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单亲家庭儿童个案工作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单亲家庭儿童个案工作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作为个案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是最基本的理论分析模式,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个案工作的过程中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注重把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帮助求助者,本文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重视单亲家庭儿童自身的潜能和价值,再治疗过程中使案主能够按照自己的价值做出更为合适的选择。文章以案例作为切入点,从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角度对案主进行心理社会研究及问题诊断,工作者在心理社会研究中总结案主的性格、学习以及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服务介入的目标,为以后个案治疗提供方向。

关键词:心理治疗模式;单亲家庭儿童;个案工作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2

随着社会上单亲家庭数量的上升,单亲家庭儿童的比例增大。一些孩子因为家庭的残缺,总是或多或少对他们的性格和品行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儿童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单亲家庭的子女,他们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单亲儿童的增多,给社会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必须重视单亲儿童特殊的心理现象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手段。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单亲家庭儿童的困境,以促进社会工作者对单亲家庭儿童的积极介入及对他们健康成长的协助,正确引导和辅助单亲家庭儿童健康成长。

一、个案工作案例介绍

案主张某,男,12岁。现在就读小学六年级,特别爱好体育,曾经在学校的体育运动会上得过奖。张某出生在农村家庭中,父亲是名运货员,患有糖尿病,几年以前母亲忍不住家中的贫苦丢下一纸离婚协议书而离开,张某由父亲抚养。因为父亲从事运输行业,早出晚归,致使张某的生活无人照料、学习没人辅导、心事无人倾诉,更多的时候沉默不语,性格倔强而忧郁。据班主任叙述,他很少谈及父母,即使谈及情绪也不是很好。和同学关系一般,提到家庭生活比较敏感,不愿多说,此外,他经常在课堂上向老师提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使老师比较尴尬,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即使完成了也不愿意上交。还结交了一些行为不良的朋友,学习处于不及格,常常违反校纪校规,如,损坏公物,扰乱上课秩序等。有时还会出入网吧。去年有了继母。继母43岁,曾从事宾馆服务行业,有一个比自己大2岁的女孩,对孩子的学习教育很重视,目前为了帮助案主补习功课,辞职在家。但是,案主觉得,继母是外人,常常有抵触情绪,从来不告诉他们自己真实的想法。

二、心理治疗模式的案例分析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以“人在情境中”理论为依据要求全面收集与案主有关的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料,其中包括了解案主对自己问题的看法,是否尝试处理这些问题,追溯案主的童年及成长过程中的经历、价值观念及如何看待自己等,其次,还要了解案主各种意识和无意识状态上的满足与不满足的不同感受。协助案主进行自我发现,了解自己在行为方面可能存在的缺陷及这些缺陷对面临问题的影响。

针对案例中张某的状况,可以从性格、学习、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心理社会研究。

1.性格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成员间的感情交流和照顾减弱。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问题尤为突出。心理学家认为10-14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无意识系统中的本能冲动也遵循着“快乐原则”,寻找安定的方向。对于张某来说,父亲早出晚归,没有交流的机会。而此阶段张某又失去了母爱的关心,容易形成比较内向、不懂交流、不愿沟通的性格。再加上与继母有隔阂,没有平等的家庭沟通;与朋辈群体或师生感情交流缺乏,使案主张某变得非常内向而封闭自己,说话很少。因为案主的内心世界无法得到满足,他认为世界是不公平的,继而形成逆反心理。

2.学习问题。学习成绩的提高,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对学生的评判标准是学习成绩。张某由于家庭的变故,失去了帮助的资源,而此时又没有能力自助,于是恶性循环,使张某对自己的学习没信心。虽然自己有学好的愿望,但心理的作用,逆反性强烈,又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最后还是没有见效。此时张某更需要通过自尊感重建并发现自己的潜力和能力,提高学习能力。

