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栖凤湖网箱爆发性死鱼的原因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栖凤湖网箱爆发性死鱼的原因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阐述了近年来栖凤湖网箱爆发性死鱼的详细情况和网箱养鱼农户的受损情况,分析和阐明了导致爆发性死鱼发生的可能原因以及对死鱼原因的诊断结论,提出了解决网箱爆发性死鱼现象再发生的对策

关键词:栖凤湖;网箱死鱼;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S9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286-3

栖凤湖位于古丈县罗依溪镇毛坪村和茶叶村。是湖南省大型水库凤滩水库蓄水形成的的一条库叉,叉内水域面积4800亩。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网箱养鱼由最初的养殖滤食性鲢鳙鱼发展到现在的鲤鱼、鳊鱼、草鱼、鳜鱼、斑点叉尾等吃食性鱼类,品种结构大有改善。养殖方式也由最初的粗养发展到网箱、拦叉投饵精养。网箱养鱼规模已发展到4520口,其中投饵精养网箱1380口。养殖斑点叉尾网箱为570口,粗养网箱3140口。网箱养鱼已经成为罗依溪镇移民的一项不可替代的生产项目和生活门路。

1 栖凤湖网箱爆发性死鱼的情况概述

1.1 网箱死鱼的基本过程

2008年6月24日,古丈县畜牧水产局水产工作站接到罗依溪镇人民政府来报,位于栖凤湖上游的且茶村网箱出现大量死鱼。我们赶到现场后发现该村外湖面约100米的区域内所有网箱都大批死鱼,死鱼不分大小和品种,死亡鱼品种包括主养的鲢鳙鱼、草鱼、鳊鱼、鲤鱼、青鱼等,特别是当年刚放的鲢鳙鱼春片鱼种死亡更为严重。我们对刚死亡的鱼尸体进行了现场解剖观察,死鱼体表无明显病症,鱼鳃粘液增多,内脏观察,肠道无食物,肝脏颜色异常,其他未发现异常。养鱼户反映, 6月23日开始死鱼,从上游开始而后向下游发展,拉动网箱时,鱼在箱内猛碰乱跳,然后死亡。到水中检查时,发现多数网箱看起来平静,当渔民拉动网箱时,大量的死鱼从箱底浮出,整个网箱的活鱼所剩无几,死鱼情形可以说是惨不忍睹。而且具有明显向下游漫延的趋势。到6月30日时,且茶村外200多米湖面的网箱鱼已经死亡90%以上。以后并未出现好转的迹象。到7月23日,死鱼已经漫延到整个栖凤湖水域,所不同的是接近栖凤大坝的宽水区只发现死青鱼,所有主养和搭配养的青鱼无一幸免。其他品种如斑点叉尾、鲤鱼等吃食性品种的食欲明显减退。7月24日之后,死鱼情况开始好转。2009年我县遇天旱,栖凤湖上游古阳河没有涨水,栖凤湖水体平静,湖内死鱼情况好于往年。2010年2月14日,亦即正月初一,栖凤湖大坝附近水域发生网箱突发性大规模死鱼,叉尾养殖大户彭卡特96口精养网箱的叉尾死亡85%以上,死鱼近20多吨,附近的其他养殖户也发生大量死鱼。当年7月19日,上游的且茶等村再次报告死鱼灾情,该次死鱼时间又长达一个多月之久,死鱼范围横扫大半个栖凤湖。死鱼数十吨。2011年1月18日,死鱼魔咒再次降临,栖凤湖大坝附近的马路溪水域又一次发生爆发性死鱼,数量75吨,直接经济损失为90余万元。根据我们的调查,栖凤湖网箱死鱼现象早在2005就开始发生,且程度逐年加重,死鱼的共同特点都是无明显病症,表现为突发性的大规模死鱼。连年发生的爆发性死鱼给当地网箱养鱼户造成了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1.2 网箱死鱼的损失情况

