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熟词翻译谈英语词汇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熟词翻译谈英语词汇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搜集同学们的翻译习作时,发现一个主要的问题是,同学们在翻译中碰到熟悉的词时,往往会将其“第一义项”不假思索地拿到译文中,却忽视了熟词的其他含义,以至于译文不能准确传达作者的意图。这种只求“第一义项”的做法折射出英语词汇教学的弊端——只告诉学生词语的第一义项,不顾其他含义。英语词汇教学应该更加全面,更加细致,很多情况下,学生知道的词义越多,越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译文就越准确。

关键词:第一义项;翻译; 词汇教学

笔者分析了The Best American Essays 2010 与The Best American Travel Writing 2010所有的研究生所做译文,一个“集体无意识现象”——熟词错译引起了我极大的重视。经统计,30篇译文中,每篇文章都出现了熟词翻译错误,而且每篇文章平均不少于5个。这个现象折射出英语词汇教学的一些弊端。

多年来,学校老师是如何教学生学习单词的?见到“when”,脑海中立即出现“当。。。时”;见到“particular”,脑海中立即出现“特殊的”;见到“now”,脑海中立即出现“现在”;见到“moment”,脑海中立即出现“时刻”等的“第一义项”,而忽视了这些词的别的意思。下面先让我们来研究一些同学的译例。

例一:Our eye contact was intermittent but potent.[1]

译文:眼神交流虽然不多但却坚定有力。

译者显然没有准确把握potent的词义。译者对“potent”的第一反应是“坚定有力的”。让我们来查一下potent在Merriam-Webster上的含义。1.having great power or influence; 2. producing or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sired result. 译者显然只知道第一个意思(第一义项),于是就把这一意思搬到译文中,造成读者困惑。眼神交流怎么能说是“坚定有力”呢?联系上下文,显然,这里应该选取字典中的第二个意思,翻译成“意味深长的”。

例二:“That is for yesterday.”I said huffily, before turning and walking away as fast and purposefully as possible. [1]

译文:我怒气冲冲道:“这算昨天的导游费!”说完,我果断地转身,以最快的速度走开了。

这句话中,purposefully的翻译值得探讨。译者对“purposefully”的第一反应是“果断地”。这句话的语境是:作者对对方产生好感(作者是gay),他故意非常生气,想以离开的方式测试对方对自己的态度,看对方是否会跟在后面。所以在这里,如果purposefully翻译成“果断地”则曲解了作者的意图,而完全变成了相反的意思。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原文词典。Purposefully:1. with great effort or determination ;2. with full awareness of what one is doing(Merriam-Webster).显然在这里应该选择第二个义项,译为“故意地”。

例三:It opened to reveal a small, slightly stooped, demure man, smartly but modestly dressed, who welcomed me in and offered me a seat.[2]

译文:门开了,站在我面前的是个衣着朴素得体,略微有些弓背,神情庄重的小老头。他热情地迎我进门,给我让座。

译者对“smartly”的第一反应是“洁净,得体的”。其实,“smartly”还有别的含义。Smartly: 1. in a strikingly neat and trim manner;2. leading the fashion styl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原文的这个“小老头”其实是著名的作家 E. M. Forster。经查证,E. M. Forster是gay,对于衣着又十分讲究,爱穿亮色服饰,打扮时髦但得体,不夸张。所以,我们不难看出这里的“smartly”应该取第二个含义,翻译成“时髦的”。

例四:It sounds odd to say it ——conceited, even—but I was cute that August when I was 24. I wouldn’t have said so at that time, but reviewing pictures taken by my father in Athens, I think, that was me? Really? Looks—wise, that single month constituted my moment, a peak from which the descent was both swift and merciless.[2]

译文:这些话听起来很奇怪,但自负的讲,24岁那年8月份的我还是挺可爱的。那时候要不是看了父亲在雅典给我拍的照片,我也不会这么说。我总在怀疑,那是我吗?真的是我吗?一副精明的样子。仅仅那一个月凝结了我生命的全部,也就是从哪个顶峰起,我的人生开始了骤然而无情的堕落。

这句话当然还有别的问题,但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个“moment”的翻译。一提到这个词,我们恐怕都会不约而同的说“时刻”。可是在这里真的是这个意思吗?我们说每个人的二十多岁都是我们相貌最棒最美的时候,过了这个时候,我们的样貌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且看原文词典对“moment”的解释。Moment: a time of excellence and conspicuous.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可见,这里应该翻译成“那个月是我一生中长得最帅的时候。”

