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评比走向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评比走向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前,很多中小学为了提升各种活动的“效果”,往往通过竞赛评比来促进主体参与热情。但一旦评比多于建设,往往适得其反。表现为功利化太多,商业性太浓,被动性凸显,教育性迷失,创新性缺乏。如此,中小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背离了它本真的美妙图景,开始远离活动自身蕴含的丰富教育价值。实际上,让主体主动参与的各种建设更有利于激发主体内部活力和生命激情,更有利于发挥和挖掘他们的智慧和潜力,更有利于教育价值的彰显与释放。建设应成为一种常态,而评比往往带有临时的时间释义;建设往往有利于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评比则表现为固化不前;建设更能激发出主体的参与热情,发挥他们的潜赋智慧,然而评比容易渗透进太多技术性的东西而忽略了生态性和生成性。

例如,很多中小学对课室布置、环境布局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评比,旨在促进班级环境建设,为学生的学习构建一个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和谐的氛围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个性化的环境布置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课室评比过犹不及,存在诸多缺陷,应辩证的加以分析与践行。笔者认为,从课室评比走向课室环境建设是发展的方向。

一、课室评比“三是”

我校在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进行了全校性的温馨课室评比,建构资源性课室、绿色性课室和生成性课室是这次温馨课室评比的亮点。

1.资源性课室

好的课室应该赋予文化内涵,含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这些资源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或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文化共建。学生沐浴其中,思想受到启迪,知识得到拓展,技能得到提升,情感得以陶冶。这种资源性表现为学习性、生成性,情境性的统一。在温馨课室评比过程中,很多班级利用古诗书画、各学科园地、名人格言、学生作品等等装饰其间,学生沉浸其中,必将受到感染,为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资源、人文环境。

2.绿色性课室

绿色性也即生态性,集中表现为设计美观,布局合理,整洁舒适,环保生态,颜色适切,手工操作。课室的建设一方面包括硬件的建设,另外是软件的构建。软件也即广义上的环境,或曰文化。绿色代表的是一种功能性文化中的生理文化、符号文化、心理文化。优美静雅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郁。绿色性还表现为整洁干净、充满生机、整齐划一、主题鲜明、安全舒适。评比中部分课室在有棱角的地方加上了涂有美丽图案、文字的泡沫,使学生能快活的玩耍、学习。

3.生成性课室

生成性课室集中表现为动态性、可持续性,生成性、开放性和多元性课室布置。首先课室的布置必须凸显动态性和可持续发展。固定不变的内容、尘封不动的布局与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个性化成长和创新性激发背道而驰。只有通过不断更新,而且设计好更新机制(包括资料来源、布局更替体制等)才能有规有矩,彰显方圆。这种生成性还诉求于师生的共建性,家校的合作性,家长学生的互动性。通过温馨课室的前期准备、设计、布置、维护工作促进主体交流,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发展集体荣誉,激发班级认同感,发展学生幸福感。这些都是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长的外部环境,甚至也是内部活力。

另外,生成性还表现为个性化和多元性。传统的课室太强调整齐划一,太强调完美无瑕,其实具有文化内涵、教育意义的环境应该是个性化的,有学生参与的,师生共建的。这种个性化不应该有太苛刻、量性的评价标准,而非要说有标准的话,那就是为了学生发展奠基,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利于学生创新活力激发,创新实践能力提升。所以,或许在评比的奖项中不是直接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而是评出个性化的奖项。如绿色课室、生态课室、博雅课室、趣味课室、知海课室等等。

二、课室评比“三非”

课室评比如果变成了家长全权包办、广告商之间的“军备竞赛”,可能其潜在的一些教育价值、文化发展意蕴就消失了。毕竟课室的环境布置不是居家设计,也不是“艺术博物馆”。太完美的课室、太整齐的课室实际上不利于提升学习效率,特别是当这种美丽包含着炫丽和花哨时,往往适得其反。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稍微杂乱的环境还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

有些课室表现在老师操作太多、内容陈旧、资源废旧。有部分班级把往年学生的作品也派上用场,但忘记了上面的签名是二年级,而学生现在是三年级。我们的教育和教学不能给学生留下这样一个坏的印象――知识是假的、虚的。这为以后学生的随性、投机取巧埋下了伏笔。文化、教育、体制为投机取巧、暗度陈仓提供了便利与甜头。总体来说,课室评比暴露出以下一些弊端与缺陷,值得反思与改进。