2008年以来栖凤湖连年发生的网箱爆发性死鱼,依据古丈县网箱死鱼损失情况调查统计结果, 2008~2011年以来,栖凤湖共有156户网箱养鱼户死鱼,死鱼网箱1000多口次,总共死鱼180余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为200余万元。其中给网箱养鱼造成毁灭性损失的村主要是且茶村的二、三两个村民小组的24户养鱼户,先后两次发生死鱼,死鱼网箱500口次,死鱼100.84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2.6万元。受损程度稍轻的为毛坪村、茶叶村、罗依村共3个村132户500口网箱,共造成死鱼80t,估算经济损失为80.05万元。

2 爆发性网箱死鱼的原因分析

2.1 农药中毒致鱼死亡

根据死鱼是从上游向下游漫延,而且是在长时间没下雨、水位低的枯水季节死鱼、鱼在死亡之前表现为急燥不安、乱游乱串等特点来看,存在农药毒鱼可能性。2008年6月24日,罗依溪派出所的干警赶到了死鱼现场并进行了勘察,在现场并未看到野生鱼死亡,只是在上游距死鱼点约4公里的王家堡河岸发现2个500cm装的硫丹药瓶子,没有发现其他任何投毒放闹等有关线索。以后几次死鱼并末发现与农药有关的证据。依据栖凤湖的具体情况分析,栖凤湖的面积为4800亩左右,平均水深应在30m以上,整个湖水的容量约为0.66亿m3,如此大的水体,仅2瓶共1000cm的硫丹,其毒性无论如何也不致造成如此大量的死鱼。据资料表明,硫丹对鱼类的的半致死浓度为0.002mg/L。按此标准计算,需此规格的硫丹2640瓶,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从农药中毒的特点来看,水体和鱼体特别是鱼鳃会带有农药味,而现场水体和鱼体并不能闻到农药味。由此可见,瓶硫丹并不能造成大批的死鱼,其他农药中毒的可能性也很小。

2.2 爆发性鱼病

过来的水产养殖生产实践经验证明,爆发性败血症和细菌性烂鳃病可以导致绝大多数常规养殖鱼类50%~100%的死亡。从对栖凤湖网箱内的的活体鱼解剖肉眼观察,鱼体表有的肌肉有充血症状、鳃丝上有异物、肠内无食物等症状看,与上述的2种病症有相似之处。但是,从栖凤湖内死鱼的实际情况来看,死鱼具有十分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夏季死是从且茶村湖区开始至猴儿潭约250米湖面内所有网箱的鱼不分大小、品种几乎全部死光,死亡率在95%以上。从猴儿潭以下到栖凤大坝的区域内的网箱内只死青鱼和鳊鱼,其他鱼则只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冬季的的两次死鱼则是从栖凤大坝向上游蔓延。湖内的拦叉养鱼则死鱼程度较轻。发病死亡的鱼一是具有品种差异性,二是死亡前行为比较正常,一般没有冲撞、翻滚、跳跃等特征,三是病死的鱼都有明显的病症,四是病死的鱼体表和鳃没有附着物。如此看来,发病死鱼只能说是爆发性死鱼的原因之一,而不能说是主要原因。

2.3 工业污水死鱼

栖凤湖属人工造湖,湖的上游10km左右的路程便是古丈县城,而县城以下、栖凤湖以上有一家电解锰厂和一家冶化厂,还有几处铜矿、磷矿的洗矿点,这些用过的废水未作任何净化处理就直接排入栖凤湖上游的河水中。针对这一情况,县委县政府要求我们对水质进行了化验,化验结果是:汞含量为0.0005mg/L,镉含量为0.00003mg/L,铅含量为0.0004mg/L,砷含量为0.0001mg/L,锰含量为1.85mg/L。以上几项除锰超标严重外,其他几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据相关资料,高锰酸盐指数(CODMn)是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依据。富营养、重富营养和极度富营养三种水体的CODMn分别为13.33mg/L、19.4mg/L、28.25mg/L。可见,单从工业污水成份中找出使鱼大批死亡的成份几乎不可能,锰虽然严重超标,但是没有锰或锰酸盐致鱼死亡的浓度资料依据。

