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京津冀鲁辽五省市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比较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京津冀鲁辽五省市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比较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京津冀鲁辽五省市所在的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继珠三角、长三角在北方崛起的经济发展“第三极”。本文从经济发展总量、效率、结构、速度、潜力五方面建立了地区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五省市2003年至2006年的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进行了对比、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 经济发展综合实力 主成分分析法 指标体系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五省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活跃带。环渤海经济圈连接着华东、华北和东北,是继珠三角、长三角在北方崛起的经济发展“第三级”。五省市总面积达51.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5.4%;总人口为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7%; 2006年底,地区生产总值为54,775.4亿元,占全国生产总值的26.16%,接近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之和。进入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心逐步北移,环渤海经济圈日益成为区域经济领域的研究热点。

一、京津冀鲁辽五省市经济发展概况

五省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包括了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三个次级区域,骨干城市群密集,科技教育优势明显,工业基础雄厚,自然资源丰饶,区域条件十分优越,是极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经济带。

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高新技术和交通优势明显,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对经济圈内其他省市均有辅射带动作用;天津市作为环渤海经济中心,其辐射功能和服务作用日益明显,近年来GDP连续多年增长12%~13%,滨海新区已经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契点;河北省内环京津,外环渤海,是一个物产丰富的资源大省,近年来秦皇岛开发区、唐山海港开发区也加快了发展;山东省位于环黄海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和黄河经济区的交汇处,是华北经济区和华东经济区的结合部,“一体两翼”的区域发展战略推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辽宁省位于渤海和黄海之间, “五点一线”的沿海区域优势将带来辽宁省新的经济发展格局。

二、京津冀鲁辽五省市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的对比研究

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格局中,五省市各展其长、争先进位,开创了新的特色和经验,形成了各自新的相对优势。在此,以2002年~2006年五省市的多个主要指标为基础数据,对经济发展综合实力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这对加快环渤海经济圈五省市之间的协调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主成分分析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种降维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实际问题分析中,设法将具有相关性的多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无关的综合指标,根据实际需要,从中选取较少的几个能代表大部分信息的综合指标,从而简化问题的分析。

2.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的指标有很多,依据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目标导向性原则,考虑定量研究方法和数据采集的限制,本文主要从经济发展的总量、效率、结构、速度、潜力五个方面选取22个代表性指标构建地区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

(1)经济发展总量指标: 地区人均GDP(元)、地方人均财政收入(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

(2)经济发展效率指标:社会劳动生产率(元/人)、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万元GDP能耗(吨标煤)、万元GDP能耗下降率(%)。

(3)经济发展结构指标: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重(%)。

(4)经济发展速度指标:地区GDP增长率(%)、投资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商品销售额增长率(%)。

(5)经济发展潜力指标:外贸依存度(%)、人均利用FDI(亿美元)、人均教育经费(元)、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3.计算结果。根据以上建立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本文选取五省市四年的相关数据,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选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这里所选的样本资料主要来源于2003年~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

我们依次得出五省市2003年~2006年的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得分及排名(见表),这里分别用X1、X2、X3、X4、X5来代表总量、效率、结构、速度、潜力指标。

三、综合评价

根据2003年~2006年五省市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评价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五省市四年内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排名稳定。北京市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优越的首都优势,以其雄厚的文化、科技、人力资本等软实力,在五省市中处于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的绝对领先地位;但纵观评价标准的五个方面,五省市又各有短长。

1.经济发展总量的评价。经济发展总量的7项指标从宏观上衡量了各省市GDP规模、居民生活水平和国内外贸易总体水平。从经济发展总量来看,2003年~2006年,五省市的排名稳定,依次为北京、天津、山东、辽宁和河北。北京所特有的“首都优势”为自身的发展带来了雄厚的“眼球经济”,北京地区是全国科技人力资本力量最集中、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经济发展总量水平在五省市中独占鳌头;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对天津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擎和辐射作用,加快了天津对外开放的进程,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引进了一大批新项目,良好的区位发展优势使天津逐渐成为北方新的经济中心;山东是我国重要的沿海经济大省,经济总量规模较大,“一体两翼”的发展布局更加快了经济发展;辽宁省是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唯一的沿海省份,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实力不强;河北省在吸引生产力要素资源方面与京津存在差距,2003年~2006年人均GDP仅相当于北京、天津的二分之一,总量实力较弱。

2.经济发展效率的评价。经济发展效率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资源利用的效果,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在经济发展效率方面,天津除2005年外其它年份均高居榜首,社会劳动生产率、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和万元GDP能耗及下降率都有很大优势;北京、山东紧随其后,经济发展效率也较高;除2005年外,河北省和辽宁省均分列第四、第五位,二省劳动生产率不高,工业企业综合效益与京津鲁存在差距,万元GDP能耗也较大,在2005年和2006年是北京万元GDP能耗的两倍。河北和辽宁二省应优化产业结构,亟待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3.经济发展结构的评价。经济发展结构体现了三次产业发展的协调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因子。2003年至2006年,北京均稳坐第一,天津第二,辽宁、山东、河北占据后三位。北京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三、二、一”以三产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第二、三产业的总产值比重和从业人员比重四年来一直在五省市中最高,显示出产业高端化的发展趋势;天津第二产业仍是创收主力,第三产业近几年来也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和区域功能优化进程加快;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发展存量较大,创新研发水平不足,效益不高,第三产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山东是农业大省,工业主要以原料加工型为主,高新技术产出能力不足,第三产业也较为落后;河北的第二产业以钢铁等传统工业为主,新能源、信息产业、煤化工等新兴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第三产业不发达,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4.经济发展速度的评价。经济发展速度指标从动态上衡量比较了各省市经济发展状况。总体看来,四年中山东有两年位列第一,两年位列第二,显示出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天津也有两年排名第二,2004年排名第一,这主要得益于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为天津经济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活力和动力;河北经济发展速度不稳定,有两年排名第五,2005年排名第一,四年中经济持续增长,但增幅逐年减小,总体增速缓慢;北京四年内经济增长较慢,这与其雄厚的经济发展总体实力极不相称,应着力解决在自然资源和能源短缺等硬实力方面的不足,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5.经济发展潜力的比较。北京和天津仍然占据前两位,辽宁、山东、河北分列其后。北京的首都优势是国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无形财富,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以及“后奥运经济”对三大需求的直接拉动将为北京的持续高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天津作为北京的门户,近年来也加快了与北京的合作进程,已逐渐成为北方经济发展的“京津核心”;辽宁具备优越的沿海区位优势,拥有沈大制造业带和五大工业经济区,经济发展势头看好;山东接纳京津的辐射,山东半岛城市群具备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对外贸易发展活跃;河北在外贸依存度、R&D等各项指标均低于其他四省市,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科技创新能力较差,在京津冀都市圈中处于明显的弱势。

参考文献:

[1]陈秋月:区域经济竞争力比较模型[J].现代情报,2002, (6)

[2]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

[3]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各省市统计年鉴(2002年~2006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