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成功只有一条捷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成功只有一条捷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任重,1976年生,是个国画的多面手,其作品涉及花鸟、山水、人物、草虫、走兽、清供、楼台、舟楫各科,而工笔与写意、重彩与水墨皆精。2011年12月,任重在北京荣宝斋举办十年精品展,今年8月份始,“挥麈烟岚”任重千里行巡展又在湖州博物馆和四川博物院举行。

作为一个在许多人眼中“能成为今天的张大干”的当代画家,任重对生活一直有着些特别的执著。

从表面上看,这个36岁的青年有着特别的淡然与温润。照相时,他脖子上系着围巾,他把它脱掉,叠好,方方正正地放到屋里去。然后踱步过来喝茶。拍照时应摄影师的需求,他提起毛笔,在摊开的宣纸上快速勾了几笔人物胡须,流畅无声。“人笔要轻,中间要匀,收笔也要轻”。摆了几个姿势后,他好像合不得放下笔似的,把眼睛很快又转回到画案上去了,再不问世事。

他极少上网,几乎不用电脑,手机只用最简单的一款,编一条短信要花上好几分钟。不过这还都是小事,这种生活方式的复古还蔓延到了对某些世俗“规则”的漠视与坚守。2011年保利秋季夜场拍卖前,有人在私底下找到任重,“给你500万(元)买你那幅《释迦说法图》,能否先把画撤下来?”任重挺直了腰板,“给一千万我也不卖。”私下里,他始终不解,“画儿是什么?画是生命,是我每年都在成长的代表,怎么能是炒作能炒出来的?”

其实任重不是没听说过拍卖市场上,有画家自己花钱拍自己画,炒高价格的事。但他就是以一颗执拗的“古人之心”坚守底线。他时刻在意的,是作品是否受了应有的尊重。而他的执拗也的确得到了传奇的回报——那幅《释迦说法图》最终以330万元被藏家收走;与此相应的,是他29岁时造就的“任重神话”——在那一年的春秋两季大型拍卖成交记录上,他的作品价位超过了陈逸飞,排在第一。很多人都在谈论他因为年龄和扶摇直上的价格创造的神话。

但价格神话其实很少能在任重的心里留下影子,他念念不忘的,是在当代生活中追求复古的意义。

“什么是复古?要复的是什么古?我们整日学习晋唐宋元,并不是要回到晋唐宋元。而是要重拾那些古人的精神。这精神是什么?是功力和学养的系统与完备。是能理解到,艺术真正的品质是心灵的品质。古人寄情山水是为了人品的提升。人品愈高,笔墨和画品也愈高。”

任重从不想掩饰他的野心,他把它称为“本能的上进心”——(在艺术上)超越唐人,超越宋人。“艺术家是什么?就是给时代,给后人留好东西的人。既然干了这个凭什么不去梦想?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比唐时代好了很多,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当然就有理由超越巨人。”

少年的执著:只有阶段,没有止境

表面上看,这种执着与过分的严肃让他显得与时代有些距离。但事实上,喧嚣就像啤酒杯上挂的泡沫,静静地放上一阵子,好东西自然会露出本质。

但对于画家来说,更让人热衷于讨论的还是,凭什么他这么年轻就得到了这些?如果让任重来答,原因是有的,就是勤奋与执着。

13岁那个夏天的晚上,因为着急出去游泳,而给画胡乱涂上色,导致父亲在暴怒中把画撕掉的画面一直停留在他的脑海。其实在那个晚上,父亲的愤怒还没平息时,任重就已经被失落感打击得一败涂地。他接受不了于让父亲失望的现实。父亲——那个故乡唯一的美术特级教师,在他眼中功底深厚的国画家,他的启蒙老师,崇拜的对象,怎么能让他失落?反思到底,原因就是因为自己的草率,对于执着的放弃。

他至今都在感怀父亲对于学问的态度。那些晋唐宋元“十日一水”“五日一石”,惨淡经营,一丝不苟,九朽一罢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都是父亲手把手教给他的。

“比如画牡丹花,在我父亲的教法里,就要至少画上一年。先要把花从花鼓朵到绽放的时候,到盛开到调落,花瓣都掉光了里面的花蕊怎么回事,都弄明白。春天要画花,夏天花阳叶子,因为春花最美,夏叶最肥;等叶子谢了,剩下杆子,秋杆最美,你再画秋天的杆子。等到第二年父亲再跟我讲,把春花、夏叶、秋杆嫁接到一幅画上,你的画就是完美的。”