2.4 水中缺氧引起死鱼

栖凤大坝的建成堵水,使栖凤湖水与外界的凤滩水库大水体分隔开了而变成了一潭死水,由于长时间的积累,导致湖内有机物质骤增,形成重富营养化水体,加上上游的工业、生活污水的注入,湖水的生化需氧量增加,造成网箱鱼因为缺氧而大量死亡。这种分析具有科学道理,可以说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不充足是造成网箱死鱼的原因之一。严重缺氧时,鱼类在死亡前应具有以下特点,鱼会出现浮头,不会跳跃、冲撞,鱼的胸鳍伸到最前端并发白,一般是同一种鱼大鱼先死,小鱼后死,水体中溶氧量极低,并发出酸白菜的味道。这些状况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有相符之处。我们从3个点取的水样化验结果,溶解氧含量分别为4.05mg/L、7.75mg/L和6.20mg/L。此数据虽然不够准确,但可以说明水体溶氧量并不太高。可以断定缺氧是导致网箱死鱼的原因之一。

2.5 水体的重富营养化和大量淤泥的有害作用引起死鱼

栖凤大坝建成后,隔断了其与湖外大水面的水体交换联系,上游大量的生活污水、医疗废水、工业污水的直接注入,以及湖内网箱精养规模的扩大,人工投饵量不断增加等原因,使湖水变为重富营养化,这一点从水质化验结果中的TN量高达5.7mg/L,氨氮量为1.322mg/L,TP为0.087mg/L等数据可以得到验证。根据张建明等人对水库营养类型评价标准,TN为4.5mg/L时,水体即为重富营养型。TP量为0.087mg/L时,处于0.065mg/L与0.120mg/L之间,也就是在中营养型与中富营养型之间。吉林刘新宇等认为当总氮量大于0.2mg/L,总磷量大于0.02mg/L时就属于富营养化水体。有关资料表明,在投饵精养过程中,饲料中的80%的氮被鱼类摄食,其中只有25%的氮为养殖鱼类所利用,其余的则排入水中。崔莹等认为,网箱养鱼所投饲料中的氮只有1/5被鱼类利用,4/5的氮被排入水体中,同时认为渔用药物拌饲料投喂的散失率在70%以上。刘松岩等认为饲料中的氮只有27-28%被鱼类利用,其余直接进入环境,有23%积累于沉积物中,研究表明,根据被消化的食物,生产1公斤鱼类生物可产生162克有机物的粪便废物和30克营养盐废物,即饲料中的总氮和总磷中分别有51%和65%成为废物。杨绪兴等研究表明,养殖鲤鱼的总投饵量中有35.4%用于生长,有64.6%进入水体中。底质中有机物密集的效应之一就是其中的异养有机体耗氧增加,对沉积物进行分解,释放出的N、P刺激水生植物和藻类的生长。王福表认为网箱养殖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包括生活垃圾排入、过剩饵料沉降、鱼类粪便沉积和其他污染物等4个部分,其中过剩饵料和鱼类粪便占总污染的85%。可见,栖凤湖水从含氮量来说,已是重富营养型水体,从含磷量来说仅处于中营养与中富营养型之间。不仅含氮过高,而且氮磷比例严重失衡。另外,由于栖凤湖上游的且茶村湖段相对较狭窄,而且水流从这里由急水转变为慢水,水流缓慢后,其中所带的泥沙、污物、有机颗粒等物质在这里沉积,使湖底逐步沉积了相当深的淤泥层,当高温天气来临,湖水开始出现温跃层,位于低温层的含有大量有机氮的淤泥进行厌氧反应,产生未完全氧化的氮化物如NO、NO2、NH3等对鱼类有毒的气体,加之重富营养型水体中的溶解氧消耗量大,造成溶氧不足,降低了鱼的抵抗力,当这种状况达到相当程度时,导致鱼的大批死亡。永州李贵雄得出NH3对鲢鳙鱼的24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06mg/L和0.559mg/L,草鱼种最大允许NH3浓度为0.054-0.099mg/L。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编写的《水产养殖新技术教材》第十二章水质调控与测定技术中绍介,当水体中氨氮达到0.6mg/L以上时,就会造成鱼类的氨中毒。2000年3月长春南湖因淤泥过多,有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流入,致使水体中50余吨鱼死亡,大伙房水库、青海湖也有类似情况发生。笔者认为导致栖凤湖网箱爆发性死鱼的主要原因是湖水水质严重恶化而导致养殖鱼类体质和免疫力下降,从而感染疾病和有害物质中毒死亡。

