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疯狂的养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疯狂的养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似乎是一夜之间,养生热潮席卷了大江南北。从充斥图书市场的养生书籍,到声势浩大的电视养生节目,一大批养生专家和他们的养生理论被老百姓所熟知。而目前风头最劲的,无疑就是被称作京城“最贵中医”的张悟本。

张悟本的倒下

“厨房就是你家药房”、“隔壁菜市场就是最好的医院”,如果你没听过这样的养生理念,那真是out了;如果你也不知道喝绿豆汤、生吃长条茄子可治各种疑难杂症,那你就是太out了。当初3块多钱一斤的绿豆,价格已经飙到10多块一斤。有人戏言,张悟本把绿豆价格给抬高了。

“神医”张悟本,号称“中国当代食疗第一人”。2010年2月,他做客湖南卫视《百科全说》节目后一炮而红,不仅有了一批粉丝,还开了“悟本堂”坐诊,挂号的人已经排到了2012年。

树大招风。最近,媒体通过调查得知,张悟本在名声鹊起前不过是一个下岗职工,没有其所宣称的“四代中医”的家世背景,甚至连学历都涉嫌造假。5月28日,卫生部首次否认了张悟本“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的身份,并邀请国内知名的中西医专家驳斥其“绿豆可治百病、喝酸奶将阻塞血管”等养生理论。很快,悟本堂大门紧闭,声称要拿诺贝尔医学奖的张悟本也因“心理压力大”,自行养生去了。

掐架的养生专家

张悟本现象只是当下养生热潮的一个缩影。业内人士称,如今,但凡有点儿中医常识的人就敢谈养生。在图书销售榜上,养生类图书已连续几年占据前10名的多个席位。《不生病的智慧》《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病从寒中来》等书销售火爆,然而,书中的养生理论却常常“掐架”。

PK1:是否该吃早餐?

大部分养生书籍都认为必须吃早饭,《病从寒中来》却认为勉强吃早餐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

PK2:蔬菜水果能否多吃?

《病从寒中来》认为生蔬菜有让身体变冷的作用,所以不要多吃;《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认为多吃些生拌菜可以把肝火降下来。

PK3:大蒜可不可以多吃?

《不生病的智慧》认为,大蒜能治很多医院治不了的病;《这样吃最健康》认为大蒜是惰性食物,会使我们经常生病……

如此这般迥异的观点随处可见。除此之外,各种雷人的养生方法被炒得火热,受到人们大力追捧,各种疯狂的现象一一出现。

疯狂的追随者

每天5斤绿豆

患有高血压的张阿姨自从看了张悟本的节目后,每天用5斤绿豆煮水喝,剩下的豆渣全部扔掉。其女儿说:“平时省吃俭用的她这回也不心疼了。”杂粮店的老板很感激张悟本,因为不少人直接拿着张悟本的书来买绿豆。

茄子、茄子

郑先生的女儿26岁,老是说要减肥。得知张悟本的养生秘方后,她就开始吃生茄子,每天至少两根。可一个星期吃下来,胃一直很难受,体重是一点儿都没轻。郑先生说,生吃茄子已经成为小城的流行减肥方法。

生吃泥鳅

“健康教母”马悦凌提出生吃泥鳅可清热去火后,张女士专程跑到市场买了3条泥鳅,洗净后和丈夫一起吃。不久后,一直等待“凉意”到来的两人相继发烧,并且全身酸痛,不得不到医院做检查。大夫说,自今年3月以来,有100余人因为生吃泥鳅,体内长出寄生虫而住进医院。

盲目的固元膏

随着《不生病的智慧》的走红,可以补气养血的固元膏大热。菜市场制作固元膏的老板说:“开张一年多,我已经用坏了4个打磨机,最多时一天能赚千余元。”也有人一大家子齐上阵,自己按照书里的步骤制作固元膏。实际上,固元膏虽有益,但得根据个人体质进补。最近,医院门诊每天都要接待因盲目服用固元膏而“补”出问题的患者。