3.行为问题。家庭温暖的缺乏、及其不丰富的课外生活和朋友的缺乏,使张某失去与人沟通的机会而沉迷网络游戏,使他更向往虚拟空间、减少人际交流,使他堕入自我封闭的世界,于是他会更愿意在网吧中找到快乐,从说谎中躲避父母的教育,用旺盛的精力来破坏公共财物以引起别人的注意。虽然案主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损坏公物,但是根据这些事情来看,可能案主在生活与学习上有很大的压力,需要发泄;也可能有太过盛的精力需要释放。

三、问题诊断

心理社会的诊断,是除了对案主张某进行社会因素的分析外,再进一步以精神分析理论来诊断案主的人格或心理问题,并对案主的受助意愿,接受服务的能力进行预估。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工作员要随着“人与情境”的改变而不断修正,一有新的情况出现,就将原来的推理加以改进,从而确定新的策略和方案。

1.心理动态诊断。研究案主性格的三大动力即超我、本我和自我之间的互动。弗洛伊德认为超我的强弱程度和自我的调节功能会直接影响个人的心理平衡。我们要观察当案主和他人以及其他人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动关系,以便了解某一部分的改变将如何引起其他部分和系统的改变。案主张某的心理困扰不仅与其外部环境有关,也是其人际关系失调的必然结果,同时张某的心理障碍也会影响他的人际关系。虽然环境对问题产生存在重要影响,但是,个人的“自我强度”——即理解力、判断力、冲动控制力、预防机能、自我理想、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等,都会影响案主对问题的态度和应变能力。

张某之所以内向、不懂交流、不愿沟通,是因为在母亲离去后,没有得到更多的关心,加之父亲早出晚归,没有时间陪伴自己,对继母又有抵触心理,使张某逆反心理严重,没有得到平等的家庭沟通;与学校朋辈或师生感情交流缺乏,致使案主非常内向而封闭自己,说话很少。

2.根由诊断。通过分析了解张某的成长经验,努力寻找出当前问题产生的原因,特别是幼年时期的经历对案主目前的状况的影响。人的矛盾和冲突是在过去到现在的经历中产生和形成的,所以要把案主放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案主和环境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推理。

张某过去的生活有母亲的照料与关心,父亲的适当过问,自从母亲离开家后,父亲忙于活计,早出晚归,根本无暇过问,再与继母有隔阂,在张某的心理生活落差拉大,心理承受不住这样的改变,才出现了不愿意学习,与老师顶撞、上网吧等问题。

3.分类诊断。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不主张诊断只局限在出现问题的部分,而是要全面地看问题。一般来说,案主的问题大都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生理、心理和社会。将案主的各方面情况分门别类,逐一进行临床评估,以便全面、综合、系统地考察问题,并对问题做出分门别类的具体诊断。如对案主张某分别进行身体状况、情绪状况、心理表现、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诊断和评估。

(1)生理方面:张某的身体健康,喜欢运动,在体育方面较擅长,曾经在学校的运动会上得过奖。但由于家庭困难,没有参加体育学校培训队。(2)心理方面:张某内心矛盾,他渴望被关心,又敏感多疑,逆反心理严重。(3)社会方面:结交一些不良朋友,出入网吧,还常常违反校纪校规,如,损坏公物,扰乱上课秩序等。

四、介入目标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下工作者要结合案主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及相互关系之间互动作用,运用专业技术和方法,促进案主问题的解决和个人的全面成长与发展。确定介入的工作目标:

1.减低案主的焦虑与不安。与案主建立信任、平等的工作关系, 倾听案主的需求和愿望,通过鼓励和表扬案主,帮助案主建立起自信心,获取关心和成就感

2.减低“人在情境中”系统的功能失调。让案主尽快认识到自己的身上存在的问题,并逐渐改正心态,通过与父亲和继母的交流,改进双方沟通和交流技巧。

3.增强案主的自我适应能力和“人在情境中”系统的功能。通过帮助案主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改进学习方法、消除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并带领或鼓励案主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活动等来改变现状。

4.增强案主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通过发现案主的优势,帮助他完成自己在体育方面的优势,发挥自身最大的潜能。

5.改善案主的环境,促进案主个人的全面成长与发展。可以通过社交技巧训练、家庭治疗帮助孩子。

作者简介:刘志敏,吉林建筑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教研室主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