3 网箱爆发性死鱼原因的诊断结论

栖凤湖属凤滩水库大水面的淹没区,网箱养鱼户都是凤滩水库的移民,为了搞清死鱼原因,给养鱼户一个令他们信服的正确的结论,我县从湖南农大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请来了水产专家、学院院长肖调义教授和鱼病学专家、刘晓燕教授,他们来到栖凤湖后,现场察看了死鱼情况,走访了当地养鱼户,观察了水情鱼情,抽取了水样和鱼样。经初步分析,刘晓燕教授认为鱼病肯定有,但并非这次爆发性死鱼的主要原因,而是与水质有直接的关系。肖调义院长的结论是:此次网箱爆发性死鱼的原因是综合原因所引起的,这些综合原因包括了水质受到污染、有害有毒物质的骤增,水体的超富营养化、鱼类生活环境受到损害、鱼体的肌体免疫能力下降、鱼病病原体的侵袭以及养鱼户生产管理工作不太到位等等。是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的总爆发,从而造成鱼的大批量死亡。并建议在没有条件加注新水的情况下,在水中放养一些水葫芦,利用水葫芦超强的净化水质能力来净化栖凤湖水质。

4 爆发性死鱼防控的对策

4.1 爆发性死鱼的根源及后果

栖凤湖近年来网箱死鱼的直接原因,笔者认为湖南农大肖院长和刘教授的结论毫无疑问是科学的和正确的。但是作为长期在这里从事水产技术工作的一线科技工作者,应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从中找到发生这一事件的根本原因来,并尽力设法避免类似事件的再发生。栖凤湖的前身为凤滩水库的一条叉湾,从1980年开始进行网箱养鱼生产,在长达二十多年的生产过程中,从未发生过如此大规模的死鱼,即使是在毫无网箱养鱼技术和经验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也没有发生过。出现这种非正常死鱼现象是从2004年才开始的,2004年6月份,栖凤湖网箱出现死鱼,县里在县移民局召开了一次讨论会,我局专业技术人员对栖凤湖的水质变化趋势提出了意见和防范措施,但是由于缺乏有力证据,并未引起与会者的重视。2005年和2006年同样发生了类似的死鱼,终因损失小而过去。2007年5月,古丈县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的相关人员对栖凤湖水域进行了为期3天的水质情况调查,并撰写了《来自栖凤湖的呼声―栖凤湖水质现状调查报告》,以古丈县老科协文件形式报县委政府县人大和送相关部门。报告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栖凤湖的水质变化现状和趋势及其对渔业生产的不良影响。6月中旬由于一个多月未下雨,且茶村靠边上游的4户网箱养鱼户又开始死鱼,技术人员在现场死鱼发现水色发黑,水中不断有气泡逸出,便断定是水质恶化引起死鱼。但养鱼户却坚持认为是上游有人毒鱼引起鱼的农药中毒死鱼,强烈要求县委县政府责令公安部门立案侦察毒鱼案件。两天后天下大雨古阳河涨水,死鱼再次得到缓解,人们认为是雨水稀释了农药而使毒性降低。经过多次观察和对鱼体的肉眼解剖,发现死鱼并无明显的中毒症状和致死病因,几年死鱼时间的惊人一致,证明水质恶化才是导致死鱼的真正原因。而造成水质恶化的原因则是由于栖凤大坝的建成蓄水,直接使栖凤湖变成了一潭死水,湖上游的县城、村庄等生活污水的大量排入、上游沿线农业用水的注入和工厂污水的排放,所有的好水、坏水、垃圾、有机残渣一同注进栖凤湖,又没法排出,任其在湖内腐化变质,同时,湖内网箱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精养网箱规模的扩大,大量的投投饵和用药,迅速促使湖水超富营养化和恶化变质。栖凤湖作为我县主要的水产养殖生产区,担负着库区移民生活来源的重责,如果对目前的水域环境不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任其发展下去,栖凤湖网箱不仅以后死鱼仍会发生并将越来越严重,而且会在不久的几年内,就能使栖凤湖变成底子完全是淤泥,水变得很浅,既不能进行网箱养鱼又不能种植作物的沼泽地,彻底断了移民的生活出路,

