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零售业步入长期稳步增长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零售业步入长期稳步增长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零售行业关键词

人均GDP 2006年我国15个大城市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从国际经验观察,这意味着经济增长将由“投资主导工业拉动”转向“消费主导服务业拉动”模式;

城市化 1994~2024年预计年均约1300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中产阶层正在扩大,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中高档消费品需求快速扩张;

币种升值 人民币重估增加消费者人民币实质购买力,也有利于形成内外更加平衡的消费市场。

2002~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年均11.5%的实际增长率,批发零售业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3.8%。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可以深切感受到中产阶层队伍的迅速壮大引来的消费增长。

在时尚消费、享受性消费和品牌文化消费等观念的影响下,中高档耐用消费品销售水平的提高将直接推动百货业步入景气周期。长期来看,目前百货业正处于景气循环的黄金起点, 2008年所得税调整和奥运经济将对行业利润产生短期影响。

根据我们的分析,零售业的稳步增长是由多重因素拉动的:当下中国经济正在经历高速工业化,产业与就业结构调整迅速,包括批发零售业,金融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是经济增长的焦点所在。与此同时,高速的城市化进程正迅速改善着各地交通与通讯条件,一体化的大市场正在逐步形成,激励着批发零售业的快速扩张。正是受经济增长、消费者构成与人口结构变迁、人民币重估以及人口年龄结构变迁等发展趋势的影响,国内零售业得以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零售业处于长期稳步上升阶段,具有突出的经营性现金流表现,加之先于市场进行主动调整,故在短期市场波动中具有防御性投资特征。从长期看,强劲的消费需求促使零售业长期向好,值得进行战略性配置。

行业分析 环境分析

人均GDP5000美元将引发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

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之后,消费快速扩张,服务业迅速崛起

2003年以来的4年,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快、持续时间长的时期之一,2003―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0.4%。比同期世界年均增长4.9%高出5.5个百分点。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2006年国民经济统计数字,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26847.05亿美元,人均GDP首次超过了2000美元。中国经济发展正式进入了人均GDP2000~3000美元的关键时期。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后,其经济往往都能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而且持续时间较长。例如韩国在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后,其经济保持了11年的高增长,平均增长率高达8.8%。

按常住人口计算,2006年经济总量前15位大城市人均GDP基本超过或接近5000美元,其中深圳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广州、苏州、无锡、上海人均GDP7000~8000美元,杭州、北京人均GDP6000~7000美元,宁波、大连和天津人均GDP5000~6000美元,青岛、南京接近5000美元。

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在达到5000美元之前,发达经济国家基本处于工业化时期,“投资主导-工业推动”的组合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之后,消费快速扩张,服务业迅速崛起,例如,1970年美国消费率为81.9%,超过投资率64.3个百分点;法国的消费率为72.7%,超过投资率45.8个百分点;德国的消费率为70.4%,超过投资率45.2个百分点。1976年,日本的消费率为59.7%,超过投资率27.9个百分点。1978年,英国的消费率为79.3%,超过投资率59.8个百分点。

“消费主导-服务业推动”的组合逐渐成为新的增长动力。目前中国消费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如下图。

消费者构成与人口收入结构变迁

城市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生产者转变为消费者,而收入水平的提高更使人均消费水平大幅提高

随着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经济发展动力逐步由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移,随之而来的是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2006年全国城镇人口57706万。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43.9%,城市化水平比2002年提高4.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分区域看,城市化水平从东部向中部、西部依次递减,东部城市化达到54.6%;分地区看,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上海,为88.7%,其次为北京和天津,城市化水平较低的是贵州和,分别为27.5%和28.2%。

居民收入方面,继2002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首次超过1000美元,达到1100美元后。在短短的4年内于2006年又超过2000美元。达到2010美元。相应人均国民总收入在世界的位次也由2002年的第132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129位。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伴随着中国人口结构城市化的快速变迁,居民收入长期稳定增加,消费者结构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正在形成越来越庞大的收入稳定的中产阶层,该部分势必直接影响到批发零售行业的发展方向(图2)。

人民币重估与“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

人民币升值使本币的实际购买力大幅提升,将间接刺激消费者提高消费水平

据CREDIT SUISSE估计,自2004年以来,人民币币值将从PPP(购买力平价)水平的20%上升到2024年55%。

前期人民币估值偏低发挥了刺激出口,激励外国直接投资,争取时间进行国内金融服务业与农业改革的作用,但也造成中国国际收支与宏观经济管理的压力。在过去一段时间,美国利率下降而中国利率上升,使两国中长期利率大致持平。人民币对美元形成了一个几乎确定的升值预期。人民币5年期储蓄存款的收益率按美元算,大约是10%的预期收益率。而且风险很小。加之套利套汇引起的外汇增加造成综合平衡国际收支的种种困难,中期较大幅度升值很可能发生。

2005年7月人民币相对美元的实质性汇率调整启动,当下关于升值只存在时机与步调分歧。若非意外,人民币相对美元较大幅度升值不可避免。

人民币重估可以帮助中国降低国内储蓄与投资的差异,最终实现国际贸易的平衡。

在中国40%以上的高储蓄率中,企业储蓄、政府储蓄占很大的比例。企业储蓄不分红盲目投资,造成过度投资。若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降下来,并用于社会保障和教育投入。会增加当期消费,有利于推动内需增长模式,减低对外需的依赖,实现从粗放投资型的增长模式向消费型模式转变。

人民币重估因素对国内批发零售业的发展趋势将产生重大影响:

1、人民币重估增加消费者人民币实质

购买力;

2、人民币重估有利于形成内外更加平衡的消费市场。

人口年龄结构变迁与消费方式;

