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代卫生官员这样关心老人/说说中国古代的“剩男剩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代卫生官员这样关心老人/说说中国古代的“剩男剩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代卫生官员这样关心老人

文/刘黎平

中国人盛行的是“百善孝为先”,从历史文化传承来说,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中国古代,官方对老年人就很重视。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他们具体是如何做的。

在春秋时代的齐国,齐桓公和管仲设置了一种专门掌握老年国民健康状况的官员,名曰“掌病”。首都地区和各大城镇都有设置。

名为“掌病”的官员每日里要走街串巷,上至公侯将相家,下至贩夫走卒家,都要上门去唠叨,每人负责一个街区,每天的功课就是问:“老人家,您今儿个饭吃得香吗?睡觉咋样?有便秘吗?来,我帮您把把脉,量量血压,说话含糊吗?舌头不打转吧?哎哟,可有点不对劲,您老可别硬撑着,咱管仲国相下令:医药费有报销的,我带您去瞧瞧大夫去……”

《管子·入国第五十四》中记载,“掌病”上门检查健康状况的工作频率是有制度的:九十以上,一日一问。八十以上,二日一问。七十以上,三日一问。众庶五日一问。病甚者以告。

意思是:九十岁以上老人,上午在,保不定下午还在,得一天问一次。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今天在,保不定明天还在,得两天问一次。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周一吃饭,保不定周末填沟壑,得三天问一次。齐国是等级社会,以上措施限于官僚家庭、读书人家庭。普通人家庭,每五天问一次。碰到患重病的,得马上向政府打报告。

“掌病”用政府规范的方式来掌握民间健康状况,拿着这份薪水,吃着这碗饭,专门从事这项工作,保证了健康信息搜索工作的常态性。从其工作频率来看,最松的频率是五天检查一次,至少保证了老人不会死在家中一个星期还没人知道。这个制度很值得当今社会借鉴。

说说中国古代的“剩男剩女”

文/倪方六

古代人认为,“男有室女有家”后,社会才能更加稳定。因此,为了尽量减少“剩男剩女”,很多朝代都采取了相关措施。

在中国古代,男女结婚大多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没有媒人是不成的,即便真是私下定情,也得请个形式上的媒人来说亲,叫“采媒”。这种媒人属私媒。而在古代还有一种官媒,就是官府负责解决“剩男”婚姻配偶的专职人员。

官媒通过强制手段指定某女嫁某男、某男娶某女,实是一种分配婚姻,纯是“拉女配”。《晋书·武帝纪》载:司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诏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意思是说,女孩子到17岁,如果父母不将闺女嫁出去,地方官府就要给她找老公,逼其出嫁。

官媒在先秦时代就存在,一直到清代都设有“官媒”。当时有大量“剩男”被发配到新疆,为了边疆的稳定,后继有人,曾设了不少官媒。

到了南北朝时,为解决人口出生和男子婚配问题,还出现了如果女孩适龄不及时出嫁,家里人都要跟着坐牢的规定,这就是《宋书·周朗传》中说的,“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

提倡寡妇再婚,也是古代解决单身男子配偶的一个手段。

我国古代民间有“好女不嫁二夫”一说,讲究从一而终。在此影响下,让寡妇再嫁在古代还是有难度的。为了使适婚男女比例平衡,在男多女少的地方,不论是民间,还是官府。对寡妇再嫁都持积极的支持态度。

为此,不少朝代在提倡寡妇再嫁的同时,也设置了再嫁的程序,强行让寡妇嫁人,如《唐律·户婚》之“夫丧守志”规定,丈夫去世后,如果妻子志愿守志不嫁人,别人是不能强行的,但祖父母、父母例外,可以让她强行嫁出去,即所谓“夺而嫁之”。

当某种非正常婚姻行为被更多人接受后,就会慢慢演变成一种社会婚俗。在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中,便不以娶寡为耻。

可以说,古代为单身男女的婚配想尽了法子,这对解决“剩男剩女”问题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