区60%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城市道路总长度约30km,铺设市政管网约20km,建成新区内的曲江水厂和南郊水厂,110kV的曲江北变电站和容载1200门的电话分站,另外天然气管网已在雁塔南路等干道铺设,开始为入区企业供气,这大大完善了城市市政设施[6]。由于新区有了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水、电、能源、通讯网络、公共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使得新区成为新的人力、资本、技术、信息的集聚地,形成了新的城市功能区,加速了城市空间形态的改变。

2.1.2 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新区建设带动下的城市空间快速扩张不仅扩大了城市建成区的范围,促进了城市边缘区的城市化过程,而且也对城市空间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西安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中心城区城市空间形态发展,以明城墙范围内为中心,形成同心圆圈层式扩展形态。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轴向布点、带状发展的规划原则,开始建设四个外向型功能新区,即市区西南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区北郊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布在城郊的曲江旅游度假区和南郊的中央商务区,使城市开始沿陇海线向东西呈带状发展。

到了西安第四轮总体规划,城市进一步沿钟楼南北大街的明朝主轴发展,使之成为城市行政文化中轴线。在这条轴线附近南部两侧布置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曲江新区,北部布置西安新的行政中心,并且远期城市跨渭河发展,东北部建设灞生态区。由于政策规划的导向和开发区、城市新区的建设作用,使得西安由最初的中心圈层发展转为沿轴线展开,形成明城墙以内为中心,北部新的行政中心领导下,以市区为主体,“四区、一基地”相互配合,六大居住组团环绕的较为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

2.1.3 城市中心结构的变化

钟楼及其周边地区是西安传统的中心区, 集中分布着各种商业商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功能十分齐全, 成为西安市的中心。然而,近些年来西安城市面积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长,旧的单一的城市中心在区域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等的服务组织中不堪重负,因此需要在城市不同地区建设城市副中心以疏解传统中心的压力,减轻其负担。曲江新区不同于高新技术开发区,其具有完整的城市功能。新区大规模高规格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巨大的综合联动效应,各种经济要素迅速集聚,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同时曲江新区具有的独特的区位因素使新区无疑在承担拉动城市旅游增长点的同时,又肩负起缓解传统中心的责任,成为西安未来的一个新的城市副中心,加快了城市结构由中心型向多中心结构的演变。

2.2 曲江新区与城市产业经济结构

2.2.1 资金投入

资金的投入为土地开发、技术引进、文化产业创建和劳动就业提供了经济保障,促进了新区内的产业发展。由于西安市采用税收、人才、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文化产业基础等优越的投资环境,使得新区在吸引资金,尤其是外商投资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至于近年来外商投资于新区的资金不断增多,曲江新区已经成为了新的投资热点,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

截止今年上半年曲江新区实际利用外资10 030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6.8%,同比增长68%;实际引进内资5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3.4%,同比增长32.6% 。内资外资的不断投入不仅为新区的土地开发提供了资金,也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劳动就业。曲江新区开发建设第一期总支出约114.12亿元,最近曲江将进行第二期扩区建设,西安市将继续投资120亿元,2015年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增加游客1 000万人次,每年增加旅游收入30亿元,文化产业年增加收入3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6万个以上,预计扩区后将整体拉动社会投资约1 260亿元,使新区的文化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2.2 经济增长

曲江新区是一个正在开发建设中的以旅游文化产业为支柱的城市新区,旅游功能已成为曲江新区的核心功能。

新区成立两年的2005年:“五一”、“十一”及2006春节三个黄金周,曲江新区所辖景区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世界接待游客数量及旅游收入如下:2005年“十一”期间大唐芙蓉园15.6万人次、780万元,曲江海洋世界8.03万人次、800万元;2006年“春节”期间大唐芙蓉园9.35万人次、480万元,曲江海洋世界4.47万人次、450万元;2006年“五一”大唐芙蓉园28.32万人次、1420万元,曲江海洋世界8.68万人次、860万元。大量人流涌人同时又带来了区内餐饮业、 住宿业和购物业的发展,大量知名的中西餐馆和高档次星级酒店入驻曲江,旅游效应在曲江体现得淋漓尽致。除了文化产业收入,随着新区建设,新区土地也在升值,地产收入甚至超过了文化旅游收入,同样为西安市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7]。

根据测算,在2005年到2008年的3年内平均拉动西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升2.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拉动 GDP上升0.7个百分点。预计在此后10年建设期内,将拉动西安GDP增加1721亿元,曲江新区已经开始成为西安城市经济新的增长极。

