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历史教学中用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历史教学中用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历史课堂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激发学生兴趣上下功夫。那么,如何利用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丰富的历史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

信息时代,各类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知识来源的渠道正呈现出立体化、多样化、网络化的特点,当有限的生命遭遇无限知识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垄断地位势必被打破。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应更新观念,及时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历史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这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像爱护自己的双眼一样呵护学生的求知欲。初中历史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成语资源,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通过发掘教材中的成语典故,激发学生主动寻求、积累、升华历史知识。如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一课中,当谈及青铜文明的典型代表——“鼎”时,笔者要求学生回答有关鼎的成语。各小组经过充分讨论后,学生们的答案很丰富:“一言九鼎、钟鼎人家、钟鸣鼎食、革故鼎新、三足鼎立、春秋鼎盛……”远远超出笔者的预期,对于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推动、辅助作用;再如讲授《三国鼎立》一课时,当笔者问及与本课相关的成语时,学生们的反应非常踊跃,纷纷给出自己的回答:“三顾茅庐、七步成诗、初出茅庐、刮目相待、吴下阿蒙、周郎顾曲……”学生们不仅整理出相关成语,还介绍了这些成语的相关背景,对于理解三国历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寻找兴趣突破口,而兴趣突破口得靠历史教师去思考、去发现、去创设,同时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予以剪裁、加工和利用。唯有如此,才能把教学信息的遗失、失真以及外界的干扰减少到最低,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直观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剪裁加工,充分发挥历史成语典故的优势,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

二、可以利用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红军长征这一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够体会红军在艰苦的行程中所具有的那种乐观主义精神。我给学生朗诵了红军长征到达贵州后宣传员写的快板诗:“各位同志笑呵呵,过去不远要上坡。上了坡,下了坡,还有五里不算多。”还有过雪山时的快板诗:“大雪山,不算大,最高不过七十八,——算个啥!同志们,比赛吧,看谁最先登上它,——顶呱呱!看白军,已抓瞎,金沙江边学狗爬,——没办法。,回去吧,送来的礼物全收下,——多谢啦!”并把它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讲述,引导学生感受七十多年前那场艰苦卓绝、波澜壮阔与气势磅礴的长征,充分感受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通过掌握历史知识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实,历史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与进行中,如果教学中能够充分地让学会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感受到历史的价值,那学生的历史兴趣也就大大的提高了,同时他们也会学会用历史的角度与观点去看待社会与现实。比如席绢的《穿越时空的爱恋》虽说是一部言情小说,但是拍成电视也是学生们爱看的,我们不说故事情节的荒唐,只要说明这是以历史上哪个事件为基奠就可以了,至少可以让学生知道历史上“靖难之役”,熟记建文帝朱允文等。当然还有正在发生的历史时事,也是很好的教材。正在发生的中东事件,“9·11事件”背后故事等等,学生们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加深了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以身边熟悉的事物或人联系历史,相信这对学生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这是他们这个年纪好好奇的个性使然。

其实对于初中历史课,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看法:既折服于它的广博悠远,又无奈于它的纷繁复杂,所以,很多学生出现了对历史课学习信心不足,难于坚持,成绩不容易提高等现象。所以我认为历史兴趣的培养能激发学生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