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游历与感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游历与感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小学时就听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由此也让那时的我对苏杭产生了向往之情。但却一直无由前往。

对苏州这个地方,我自认情有独钟。年轻时,江南的水乡也曾游历过两次,但却总是与苏州擦肩而过。不过,越是如此,向往之情越发强烈。究其原因,与叶圣陶老先生写的《苏州园林》一文不无关系。

身为语文教师,职业的关系,对叶老先生写的《苏州园林》一文颇为熟悉。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读这篇文章时,自己的感受渐渐发生变化,作者笔下的文字开始变得灵动起来,映入眼帘的不再仅仅是一个个方块文字,而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种美妙的,然而对我来说却是“虚幻”的美景,成为我三下江南,游历苏州,踏进苏州园林的主要动力。终于,在不惑之年,自己真真切切地来到了这座“人间天堂”。

在苏州浏览了几处有代表性的园林,但记忆最深的还是在有我国“四大古典名园”之称的“拙政园”内的游览。

漫步园中,小桥流水,荷花摇曳,美不胜收;驻足廊前,图案雕镂,精致绝伦。也许是《苏州园林》的印象太深,也许是其中的文字太熟悉了,以至于行走在某一处时都会想起文中的语句,不自觉地去“对号入座”。走在池沼岸边,脑中立刻浮现出“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的句子;看到小桥,马上想到“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的词句;透过小窗看到一株竹子,那句“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要游览者即使在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的词句跳了出来。甚至到了最后,看到几块随意摆放的石头,都会想到这应该就是“还在那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这句话描写的画面吧。现在想来,自己都不禁暗笑,当时的自己简直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了。

徜徉园林之中,享受美景之际,慨叹设计者和匠师们伟大智慧的同时,更加钦佩叶老先生笔下如此精准的描绘。说实话,游览拙政园,我是有“备”而去的。就是要“按图索骥”,要细细体会苏州园林是不是如叶老所介绍的那样“名符其实”。整整一天的游览中,按照自己曾经的“设想”,慢慢地走,慢慢地看,慢慢地品。在结束一天游览告别拙政园时,我对这篇经典文章似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叶老笔下的《苏州园林》并非一处园林的介绍和说明,而是对苏州一百多处园林建筑特点的总体介绍。一个众人难以下笔描摹的事物,叶老却将之写得情文并茂,趣味盎然。作为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语文界的一代宗师,他在用文字传递“苏州园林”信息的同时,也为我们传递出了宝贵的写作经验。

据资料记载,叶圣陶先生原本就是苏州人,“想童年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自小的生活经历使他对苏州园林十分熟悉。这种特有的“方便”,再加之叶老先生的精心研究,作者准确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所以才会出现在“拙政园”个体园林中游览,却能从反映苏州园林总体特点的《苏州园林》文中找到准确的对应句子。有时我曾做过这样的试想:如果叶老先生不是苏州人,如果没有多年细心的观察,没有精准的概括,他还会写出如此美妙的文章吗?也许能,不过未必是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苏州园林》吧。细心的观察是叶老写这篇文章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实际上,不光是写说明文需要观察,写所有的文章都离不开作者的细心观察:观察人、观察事、观察物……离开观察的写作必定成为空中楼阁,即便能写出所谓的文章,也必定是昙花一现,缺乏生命力。一篇以说明文示人的文章,几代人都在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地读着,就足以说明其独特的魅力。

几十年来,叶老的《苏州园林》一文一直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对于一篇说明文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说明性的文章一般都是以“冷面”示人,似乎与感情没有什么关联。不过《苏州园林》一文却带给我们新的感受。当叶老先生以一个观赏者的身份写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喜爱、赞赏之情,可以感受到作为一个苏州人为家乡美景感到自豪的浓情。当我们读着这篇文章,随着作者行进在亭子回廊、假山池沼的园林中时,你会感受到那字里行间流动着的真情,并被这种“情”不知不觉地、温润地感染着。当读着文中“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这几句话时,你能真切地体会到叶老心中散发出的那种浓浓的情愫和欢悦的心情。

叶老写这篇文章时已是75岁高龄,且写作时也已是久居北京,但他对家乡苏州的感情却丝毫不减。当“想童年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这句话,从已是白发染鬓的老者口中慢慢说出的时候,你可以想象得到彼时彼地叶老心中涌动的强烈的家乡情。正是这种真情充盈着叶老的笔尖,才写出如此情文并茂的《苏州园林》;也正是这种真情的融入,才保持了《苏州园林》几十年的经久不衰。叶老的文章提示着我们:写文章要投入真实的情感,要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

苏州园林这次特殊的游览已经过去十年,记忆中除了留有苏州园林的美景,也还留下些许的思考。今日将这些思考付诸笔端,也是因为经常有老师和同学询问如何才能写好作文这个看似简单却难以回答的问题。笔者的此番游历和感悟,或许能对大家有一点点的启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