2.2.3 城市产业机构调整和聚集效应

曲江新区已初步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会展创意、影视演艺、出版传媒等六大产业为主导的文化产业体系,发展成为西部最重要的文化、旅游集散地,西部文化产业的核心区域。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城市产业结构水平,促使着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优化进程,导致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

在曲江新区大力建设文化产业的基础上,使得新区成为投资和居民聚集速度最快的区域,这种空间上的集聚又使新区成为城市新的增长极,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扩散,对城市经济空间产生影响,使得城市有单一中心向多中心演变,空间布局向外部延伸。

2.3 曲江新区与城市空间环境

2.3.1 改善城市环境,塑造新的城市形象

西安虽然有很多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但由于城市的发展历史很长,多年的消耗,人口的剧增,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使西安成为一个缺少绿色的城市,城市绿地不能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同步增长,绿地的增长速度远低于城市建设用地和人口的增长,甚至在一些用地紧张的地区,城市绿地改变为其它用地的情况仍没有彻底杜绝[8]。

曲江新区作为一个以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的城市新区,在建设之初经过系统的规划,将历史文化遗址保护与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结合起来,大部分的文化旅游建设项目都是在历史遗迹的基础上建设的,构建了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绿色景观格局,像曲江大唐芙蓉园、曲江南湖、唐城墙遗址公园等都是这样规划建设的,形成了“城市大园林”的城市新形象。

2.3.2 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城市休闲功能区

西安中心市区叠加在隋唐长安城和明清西安府的遗址之上,城区内分布着历史遗址,随着城市的发展旧有中心城区内交通以及人居环境等方面状况逐渐恶化,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在满足游憩、休闲旅游成为主流趋势,而西安旅游业缺乏集聚效应。从西安目前城市空间功能设计来看 ,体现城市经济功能空间已得到了空前重视 ,而体现城市人文关怀的生活功能在空间设计上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建设城市休闲功能区――曲江新区来缓解。

曲江新区建成后已经形成了以旅游、休闲,教育、科技,行政、会展,居住等4大功能组成的8大区块,“1个中心、3条轴线、5点联动”的文化型、观光型、休闲型、度假型、・商贸型的综合性旅游新格局。

1)旅游功能

整个区域自西北向东南呈现廊道形态,既有传统景区大慈恩寺-大雁塔、曲江春晓园,又有新开发项目大唐芙蓉园、西安曲江海洋世界、大唐通易坊以及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大唐不夜城、 唐城墙遗址主题公园、 曲江寒窑爱情主题公园、 秦文化体验式博览园等, 基本形成了以唐文化为主体的皇城旅游项目集群,已经形成集观光、休闲、度假、购物为一体的,产品具有多元化和高参与性的“旅游特区”。其中除了少数收费项目外,曲江建成的大部分公园、商业街项目均是向公众免费开放,真正起到了城市功能休闲区的作用。

2)科教功能

新区内已经建成包括西安交通大学科技产业园、西安理工大学新校区、西安国际旅游学院、广电中心和曲江艺术中心等,形成了以教育为主导的文化产业群,在未来西安及陕西职业培训、公众教育、科学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

3)会展功能

西安作为陕西省省会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处于中心地位,新区建设考虑到西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在区内建成会展中心、政务中心、外事服务中心、酒店群等项目,基本能够满足区域内商务需要。

4)居住功能

城市中心地带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居环境出现了种种的问题,曲江新区由于其旅游、休闲,教育、科技,行政、会展,居住的定位,区内多公园、商业街、文化景点,人居环境较城市旧区要好的多,因此用新区在推进改善城市居民居住条件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新区居住功能区包括两部分---南部高档住宅区和东部农村安置区。

3 结论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西安城市空间结构上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曲江新区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对城市空间结构起到了如下几点影响:

1)城市用地向外扩展,使城市用地结构向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和提高城市居住人居环境质量的方向发展;

2)城市中心有单一中心向多中心转变;

3)城市空间形态由单中心圈层结构发展为沿轴线展开发展;

4)成为城市新的增长极,在吸引大量投资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了城市经济和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5)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形成新的城市形象,建设成为西安休闲娱乐功能区。

城市新区作为城市新的增长极,其建设发展必然给城市空间结构带来种种影响,城市建设者在设置城市新区前应该对这些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在充分发挥好的影响的同时,也要避免新区建设对城市产生不利的影响,只有这样,新区建设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卢培云,严文复.城市新区空间结构优化探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王剑锋.我国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