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浙商3.0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浙商3.0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他们的眼里,整个大地都是交易所;在这块土地上,他们除了要比自己的邻居富有以外,没有别的使命;生意控制了他们的全部思想,一种生意换成另一种生意,是他们唯一的休息;即使他们偶尔没有考虑自己的生意,那也是想探听一下别人的生意做得怎样……”卡尔・马克思是这样描述犹太人的。如果我们把描述的主角换成中国的浙商,同样会有入木三分的效果。

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的浙商也许是中国最热衷于交易的一群人,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热情得以在一代代浙商中薪火相传,从未间断。当我们对晋商和徽商的追寻只能停留在历史的记忆中时,浙商却仍在接连不断地上演活着的传奇。

你会发现,在年过花甲的宗庆后还执著地跟外国资本讨价还价时,40多岁的李书福正在琢磨着怎样把廉价的汽车卖到非洲,而生于70年代的陈天桥则在考虑如何通过与惠普这样的跨国公司合作来优化自己的游戏产品……如果你想知道还有多少商业奇迹会在这个群体中发生,不妨关注一下他们中最年轻的分子――我们称之为第三代浙商,尽管目前,你暂时无法从福布斯富豪榜上找到他们的名字。

初露锋芒

一个21岁的年轻人能干什么?渡口网络总裁金津给出的答案非常特别。

1984年出生的金津有一个令大多数人都羡慕的家境,他的父亲金良顺是浙江精工集团董事长,手上控制着“轻纺城”、“长江股份”、“精工科技”3家上市公司,也因此在胡润百富榜上占有一席之地。

作为典型的富家子弟,金津完全可以选择过一种养尊处优的生活。但是2005年,当时年仅21岁的金津认真考虑了自己的未来,决定走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于是像其他渴望在高科技行业淘金的年轻人一样,投身自己喜爱的3D游戏行业。自己创业,当上了杭州渡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我父母所做的都是传统产业,尤其是近几年,投资量大,回报低。比如纺织、印染等这些都是传统企业,买一台机器就是500万元,但是这台机器要想产出些利润至少也要3~5年,再加上又不太好管,所以我觉得应该进入一个新的产业。”金津这样解释他的创业动机。

虽然创业资金大部分来自其父,但金津更愿意视之为一笔风险投资。“资本就像炸药包,会给我带来很大的压力。”他说。在渡口网络的杭州总部,每个部门门口会贴上“桃花坞”、“星落湖”带有网游色彩的个性标牌,但室内装修可不像名字那样美轮美奂,都比较简单。

提到网络游戏产业,人们很容易想到第二代浙商的代表人物陈天桥。陈天桥的成功让人们习惯把盛大当作游戏行业的标杆。但与前辈对比,金津还是看到了自己公司的优势:“陈天桥他们创业时还没有想到后来的赢利,所以像盛大和九城的研发能力比较弱。如今他们花了很多钱在研发上,这样企业的运营成本比较高。”

而从一开始,金津就在自己的团队里配备了研发团队。经过两年多的发展,金津的公司自主研发的3D游戏《天机》很快就要上线,虽投入不菲,但根据目前的销售情况来看,“比起产出,投入并不算大”。现在,金津办公室的多功能一体机上经常能收从世界各地传来的合同样本,“在东南亚各国、日本、德国的协议都在草签,欧洲各国、巴西和印度是下一步的重点”。金津说,“达到上亿的收入,似乎并不太难”。

实际上,像金津这样初露锋芒的年轻浙商并不在少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甚至还为像他这样有志于创业的家族企业后代开设了一个特殊的班级“创业人才孵化班”,也称“少帅班”。总结这个班的学员特征,我们可以为第三代浙商勾勒一个大致的轮廓:如果说把像宗庆后、鲁冠球这些依靠在传统产业白手起家的浙商归为第一代,而把诸如陈天桥、马云这些依靠互联网等新兴产业而崛起的财富新贵归为第二代,那么现在这些出生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深受互联网熏陶的年轻浙商可以算作是第三代浙商。

“毫无疑问,他们将是浙商的未来。”“创业人才孵化班”班主任邬家瑛对《新世纪周刊》说。在她看来,在这群20出头的年轻人身上,不仅传承了老一辈浙商的勤奋、勇气和眼光,同时他们还具备了与潮流接近的视野和知识储备。

据统计,在杭州软件业,80%以上的企业老板与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在他们当中,很多创业者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一笔启动资金,然后创办软件企业。靠着与生俱来的浙商基因与后天学习,带领企业迅速发展。