1. 越俎代庖

课室环境最好让置身其中的主体自身去建设,这里面蕴含了主体的智慧与劳动力,实现交流、分享,还能促进课室环境的更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学生和老师协作,根据自己的设想共同布局板块、展开内容,必定渗透了师生的情感、文化因素,这才能彰显出环境的生命力。也只有生命力得以活化,才能实现学生主体与环境的融通、联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美的欣赏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等。教育中的一切活动不能因为暂时的“美”与“对”而被其他成人或其他团体占有制动权,老师、家长、社会只能是学生成长的伴侣,不能剥夺他们对文化建设、生命优化的主体地位。课室评比中,本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的活动因为家长的部分包办而失去了良好的教育契机和资源,实在可惜。其实教育中最忌讳的就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没有深挖其间的“教育宝藏”。这种越俎代庖最直观的表现是贴上一些类似广告牌的“壁纸”,虽美观精致,但却显得过于完美而没有发掘教育本应的美。

2. 固步自封

环境必须凸显动态性的文化生成意蕴,才能激发出环境自身的生命活力,变死的布置、素材、资源为活灵活现、富有生气的学习因素,为学生的成长带去源源不断的素材,变功利性的竞赛拿奖为常态性的环境优化,才能变环境的被动布置为主动建构,才能激发出建设主体的智慧、激情和情感。

这种固步自封突出的表现为僵化性,“一次性文化”和“快餐性文化”太明显,循环性较差。有些好的环境素材,可以留给下次再用,但有的素材却不能用上次的,如作品展示,很难想象学生风采板块的内容在六年级还用着一年级写的书法会是什么样子。有些老师变得“聪明”,简化了操作,一次收集学生的作品可以用两三年。这与课室评比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评比是形式,建设才是关键,而如何激发师生共建意识,并转化为行为,且主动出击呢?事实上,那就是变集中的评比为常态的检查、不定期的抽查。当然,如果师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尝到甜头,就会从被抽查变成主动优化,由临时行为变成常态的习惯。这样才是课室建设的旨趣。

3. 缺乏新意

新意集中表现为个性化与创新性。毕竟因为太多越俎代庖,或许都到同一个广告商处打印,显得十分美观,但新意缺乏。在课室评比的过程中,较少看到立体画、生态环境这样富有创新的课室环境建设。有的还显得主题凌乱,东拼西凑,缺乏主动性。新意的缺乏一方面表现为形式、外显的布局、素材呈现。另一方面突出表现为内容的陈旧、超前、无趣、重复等。引用学生两三年前的作文是对学生创新性的抹杀,也是为师生的懒惰找到借口。温馨课室的好与差应该让学生自己来评价,因为他们是最直接的使用者和建设人。

三、从课室评比走向课室环境建设

1. 还原环境建设的主体地位

把环境的建设还原给环境享用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改变他们的认识,于此,才能真正融他们的智慧、汗水、幸福于环境建设过程中和环境成效展现、环境更替更新中。这种主体不仅指学生,还包括家长和教师,甚至也可以借用某些公益团体、科技团体组织的力量,但这种合力与合作不是越俎代庖,而是通力协作。其中师生是核心组成部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建设和课室环境的育人功能、美化功能、安全功能、信息功能、媒介功能、平台功能等。

2. 深掘环境建设的教育资源

环境建设的主题诚然包括绿化功能、美感熏陶、安全舒适,但更为重要的是其教育功能。好的环境往往透析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出生动活泼的发展劲头,渗透着主体的创新品质。我校环境建设中,充分考虑师生的成长之需、发展要求、心灵感受、幸福夙愿、资源使用等方面,挖掘与建设和谐、博雅、文明、安全、数字化、创新、绿色的校园。这种学校层面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引渡到课室环境的建设中来,表现多元教育主题,以图最大限度的发挥环境的价值。

3. 展现环境建设的开放多元

环境是富有生命的。生命性要求具有发展性、动态性,还要具有包容性,在课室的建设中,要化被动评比为常态的建设,从功利化商业化的环境布置走向具有文化意蕴的环境建设中来。这就需要凸显和包容环境建设的不完美性、个性与创新,甚至是“杂乱”性。但这种不完美不是混乱,而是有核心主题理念,或者说环境建设是有方向、有目标、有路径、有评价、有改进的系列行为旅程。

所以,在课室环境建设上要注意“拿来”,多借鉴其他地区、其他学校先进的成果;多引渡其他学科中最新最有启发的环境建设思想和题材;多积累相应的素材,化集中的课室评比为常态的资源建设,环境更新。规定板块,却灵活应用;有框架,但没有固定的主题和栏目;一切在弹性、灵性的指导下展开;一切在为了学生全面和谐个性化成长服务;一切为了学生的自食其力、潜赋俱扬、幸福高尚和惠仁世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知识和技能,发展情感和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生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