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食品安全误区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食品安全误区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聚氰胺、苏丹红、塑化剂是不是食品添加剂?

在前不久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中,主办方特意将这个问题打在了大屏幕上,请现场观众作答,正如他们预想的那样,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这些物质并非食品添加剂。对添加剂的误区也许可以看作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众多误区的一个缩影。

活动当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松、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杨晓光,以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研究员钟凯从科学专业的角度解释了一些容易让公众产生误区的问题。

食品添加剂

婴幼儿配方奶粉添加剂都在40种以上。恐慌没有必要

曾有媒体报道称,儿童牛奶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甚至有的时候高达10种以上,会增加儿童肾脏和肝脏的负担,建议儿童尽量少饮用牛奶。这个报道一出,立即引起爱子心切的家长恐慌,食品添加剂真有这么可怕?

孙宝国以一款国外进口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为例讲解其中添加剂的组成。“其中的食品添加剂有46种,主要有这么几部分,各种维生素,从维生素A开始,B1、B2、B6、B12到C、D。维生素是营养强化剂,属于我们国家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类。另一类是各种矿物质,补铁的、补钙的、补锌的,又有十几种,此外,还有一些核苷酸和香料,比如说香兰素,一共是46种。现在从国际范围来讲,一种高档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它的食品添加剂数量肯定在40种以上,没有一种例外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孙宝国解释说,牛奶毕竟不是母乳,里面缺乏必要的营养素,我们需要去补充,让其更接近母乳的作用。显然这些添加剂是对孩子身体有益的,并不可怕。

但怎么判断制作者,也就是生产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孙宝国说,实事求是的讲这个问题作为普通的消费者是判断不出来的。食品当中用了什么食品添加剂,它的用量是不是超过了使用范围,是不是用了一些非法添加剂,这都需要经过检测。我国有一系列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法律法规,监管部门有责任来监管,一旦出现了违法使用或者滥用食品添加剂现象,国家法律一定要严惩。

蔬果农药残留

副毒高残留的农药基本绝禁,蔬菜水果流水清洗即可

针对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市面上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清洗机器和清洗剂,胡小松认为,没有太大意义,清水洗即可。

胡小松介绍说,水果蔬菜的农药问题在2005年、2006年以前相对集中。2006年前后开始大幅降,低。今天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基本绝禁,农药科学快速发展,使农药靶向性更强、对人类危害更低、毒性更小、残留时间更短。

“我们目前吃的水果蔬菜整体上没有大的问题。如果实在不放心,流水冲洗一下就行。另外,不要过多的相信这个仪器、那个设备,没有太大的意义,可能还会带来不安全的隐患。”胡小松说。

反式脂肪酸

追求“零摄入”不现实,不超过食物总能量1%即可

上海市工商部门数月前公布了典型虚假违法广告,其中涉及到食品方面的有好丽友食品(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好丽友薯愿”马铃薯膨化食品。其中产品外包装宣称“口感松脆,不油腻”,且百分之百不合反式脂肪。经查,该款产品反式脂肪酸含量小于等于0.3g/100g。根据标准规定是可以标注为零。

事件曝光后,媒体报道标题多以“不含反式脂肪属欺诈”,“吹牛被罚”为主,而互联网评论中发现,绝大部分网民对标注“百分之百不合”表示反感。

反式脂肪酸为什么能如此挑动人的神经呢?杨晓光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发现反式脂肪酸可能对健康有不良的作用。越来越多科学证据证明,反式脂肪酸可以增加我们血液中不好的胆固醇,也就是低密度脂蛋白,同时降低好的胆固醇,就是高密度的脂蛋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和饱和脂肪相比,1g反式脂肪酸对胆固醇带来的变化相当于2.5g的饱和脂肪酸。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反式脂肪酸有两类:一类是食物中天然含有的,比如牛羊肉,乳制品中,另一类是制作人造奶油,即植物油氢化的过程当中产生。专家认为,对这种天然就存在的物质,我们应尽可能减少摄入,但在控制反式脂肪摄入时追求“零摄入”,是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

据介绍,各国对反式脂肪酸都有一个限量,世界卫生组织在2003年和2009年都强调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不要超过食物总能量的1%,个别国家,像法国、英国定为2‰我国也定为1‰实际摄入情况因为我国和西方膳食有很大不同,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还是比西方人少得多。根据全国的评估数据,真正超过1%水平的人比例为0.81%,大城市摄入的高一些,像北京、广州,也就是平均每人每天大约0.5g左右。

亚硝酸盐

隔夜菜放置冰箱,亚硝酸盐含量增长很少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前不久联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等单位,指导中央电视台摄制了系列专题片,针对近期流行的食品安全传言,通过实验求证、实地采访和专家访谈等形式深度解读。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介绍,节目组将菠菜和猪肉在经过烹制和不同条件下的储存之后,通过正规机构检测了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得出的结果是:隔夜菜在30摄氏度以上的开放环境放置48小时,亚硝酸盐含量确实会有一定幅度上升,但最终数值都在安全范围之内;如果放置在冰箱中储存48小时,亚硝酸盐含量增长很少。专家也提示绿叶蔬菜在煮熟的4小时内亚硝酸盐含量不高,所以最好当天吃掉,尽量不吃或少吃隔夜菜。

方便面

方便面根本不需防腐剂,油炸面饼致癌科学上不成立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介绍,实际上,食品变质主要是因为霉菌的生长,而霉菌需要在水分达到12%以上才会存活。方便面料包中含水量一般在5%以下,霉菌不会滋生繁殖,且料包中含有的食盐成分会抑制霉菌生长。方便面料包的配料成分已经决定了它本身就具有防腐功能,根本不需要防腐剂。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钟凯指出,在谷物类制品中,比较典型的潜在致癌物就是丙烯酰胺。丙烯酰胺是由高淀粉低蛋白类食物(如面粉、土豆等),在高温下烹调时产生的。无论是油炸还是非油炸,只要是高温加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这种物质。

丙烯酰胺在漫长的人类烹饪历史中长期和广泛存在,方便面中的丙烯酰胺含量远远达不到对健康造成危害的程度,将它与癌症直接关联在科学上是不成立的。当然,方便面并不是一种传统的健康食品,营养成分较新鲜食品要差得多,从均衡膳食的角度来说,长期大量吃肯定是不值得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