父亲的说过:做艺术和做别的不一样。要勤奋、要执着一辈子的。

“上穷黄泉下碧落”只有阶段,没有止境。这话最早说给他时,是在五岁那一年。当小画家任重从家乡的颁奖舞台上走下来,领回那张全国少儿书画大赛特等奖时,父亲带着笑,轻轻地说,这才哪儿到哪儿。

这话让一个有一颗“古心”的画家的成长序幕正式拉开。这包括在父亲的要求下,从五岁开始每日写一百个大字,背两首古诗。

对古书,对笔墨纸砚、金石印章,对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干的故事执着迷恋;知道如何对枯燥艰辛的学艺之道心怀感恩。13岁时任重就开始临摹《清明上河图》。“一开始我都快哭了。一张22厘米的小图上有那么多人。画了几天,画得我浮踝不已,老想发火。但我爸在旁边也不敢说什么,接着画。每天画三四个小时,画完了跟没画没什么区别。暑假快结束时,也就临完了。”

青年时代的执著:识古人之技,识古人之心

大学时注定要学国画。因为从小的梦想就是当画家。他进了宁夏大学,专业是美术教育。大学二年级退学。

他在第一学期的期未用一夜的时间画完了一学期的作业——大卫石膏像,得到了全班最高分。但是他很快丧失了耐心。“大学教育就像现在我们时代中的很多人,知道的东西很多,但懂得的很少。但我想懂得更多,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一天浪费在课堂上,很烦。我天天惦记着古往今来的山水画家,光北宋就有刘李马宋金光八个人,这八个人就够我学八辈子了,我连其中一个山头都还没拿下,可却天天都把时间浪费在学校里。”

那些渗透在基因里,左右着他所有思考和行为模式的执着又一次发挥了作用。选择退学后,他开始了一生中最独特的三年自修,从早上到晚上,每天就是系统地从元人到唐宋到明清的画往下理。把古人的东西不停地往肚子里吃,不停地消化。他不停地临摹,拓着它,背着它,一遍遍像背书一样,直到把那张画撤掉了,完全能复制出来。分毫不差。他要凭着一手硬功夫识古人之技,识古人之心。

在那些反复画画不得入睡的夜里,他就一遍遍反复问自己,古人之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世界?

成功后的执著:神乎其技,可达乎道

活着就要殉道。任重再次回忆起父亲讲的故事。干将莫邪为了铸剑可以跳到火里。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可以为了自己的事业殉道。而且讲求“神乎其技,可达乎道”——你在鼻子上抹点白灰,入神道的刀手可以一斧子把白灰削掉,鼻子毫法无损。艺进乎道,艺术家也必须和百工一样,有殉道精神,否则都是妄谈。

抱着这个梦想,任重把画画视为宗教。他甚至对自用的笔墨纸砚都划定了苛刻的标准。

他从来都只用古墨,康熙御用的“内殿青煤”。因为“现在的墨都是用化学方法来做,装裱时一遇水就氤开了,但古人做墨要反复比对,不计工本,这也是我做事的态度”。他画画只用自己的纸——这种名为“浴洞小馆仿宋御用”的宣纸是任重花两年时间,参阅道光、乾隆、皇帝御用纸的材质、工艺找纸厂订制而成。原料是用最好的青檀树树皮制成纸浆,抄纸用的竹帘要花上两个月时间,劈成头发丝一样细,纸上的洒金都是用真的24K金;每次画画前还要拿雨花石和羊脂玉的仔料在反面细细压一遍。这样纸的质地就更加坚密。当然,这样的纸每刀要在八万块,那些不同的古墨若上了拍卖会,得十几万,几十万(元)……

“我就是想给后人留点好东西,就这个心态,就这么简单。”

这心态让他一遍遍地抗拒诱惑,回绝诱惑,无视人情。当两位台湾买主提出1600万买掉他包括练笔草稿在内的所有画时,他由最初的兴奋到反应,到懊悔到醒悟,最后毁了所有自认为不值得留存的习作。

谈话进行到了这时,这个年轻人才渐渐展现出内心里的波澜壮阔。这种气势把外面华灯初上时的车流不息,二环路上弥散的焦躁像一扇门一样挡在外面。这气势还包括他所拥有的空间——这个看起来异常宽敞的高层公寓里没有电脑,没有电视,只有宽大的紫檀木书桌占了左边的一角,上面铺展开的宣纸、研了一半的墨与颜料都在静静地等待主人。

而显然,它们的主人还在对旧日的回忆中尚未抽离。每当回忆起父亲和他不顾一切追逐的古人之心,任重的情绪都难以平息。而对于那些沉醉于他年少成功的小故事的人们,任重则再一次强调,“我相信成功是有捷径的,”他说,“执着就是成功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