涨价的红薯

台湾“排毒教父”林光常在湖南卫视宣称“熟红薯抗癌排名第一”后,全长沙烤红薯涨到3元一斤。而后他每到一地,红薯都会跟着涨价。随着他宣扬水果要生吃、白米没有生命之后,榨汁机热销了,糙米也上餐桌了……

神医倒下,神话不倒

即便张悟本倒下了,不少癌症晚期的病人依然坚信他的养生方法,甚至有人说,可能是张悟本说话太狂傲得罪了人才被查。

神医倒下,神话不倒,这样的情形早已有之。“刘太医”被打倒时,就有一批粉丝、包括一部分深受其害者站出来为他辩护。但信徒们不知道的是,让他们不要吃晚饭、不要吃肉的“太医”,会在家里请保姆包牛肉馅的饺子当晚饭,会让孙子举着羊肉串吃个不停。

张悟本也不是倒下的第一个“神医”。在此之前,有“一把硭硝治天下”的胡万林,有撰写《无毒一身轻》的林光常,还有上面提到的“刘太医”。

张悟本会不会成为倒下的最后一个“神医”?谁也说不好。如果不铲除制造“神医”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也许不久之后,刘悟本、李悟本依然会相继出现。

心理探究:养生热潮背后的人心

对抗死亡焦虑

对生命延续的渴望是一种本能,它会让我们想方设法地延缓死亡的到来。十几年前我们就经历过保健品的热潮,许多中老年人不计血本地购买保健品。现在,各种养生节目、书籍、理论满天飞,原因就是抓住了人类共同的弱点:对生命、生存的无限渴望。

从心理学上看,死亡会让每个人陷入一种由恐惧而生的焦虑状态中。死亡焦虑会伴随我们一生,在某些特殊时期表现更加突出。比如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自然衰老、退休后社会活动的减少,都会无意识地引发他们对死亡的恐惧。

我们应对死亡焦虑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关于终极拯救者的幻想,比如超人;一种是关于自我独特性的幻想,认为我与众不同,因此我不会死。表现在养生上,就可能产生两极化的反应。一种人会盲目崇拜权威,不分青红皂白地相信任何可以强身健体的言论。固元膏、能量环、绿豆、茄子,都意味着“生的希望”,让他们义无反顾地“投怀送抱”;另一种人坚信自己与众不同:我的身体很好,我的生活习惯也很好,我跟你们不一样,根本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养生。这种人坚决不信养生秘方,他们只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与众不同。但不管是全信还是全不信,本质上都是在对抗死亡焦虑。

从众心理的传染性

养生热潮还源于群体的从众心理。群体的一个特征,就是有极强的传染性。在我家,大姨和舅舅都曾是张悟本的热情追随者,每次张悟本在节目中说了什么新食谱,他们会马上实践;我妈妈去看他们时,这些食谱又被原原本本地传达给她;然后妈妈又把这些养生观念传达给我们。一开始,我们还争辩说任何事情都有个限度,后来在“大染缸”里熏染久了,似乎也渐渐有些相信,至少不再反对。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和实践时,对于那些先行者更是莫大的激励,这就会成为一种信念深扎在心里,哪怕是“专家”倒了,信念犹在。信念是支持人们对抗焦虑相当有效的良方,因此信念不能倒,信念倒了,人也倒了。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人会执迷不悟。

盲目地迷信权威

心理学指出,通过权威的暗示效应可以有效地影响人们的行为。面对养生,除了人们缺乏相关的知识外,与媒体及专家的“医学”身份是分不开的。我们常常能听到身边的大爷、大妈意味深长地告诉你:“电视上都说了,错不了。”这就是权威的强烈暗示性,让人们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面对各种养生言论,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上套。那些容易相信养生神话的人,大抵有以下两个特征。首先就是有需求。中老年人、女性和患有病痛者在生存、健康方面的生理需要尤为突出。各种养生理论满足了他们最渴望、最迫切的需求,他们也因此更容易陷进去;其次是人格有缺陷。容易迷信养生专家的人,大多迷信权威、容易受暗示、独立思考能力相对较弱、自我意识不强。

养生虽好,但凡事过犹不及。当任何一件事开始形成“潮流”时,都在提醒我们:是时候独立思考了,世上哪有这么简单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