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辨证施护中做好四诊的分析和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辨证施护中做好四诊的分析和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辨证施护 四诊 分析思考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279

实施辨证施护就是护士应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收集四诊(望、闻、问、切)所得到的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在此基础上确立患者患病的证型,确定护理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最终通过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达到解决护理问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很多护士没有很好地把握运用四诊收集资料的方法,从而影响了辨证施护的质量。本文从护士实际工作中对四诊运用的五点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缺乏目的性

任何一次同患者的交流都可以通过四诊获得大量信息,护士应针对每次观察病情即望闻问切的目的,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是有些护士目的意识不强,客观描述笼统、简单,使四诊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例如,一位护士对一位患者晨间护理时进行观察,观察记录中仅有一句“夜间睡眠可”。可以说这是一次没有意义的四诊活动。护士无法通过这个问诊活动寻找有效的辨证施护入口。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患者在入院时都会有环境不适应现象,不同患者有不同的表现,护士只有通过对患者入睡时间、入睡状态、睡眠持续时间、患者对待睡眠不好的处理方法,以及患者情绪变化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患者的舌象脉象等才能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寻找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达到辨证施护的目的。

缺乏过程性

在观察病情的四诊活动中,很多护士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一位护士这样记录:“患者情绪稳定,饮食结构合理”。这位护士只注意了患者的表面情绪及饮食结果,对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是否有情绪波动、是否有不合理的饮食要求以及如何调整情绪及掩饰不良情绪,如何挑剔饮食细节等等却忽视了,而这些信息恰好最能启发护士如何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辨证施护,所以四诊过程中的观察应重视有过程的四诊活动。

缺乏递进性

在连续性个案病例观察中,有些护士受观察主要病情的限制,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新的护理问题或针对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提出更高要求。例如:有位护士在第1次四诊活动中,发现患者对发热的处理不正确,通过望闻问切制定了护理计划及实施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在第2次四诊活动时,她将注意力放在证实已经实施护理措施是否起作用、患者否已经掌握了正确处理发热的自我护理方法。看到预期目标已经达到,四诊活动也就终止了。这种停留在原有目标层次的四诊活动很难使辨证施护层层递进,深入进行。

缺乏客观性

从有些护士的记录中,我们发现他们持续的时间较短,没有将患者及患者家属以及社会环境当成一个整体进行四诊活动,护士只抓住患者说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就结束了收集病情资料的活动。用这种不够到位的四诊活动来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难免带有主观性。

有些护士记录的四诊收集内容并非亲自所为,而是根据医生的病历记录来记录的,这就很难保证真实、客观、全面,护士及医生据此分析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也不一定与实际相符。

有些四诊活动的内容与辨证施护的措施不吻合,如诊察的是某个患者的症状体征,分析的却是某一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缺乏有效性

分析四诊收集到的资料时,有些护士习惯于以静止的观点来看患者病情发展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在分析四诊资料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从入院到出院患者都是一样的舌象和一样的脉象,护士简单地给患者贴上某某证型的标签,而没有结合四诊内容分析患者病情发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

辨证施护措施不具体,经常出现“需加强饮食调理”这样的话,但是用什么方法开展护理措施,却没有结合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辨证。这样的四诊活动会导致护士机械的记录,无法取得良好的辨证施护效果。

部分护士在四诊过程中过分依赖医生和家属的配合。例如:在患者药物护理过程中,护士发现患者服药到口后,趁护士不注意将药物吐出,于是“联系家属配合指导”;患者拒绝点滴治疗,于是报告医师作相应的处理等等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其实,教护士需在患者服药或点滴时进行适当的安慰和鼓励,就有可能又快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可见,护士辨证施护过程中除了考虑家庭教育因素及医生指导之外,更多地应该思考如何自己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

辨证施护过程中有效地进行望闻问切的四诊活动,是每位护士在实践中不断锤炼的基本功。它要求护士以正确的人生观、健康观指导自己的辨证施护措施,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成功的辨证施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