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宣统年间两枚“伍角”银辅币赏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宣统年间两枚“伍角”银辅币赏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据资料显示,清朝从光绪十年(1884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这些年间,对于银币的本位采用“两”或是“元”制,一直都没有统一过。同样银元的图案和成色,也是各色斑斓,各省各自为政,也没有达成一致。到宣统三年,清政府颁布币制条例,才使中央掌握了统一的银币制造发行权。

笔者所说的宣统年两枚伍角”银辅币,其一为宣统二年(1910年)铸造(如图1),其二为宣统三年(1911年)铸造(如图2)。纵观宣统二年造“伍角”银辅币,正面中端珠圈内,按上下右左为序书“大清银币”四字,珠圈外,上沿书满文四字,下沿书“伍角”二字纪值,上下沿中端右左镌刻一束花饰点缀其间。背面珠圈内,镌刻一蟠龙纹饰,珠圈外,上沿书“宣统年造”四字纪年,下沿镌刻1/2DOL,两侧各有一束花饰点缀,上下沿中端左右各以一六瓣花星点缀其间。经实测,币径为3.23厘米,币重13.3克。另一枚宣统三年“伍角”银辅币,正面中端珠圈内,按上下右左为序,书“大清银币”四字,珠圈外,上沿从右至左,书“宣统三年”四字纪年,下沿从右至左,书“二枚换一圆”五字纪值,上下沿的中端各以一束花饰点缀其间。背面有一游龙纹饰,凌空跃起,腾云驾雾之势,张牙舞爪,追逐一火珠盘旋于币的边缘,“伍角”二字赫然跃入人们的眼帘。无论从是币正背钱文的典雅端庄,龙纹图饰的神形凸显,镌刻的精湛细微,还是从龙眼的神形专注,龙须的曲卷微妙,龙爪的伸张变幻,龙鳞的细腻有序,火珠的飘逸滚动……无不凸显着是币的稀罕珍奇,经实测,币径3.25厘米,重13.4克。

细审两枚“伍角”银辅币,虽同为宣统年间的“伍角”面值银辅币,但也有许多不同的微妙之处:首先在铸造年份上有异,一为宣统二年,一为宣统三年;其次,在龙纹图饰上各异,一为蟠龙纹饰,一为游龙纹饰,且镌刻精湛细腻各又不尽相同,而宣统三年“伍角”的龙纹更臻完美;第三,尽管同为“伍角”面值,但书写镌刻的部位不一:宣统年造(二年)“伍角”银辅币,钱文“伍角”二字在币面下端边缘,币背面则用1/2DOL表示。而宣统三年“伍角”银辅币正面则书“二枚换一圆”,币背面中端书“伍角”二字,赫然醒目。最后还要说的是钱文的书风,币径的大小与重量亦有细微的差异,两相比照,从而折射出宣统年间,在币制改革上给人们留下了回光返照的余辉缩影。

宣统年间(二、三年)两枚“伍角”银辅币铸行的比较,由此可见,清政府以大清银币发行为标志,最终统一了货币发行大权,确立了以银元为本位的货币制度。虽然大清银币发行时间极为短暂,流通数量也不算多,但它无疑在中国钱币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我辈今天通过收藏、研究大清银币,能够对近代中国货币制度的演变,金融业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认识,从而丰富钱币知识,提高钱币鉴赏识别能力。此两枚“伍角”银辅币,现在也较为难得,且币面有“蟠龙”和“游龙”纹饰,在龙年之际,借《收藏界》杂志一角,与世人共享!(责编: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