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作文教学的一剂良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叶圣陶先生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中指出:“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唯在理真情切而意达,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撰作。”从叶老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指导学生真实地写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是作文教学的根本和引线。我在实际教学中找到了突破作文教学的一方良剂——突破课堂界限,到大自然中找素材。
一、课堂再现
窗外下着蒙蒙细雨,我打开精心做的课件让学生欣赏,学生看着精美的课件,眼睛在课件上游离,似乎在努力捕捉着画面。欣赏完画面后,我让学生写,许多学生在咬着笔冥思苦想。由此不难看出,孩子们受平时课堂作文教学的约束太多,作文对他们而言已经失去了吸引力。如果我们再固守着原来的作文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公平吗?对他们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呢?作文一定要写真人真事。一直以来,我们都固守着一个原则,让孩子们写他们亲身经历过的真人真事,于是,孩子们拼命地从记忆的仓库中挖掘符合要求的素材,但结果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因为孩子们年龄小,缺乏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往往会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难道我们的作文就得一字不差地记录生活吗?
二、突发奇想
新课标这样说:“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我让学生停下手中的笔,自由组合,分成了8个小组,让学生走出课堂欣赏校园的雨后,沐浴在沙沙的春雨中。有的学生尽情地踩着水塘,有的伸出稚嫩的小手摸着小草上的雨珠,有的索性弯下腰嗅着润湿的泥土,真是“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也许是连续下了几天的雨,学生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家里一般都在室内,现在我把他们带了出来,似乎成了刚出笼的小鸟,新鲜又兴奋,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丰富的积累。
三、指导观察
俗话说:“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知识80%以上是通过视觉感知而获得的。由此可见,学生只有细心地有目的地感知事物、观察事物,才能发现生活中的大量写话素材。我带学生常出去看看,在实地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真的很重要。例如,在观察景物时,指导学生观察顺序,可以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地观察顺序,也可以先中间再四周或先四周再中间的观察顺序,还可以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观察顺序等等,同时激发学生的“五官法”——看、听、摸、闻、尝,使得所有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才会举一反三地去运用。
四、指导表达
表达是作文中最重要的一步,作文质量的高低就看表达水平如何。所以回到教室,我就特别重视表达的训练——多角度地把握作文的对象,在写“雨后”一文时,既可按方位顺序写,又可按不同的地点写,还可按不同的人物活动来写。写一件事情,既可按时间的顺序,又可按事物发展的顺序,也可按人物情感变化来写。同一件事,既可写它积极的方面,表达赞美之情,又可写它消极的一面,持批评的态度。
五、笔下生花
学生打开作文本,伴随着沙沙的写字声,一篇篇清新亮丽透着泥土芳香气息的文章跃然纸上,不乏童真童趣,颇有韵味儿,着实让我内心激荡不已。班上一名平时写作一般的学生在开头就运用了环境描写,还写出了学生的心情。如,“‘嘀嗒,嘀嗒……’雨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老天爷不知为何事哭得这么伤心,天阴沉沉的,乌云聚在一起,不愿散去。”学生认真观察后能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还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在教室外,树枝上光秃秃的,没有树叶,大地经过雨的洗刷,变得干净了。草叶上的水珠,晶莹剔透,草儿、花儿在水珠的打扮下,像戴了一串项链,身上闪闪发光,在向我们炫耀。风儿一吹,草叶上的水珠像顽皮的孩子翻滚着,雨点儿滴在泥土上,很快就被如饥似渴的泥土吸收了,雨后的泥土膨胀了起来,似乎喝得饱饱的,地面像涂了一层蜡,光滑的可以在上面溜冰,同学们欢快地跑来跑去。”
学生学会了按不同的地点写,如,“篮球场上、篮球架上湿漉漉的。向远处眺望,有一层白雾,如同轻纱,漂浮着,天空中鸟儿不见一只,似乎都回了巢,避雨去了。快瞧!泥土松软了,草儿、花儿喝饱了,露出了笑容,树‘沙沙沙’地似乎在说:‘谢谢,喝得真饱啊!’又一次充满了生机,同学们也看得笑了,笑得更欢了。操场上,雨中,回荡着许多人的欢笑。”
再看结尾写得也很有诗意,如,“雨后的美丽,如同一幅诗情画意的作品。雨后的凉爽,可以洗去人身上的疲惫,让人们的烦恼抛到九霄云外。虽然没有美丽的彩虹,但是却滋润哺育了万物。”还有很多学生写得也非常美,有三篇被学校校报录用,一篇被常州晚报录用。
生活天天有变化,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做有心人,培养学生具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利用四季变换、天气突变、突发事件等,不失时机地作指导。
我发现了一方良剂,学生走出课堂后,他们的感官更敏锐了,很多文章如此有真情实感,优美生动,让人读来不由会心一笑。由此可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展选材空间,写真事、说真话,对学生克服作文的畏难情绪会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青龙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