“在IT行业,新生代浙商显示的力量已可以与浙商在传统制造业中业绩相媲美。”浙大网新董事长陈纯说。

第三代的野心

虽然就成就而言,第三代浙商尚无法与他们杰出的前辈相提并论,但是从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锐气和进取心已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一位年仅21岁但已拥有数千万身家的软件企业老总这样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5年前我大学刚毕业时,老爸让我继承家里的年销售额数百万元的小企业,被我一口回绝,我说你的企业一年赚不到50万元,我看不起。你给我30万元启动资金,我要去开软件公司,到我30岁那年,我还你1000万元!老爸当时快被我气疯了,他说什么软件企业,那是美国人搞的玩意儿,你一个专科生有这能耐么。但骂归骂,30万元他还是给我了。没想到,不到三年我就赚到了第一个1000万元。当我领着老爸到银行去看账户余额后,他呆住了,整整一天不说话。第二天晚上他叫了他的那帮老兄弟,一边喝酒一边激动地哭。”

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在总结浙商成功的原因时说:“浙江人实际上是逼出来的,闯出来的,苦出来的,大家个个都想创业。”

这个观点在第一代和第二代浙商身上不难印证。然而,对于富裕而优越的第三代浙商来说,外在的艰苦环境早因父辈的努力而消失,是什么让他们依然保持了如此旺盛的斗志?

“少帅班”班主任邬家瑛表示,开办该班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少帅”们具备经营好家族企业的能力和责任心,回家进行二次创业。

但出人意料的是,在第一届少帅班29人中,没有一个在毕业后选择回家继承自己的家族产业。据了解,其中1人在杭州筹资创办了推理游戏有限公司,另28人都在房地产、汽车、网络等行业自行谋职。

目前已在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就职的“少帅班”毕业生王伟晓,家里有年销售收入千万元以上的五金企业。“我不是‘拿来主义’者,不愿意直接接受父亲的事业――那会让我没有成就感。”他说,父亲很希望他回去打理企业,并给他挂上“副总经理”的职位,但他仍委婉地拒绝了。

王伟晓的想法在第三代浙商中相当普遍,这种貌似对家族生意的叛逆,实际上正是对浙商精神的某种传承。《浙商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作者杨宏建认为,强烈的“野心”是浙商成功的前提:“野心是成功的出发点,大部分人之所以贫穷,大多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无可救药的弱

景――缺乏野心。”

美国总统林肯认为,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成就决不会超过自己的理想。第二代浙商的代表人物之一马云曾经说过:“阿里巴巴的六脉神剑一条就是激情,有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说的就是这个。”

第三代浙商从他们的前辈那里继承了这样的“野心”,才使得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创业永远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新舞台 新高度

人们在总结浙商的成功经验时,总会提到“四千”精神(即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和“两板”作风(即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这可以说是浙商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

与第一代和第二代浙商相比,第三代浙商无疑是幸运的。他们拥有了第一代浙商所没有的商业环境,同时又不需要像第二代浙商那样白手起家。可以说,浙商发展到第三代,已有了许多全新的内涵。

对第三代浙商而言,他们具有比前辈更新的理念。他们通常受过高等教育,思维活跃,视野宽广,对商业环境保持着高度的敏感,对资本市场涌动着无法克制的冲动;同时他们喜欢学习,并同步汲取全球领先的商业理念。

其次,他们富于创新性。对第三代浙商而言,创业精神与老浙商一脉相承,却更具理性的思辨能力,在开拓事业、选择产业领域发展时,更加注重战略性,更加重视对市场的客观认识。很多原因都促使新浙商的投入不再局限于随处可见的国内日常消费品为主的制造业,而是向进出口贸易业、金融服务业、网络消费等行业领域进入。

如今,在浙江企业中出现的特许经营模式、网游运营模式、电子商务经营模式、数字化虚拟办公模式、财团联盟等都充分体现了新浙商以创造能力发展商业模式的特征。在中国著名的木制玩具之乡浙江云和,有一个从事木玩制作和买卖的“木玩世家”,29岁的何彬是它的第三代继承人。1997年,何彬父亲经营的木玩厂由于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这时喜好网络的何彬在一家美国B2B电子商务公司的建议下,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网上贸易,结果这个把传统产业和现代营销模式结合的想法大获成功。使企业摆脱了困境。

“新一代青年企业家,当然要将老一代的精神发扬光大,但要有更显著的特点,如果说老一代浙商用的更多的是体力和抓机会来打江山,而新浙商需要更多的智慧和理性。”经济学家陈东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