人口结构老龄化将增加对生活舒适性、便利性、健康卫生等方面的需要。医疗保健流通市场规模将迅速扩大

1994年,我国人口的主要年龄层集中在29岁以下,目前主要区域集中在15~44岁之间。随着时间推移,未来的2014―2024年间,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会非常突出。例如,1994年至2024年的30年间,20~24岁年龄区间的人口将从1.2亿左右减半至6000万人左右,而50~54岁的人口数量将从4000万激增3倍至1.2亿人左右。伴随着财富增长与生育率下降,中国人口呈现加速老龄化趋势,并且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变。

多数国家的老龄化问题是在高收入阶段才出现的,而我国在刚迈入中等收入国家门槛时就面临这个问题,因此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在我国可能会更大。通过对1970年至1992年印度、韩国和印尼人口及相关数据的观察和计算,发现东亚国家中收入水平越高,人口生育率就越低。收入的增长可以解释这几个经济体在1970年到1992年间接近80%的人口出生率的变动。

在未来10~20年,中国人均收入水平还会以比较高的速度发展,即便放松了人口生育政策。中国的人口生育率也不会出现大幅反弹(参见图4)。人口结构的转移将增加对生活舒适性、便利性、健康卫生等方面的需要,医疗保健流通市场规模将迅速扩大。

老龄化正在给社会经济与消费市场带来重大影响:

1、晚婚与计划生育导致消费者平均年龄上升;

2、人口红利将在10年内耗尽;

3、消费者家庭规模小型化。

行业分析 主体分析

百货业:率先步入景气周期

经过10年的调整,国内百货业年均增幅都在15%以上,而伴随居民收入大比例提高,先富裕起来的人群率先享用奢侈品等中高档商品,加之全球奢侈品品牌的大量涌入,客观上又刺激了时尚性、奢侈性商品的消费欲望,这使得国内百货业将会有一个长达5-10年的高景气周期,中国百货业在零售业中将率先步入一个景气循环的黄金起点。

另据MasterCard Worldwide的最新奢侈品市场报告显示,中国将持续带动奢侈商品及服务的需求,而且年轻富裕族对奢侈品需求的增幅比年长富裕族高。以金额计算,中国年长富裕族的奢侈品消费额,将由2006年的86亿美元升至2016年的180亿美元;而年轻富裕族的奢侈品消费额,将从2006年104亿美元增至2016年的264亿美元。由于中国的年轻富裕族拥有较高学历及薪金水平,并且消费行为较少受过去社会及经济转变的历史影响,所以年轻富裕族比年长富裕族更乐于消费奢侈品。并且,国内的奢侈品消费将以奢华商品为主,奢华服务只占较少部分。

国内奢侈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消费者对中高档商品的需求增加。也对百货公司的经营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百货类公司一方面需要向中高端品牌经营商的角色进行转型。以此达到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厂商较为严格的入驻标准,同时也需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宽松、舒适、便利的购物环境和服务。

从百货业上市公司整体经营情况观察,百货子业态处于主业持续增长及利润回升阶段,百货业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在经历了1998年大幅度滑坡后,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企业毛利率不断上升。另外,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在近年迅速扩张,导致相关企业的三费增幅较大,从一定程度上提示相关上市公司的管理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城市化进程为超市业态发展提供支撑

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44%,据CREDIT SUISSE估计,1994-2024年间每年将有约1300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随着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生产者转变为消费者,新增城市人口的日常生活需求将对连锁超市业态发展提供有利支撑。根据联合国人口司预计,到2025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4.5亿,如果按届时60%的城市化率和每10000人(每5000人为一个社区)拥有一个超市计算,限额以上超市企业的门店数量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增长近4倍。而且,随着大中城市中一些20万人以上的社区群的出现,经营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综合超市将获得快速发展。

虽然我国超市的绝对数量已经相当大。但是同荷兰在2003年每1000人就拥有78平米的购物店和欧盟每一千人拥有近170平米购物店相比,我国的差距还很大,随着经济发展和需求增加,我国超市的千人拥有数也将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后续发展空间很大。

经营状况方面,国内超市业态盈利能力明显增强。以超市和大型超市为主要业态(不包括百货店和便利店)的企业,店铺数量和销售规模保持同步增长,增幅均为19%。总体库存周转次数由上年的平均11.7次,增加到12.2次。毛利率由12.6%提高到12.9%。自有品牌商品销售规模达到43.5亿元,比上年增长52%。便利店企业的平均毛利率也由2005年的16.8%提高到2006年的17.7%,库存年平均周转次数由20次增加到24次。

家电连锁进入寡头竞争时期

随着城镇居民家用电器的普及和升级换代,以及农村居民正进入家电消费的升级阶段。中国家电零售存在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在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当中,家电连锁门店扩张速度最快,国美、苏宁、永乐、五星店面的增长速度分别为88%、88%、81%和61%。家电零售在向连锁零售渠道集中的同时,也已开始向少数家电连锁巨头集中。随着各主要家电连锁企业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加速扩张,资本优势和规模优势将使家电零售市场进一步向前几大连锁企业集中,中国家电连锁业将进入寡头竞争时期。

虽然目前我国家电连锁行业的行业集中度要比别的业态高得多,但是国美、苏宁、大中这三大国内家电销售巨头的销售量也只占整个家电行业10%的营业额,同国外相比,集中度仍然较低,发展空间巨大。

2006年国内家电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市场总规模约为65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约23%。受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在产品技术革新的推动下,2006年,平板彩电、通讯、电脑、数码相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呈现了加速增长的势头;而空调、冰箱、洗衣机、小家电、厨卫等家用电器产品因面临更新换代的需求,2006年也保持了稳定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