4.2 防控对策

我县栖凤大坝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栖凤湖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水位,既可以借此进行旅游产业开发,又能为广大库区移民从事网箱养鱼生产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然而由于栖凤大坝没有溢洪、鱼类游、排淤清库等通道的技术性缺陷,加之湖内渔业过度生产及上游环境的管理问题等因素影响。加速了栖凤湖水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如何改善栖凤湖水域生态环境状况现已成为栖凤湖的当务之急。也是促进栖凤湖渔业发展和防止网箱爆发性死鱼再发生的根本点。因此建议:

4.2.1 对栖凤大坝进行技术改造 要求大坝设计、施工单位对栖凤大坝进行技术改造,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大坝改造方案的可行性论证。改造后的大坝应留有溢洪道、鱼类游通道、清淤排淤管道等设施。同时,大坝还应具有定期清湖的功能。

4.2.2 加强栖凤湖上游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 一是对上游村寨及县城生活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尽量避免其直接放入古阳河。县城应在生活污水集中区域修建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池,上游村寨可以在生活污水入河段修建污水过滤沟。同时,在县城和村寨附近的古阳河道修筑矮坝,使河道形成1个或多个河潭,潭中种植水生植物并投放滤食性鱼类或水产动物,以达净化水质的目的。二是对栖凤湖上游工厂排放的废水进行控制和处理,实行排放量和成份含量控制,排放的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并符合排放标准。三是对上游沿岸农业投入物(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和医疗废弃物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和处理,尽可能的避免对河流造成污染。

4.2.3 科学合理规划和建设产业 根据栖凤湖目前水域生态环境状况,我们以为在产业建设上应作合理规划。合理的水产养殖规模并非水域污染的制造者,水能养鱼、鱼也能养水。要达到养鱼、环保两不误,就要首先对栖凤湖渔业生产进行重新规划,严格控制网箱养鱼规模,按照水产健康养殖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栖凤湖内精养网箱放养面积必须控制在300:1之上,也就是说每300亩以上水面才能放置1亩的精养网箱,即5m×5m规格的网箱27口,栖凤湖4800亩水面可以放置精养网箱432口。粗养网箱放置量应控制在1%以下,即湖内的粗养网箱量不能超过48亩,即5m×5m规格的网箱1296口,精养和粗养网箱总数不能超过1728口。同时要严格控制湖内拦叉养鱼生产规模,在湖内适量投放鲢、鳙、鲴等具有清洁水质功能的鱼类。严格控制水体中的生物总量。第三是科学划定网箱放置区域,对网箱进行规范化布局,以便于生产管理和疾病防控。第四是要加快对经济价值高、生产效益好、对水域环境影响小的水产动物养殖品种如翘嘴红、黄桑鱼等的探索试验工作。第五是要大力推行健康养殖和无公害生产技术和推广生物的、生态的鱼病综合防治技术,严格控制鱼药、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和投入量。努力克服渔业生产给水域造成的再污染。

参考文献

[1] 崔莹,等.水产养殖与渔业水域环境的关系[J].现代渔业信息,2006,(4):10,11,28.

[2] 刘松岩,等.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措施[J].安徽农业科技,2007,(23):58-59.

[3] 宋妍,等.淡水网箱养殖对环境的影响[J].水产科学,2006,(1):43-44.

[4] 安鑫龙,等.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及其生物修复技术[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9):10,5,7.

[5] 杨绪兴,等.养殖水域污染成因及其生物防治[J].中国渔业经济,2006,(5):39-42.

[6] 王福表.网箱养殖水污染及其治理对策[J.海洋科学,2002(7):24-26.

[7] 张建明,等.洞庭湖富营养评价分析及富营养化评价格[J].内陆水产,2006(2):43-44.

[8] 刘新宇,等.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J].中国水产,2006(12):81-82.

[9] 沈锦玉,等.光合细菌的鉴定、生长特性及其应用其用[J].中国水产,2006(12):83-84.

[10] 雷宇杰,肖克宇,等.水葫芦对水域及水产养殖的危害与综合利用[J].内陆水产,2008,(1):23-25.

[11] 李贵雄.养殖水体中“富氮”的危害及防治方法[J].内陆水产,2006,(6):20.

[12] 张小栓,等.我国水产养殖水污染成因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07(5):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