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穷人”消费行为与社会身份的建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穷人”消费行为与社会身份的建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 要】本文通过对“新穷人”消费群体概念的界定,回顾中外学者相关研究,提出并回答了本文研究的两大问题——“新穷人”执着消费的原因以及“新穷人”消费方式在其身份建构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对于把握“新穷人”消费的深层原因,进一步反思现代消费社会是必要的。

【关键词】消费社会;新穷人;社会身份

引 言

近年来,消费社会的话语通过各种媒体得到大量宣传,“新穷人”作为随之而起的社会群体,在现代消费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那么,何谓“新穷人”?所谓“新穷人”为何如此热衷于消费?这种消费方式在其社会阶层建构的过程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一、“新穷人”概念的界定

一般,我们把一个人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作为定义他是否是穷人的标准。那么,何为消费社会中的“新穷人”?鲍曼认为在当今,穷人不单指没钱、缺乏社会保障的人,不爱消费的人,或一旦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就不再消费的人,成了该时代的“新穷人”。(鲍曼,2010)也有人将“两栖消费者”定义为“新穷人”,指在某些消费领域特别节俭、奉行“将钱花在刀刃上”消费理念的社会群体。

本文“新穷人”的概念区别于以上几种定义,指诞生于繁荣消费社会中新的社会群体。这类人以都市年轻白领为主,往往收入不菲,但存款颇少,以其特殊的生活方式迅速成为最合格的消费成员,追求摩登和时尚的生活方式,为追求欲望消费而不惜让自己沦为“穷人”。在本文中,我们将这类群体界定为“新穷人”。

二、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现代社会中,消费不仅是经济交换行为,还体现着特定人群的特定身份、地位及文化,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凡勃伦提出过“炫耀性消费”概念,指富裕上层阶级不以物品实用性和生活必需性来消费,而是通过进行一种浪费、奢侈性的消费来向他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财力和社会地位,以获得一定的声望和名誉。(凡勃伦,1964)80年代后,随着西方社会向消费主导型社会转变,消费问题愈加受到学界关注。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做了系统论述,指出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除了消费品本身以外,还消费其所象征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即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让·鲍德里亚,2008)布迪厄认为,生活方式和消费品位是由不同阶层的消费模式与其拥有的社会文化资本联系起来,消费成为社会身份建构的手段。(皮埃乐·布迪厄,1998)也就是说,我们可通过一个人由服饰等所呈现的第一印象,来推测其所属的社会阶层或地位。国内消费问题研究中,王建平认为中产阶级的消费是一种“地位驱动式”消费,消费不仅是商品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商品社会和文化生命的形成、运动、转换和消解的过程。(王建平,2007)李培林等的研究表明,消费水平也可成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划分的重要标准。(李培林,2004)

现代消费社会中,消费行为已成为符号象征价值表达的手段,其所表达的已不仅局限于获得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那么,文中提到“新穷人”群体缘何热衷于通过消费来经营自己的社会身份?透过其消费方式,我们可发现怎样的深层信息?

三、“新穷人”消费行为的解读

近年来,消费社会的话语和景观通过各大媒体得到大力推广,以其光鲜外表和时尚的生活哲学吸引着愈多的消费者。对于“新穷人”来说,其特殊的消费行为方式与现代消费社会的时代特色紧密结合,该消费行为方式归纳起来可从以下两方面解读:

(一)个人的社会身份=呈现在外的形象。人们的社会身份可通过各种不同消费品来建构,消费也逐渐成为彰显个人身份的主要手段。对于“新穷人”来说,个人的社会身份是可以通过对他人呈现出来的形象来得以实现的。消费不仅是以实用性为目的的购买,更发展为一种表达自我身份的文化行为和修饰自我形象的审美行为。

(二)对自我社会身份的期待较高。一般而言,“新穷人”群体处于社会中间阶层,受过高等教育,工作环境优越,对社会身份有较高期待,这使得其有能力和意愿避免与社会底层群体趋同。但囿于所持资源有限,又无法以上层群体生活方式生活。这使得“新穷人”在归属其社会阶层时具有不确定性,既不愿归于底层群体,却也没有能力进入上层群体。也正是该不确定性在其消费生活中起了推动作用。布迪厄认为,“基本的生存状况的差异产生了奢侈的趣味与必需品的趣味之间的一个基本对立,也产生了其经济状况允许其追求身份差异的行动者与不能有这种奢侈的行动者之间的对立”。(戴维·斯沃茨,2006)这使得“新穷人”只能通过消费将其掌握的有限资源转化为一定符号化的商品来完成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和期望。当“新穷人”明确自己所期待的社会身份无法得到时,象征该身份特定消费品便起到补偿作用。

四、从品味到地位:社会身份的建构

表面看来,消费社会中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只要一个人具有经济实力,即可购买所需物品。但经济上的差距导致人们只能购买能力之内的消费品。因此,消费过程中已自觉地对其进行了分级。不同经济实力的消费者追求不同层次的消费品,消费品由此被分为不同档次,而消费者本身也自然成为不同等级的消费者。故而,消费的过程实则也是社会阶层再生产的过程。

“新穷人”之所以热衷于这种消费方式,是由于在当今社会中,消费者不仅是一个社会人,更是一个有着特定社会位置和群体归属的人,消费行为可在社会文化上再塑造其社会身份。“新穷人”在消费时,所关注的不仅是商品本身具有的内涵,更是消费品代表的符号价值。消费品所附着的时尚、品味等象征性衍生价值成为“新穷人”消费时追求的核心。由于对自己所属群体和未来社会身份的期望值较高,“新穷人”相较其他社会群体往往更积极的投入到消费狂潮中。在消费过程中,一个人社会身份的固定性会随消费过程发生改变,消费者会享受到周到服务带来的尊贵感。因此,“新穷人”不惜沦为“月光族”也要将其消费方式归为自己所期待群体,为了达到一定的“品味”,为自己营造出一定的社会身份。“新穷人”群体在消费过程中所追求的摩登时尚、光鲜亮丽的消费品在其穿着使用过程中,通过改变其外在形象而达到建构其社会身份的作用。在循环往复的消费、使用过程中,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新穷人”的社会身份得以不断确认,社会群体成员之间彼此认同。

但是正如很多西方学者指出的,消费社会中人们对差异性的追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一个本来专属于上等阶层的符号被越来越多的人占有后,它就会自行贬值,于是,上等阶层为了恢复原有的社会阶层之间的距离,就会去追求新的能够标示自我独特身份的符号,而这一新的符号同样也逃不过因被下等阶层僭用而逐渐贬值的命运。因此,这种消费领域的竞争不仅仅会给人以兴奋,也会让人疲惫不堪。“新穷人”所积极投入的这场竞争,由于不能像上层社会群体由于拥有雄厚的资本可以应对自如,因此,他们注定在这场狂热型消费中兴奋却又疲惫。

【参考文献】

[1]鲍曼.工作、消费、新穷人[M].仇子明,李兰译.长春:吉林出版社,2010.

[2]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3]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皮埃乐·布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5]王建平.品味阶层:现实或抑表象[M].学术论坛,2007(1).

[6]李培林,李强,孙立平.中国社会分层[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7]戴维·斯沃茨.文化与权力[M].陶东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