例五:We will kiss…now. I kept thinking. Then, OK… now. And on it went, more tortuous by the second. [2]

译文:我们会接吻的,就是现在,我不停地想。是的,就是现在。。。。。。一切就这样继续着,每一秒都无比煎熬。

在这里,“now”这个词值得我们注意。一提到这个词,我们的第一反应是“现在”,因此译文中将“now”翻译成“现在”就不足为奇了。但是,我们仔细体会一下原文。两个人要接吻了,时间过得无比煎熬,而俩人的感情又一触即发,接吻时马上就会发生的事情。而“now”这个词在原文词典中有一个解释是:in the time immediately to follow。这里的“now”显然与“then”的意思差不多,但比“then”的时间间隔要短很多。译为“马上我们就要接吻了”。才是真正理解原文。

根据以上分析,试着对这五个译例做了修改,供大家参考:

例一改译:眼神交流虽然不多但却意味深长。

例二改译:我怒气冲冲道:“这算昨天的导游费!”说完,我故意地转身,以最快的速度走开了。

例三改译:门开了,站在我面前的是个衣着朴素得体,时髦而不张扬,略微有些弓背,神情庄重的小老头。他热情地迎我进门,给我让座。

例四改译:这些话听起来很奇怪,但自负的讲,24岁那年8月份的我还是挺可爱的。那时候要不是看了父亲在雅典给我拍的照片,我也不会这么说。我总在怀疑,那是我吗?真的是我吗?一副精明的样子。那个月是我一生中长得最帅的时候。也就是从哪个顶峰起,我的相貌开始了骤然而无情的堕落。

例五改译:我们会接吻的,马上,我不停地想。是的,马上……一切就这样继续着,每一秒都无比煎熬。

应该看到,熟词误译远远不仅仅局限在学生这个层次上。许多有名的学者也会自觉不自觉的这样去做,也就是说,看到熟词就会条件反射出它们的第一义项,而没有真正理解原文,将其放到语境中选择词义。试看下例:

例六:The exceptions provided in paragraphs are subject to the following additional provisions.[3]

译文:甲款的例外规定还有待于指定下述补充规定。

很显然,be subject to 在这里被翻译成“有待于”。除了这个意思外,它还有其他含义。试看原文词典对这个词组的解释。be subject to :1: owing obedience or allegiance to the power or dominion of another; 2 a : suffering a particular liability or exposure;b : having a tendency or inclination; 3: contingent on o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ome later action.根据上下文,笔者认为这里的be subject to应该翻译为“应受到”。原句改译为:甲款的例外规定还应受到指定下述补充规定。

著名的翻译家朱光潜曾说过:一词多义是各国语言中的普遍现象,翻开任何一部较详细的字典,都可以发现在一个词条下往往举出几个乃至几十个意义。[4]在翻译一篇文章时碰到一个有疑义的词怎么办呢?一个词不能单就它本身而确定它的意义,要看上下文来决定要看字典里所举的许多意义之中究竟哪一个意义符合上下文再做出选择。如果单凭自己所记得一个词的最常用的意义,那就不免要犯错误。

笔者认为,所谓“第一义项”的现象在学生中屡见不鲜,甚至一些学者,大家,有时也会犯同样的错误。而这样的错误,如果我们的英语教育工作者能够稍加重视,改变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相信是可以避免的。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不提倡一词一意的方法,而应该让学生有“一词多义”的意识。日后,学生在外文读物中遇到该词不会再做出“第一义项”的条件反射,而是“always keep their mind alert”。看这个词是否还有别的意思,这样促使学生查原文词典。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使之主动学习。并且在查到了熟词的真正含义之后,会激发学生对英语的更大兴趣。笔者认为,这才是英语教育工作者真正的使命。这样才能达到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Bill Buford and Jason Wilson ed.. The Best American Travel Writing. Boston and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Publishing Company, 2010。

[2]Christopher Hitchens and Robert Atwan, ed.. The Best American Essays. Boston and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Publishing Company, 2010。

[3]李青.新编英汉汉英翻译教程:翻译技巧与误译评析.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6)。

[4]朱光潜. 谈一词多义的误译, 载《翻译研究论文集(下)》,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 309-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