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环杓关节半脱位21例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环杓关节半脱位21例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单位:524500 广东省吴川市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黄康贵

【摘要】 目的 提高对环杓关节半脱位的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分析21例环杓关节半脱位的症状体征;所有患者均在表面麻醉下行环杓关节拔动复位术,同时服类固醇素和消炎痛2周。随访1~5年。结果 患者症状为气管插管拔管后出现声嘶,检查见声带固定,声带突高低不一。伤后一个月内就诊治疗20例,拔动复位后杓部对称,声门闭合良好,嗓音恢复正常。1例伤后4个月就诊者,多次拔动失败后,行甲状软骨板成形术Ⅰ型,嗓音得以改善。结论 病史及纤维喉镜检查可早期诊断环杓关节半脱位。关节复位术是首选治疗方法。类固醇激素及消炎痛在治疗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 环杓关节半脱位; 插管; 诊断; 治疗

环杓关节半脱位常见于气管插管麻醉术后患者。随着气管内插管麻醉增多,喉内创伤时有发生,以环杓关节半脱位最为严重。由于认识不够,不能及早诊治,常导致关节粘连和固定致永久性声嘶。对2000~2010年共收治环杓关节半脱位21例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1例患者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8~54岁,均有气管内插管麻醉史。原手术计为头面部9例,胸部1例,腹部11例。手术至就诊时间7~30 d 20例,平均21 d;4个月1例。症状包括拔管后即出现声嘶21例次,咽不适7例次,言语困难5例次,吞咽疼痛5例次,呛咳3例次,痰中带血1例次,无呼吸困难。就诊时,所有病例漏气声明显。间接喉镜及纤维鼻咽喉镜检查,患例声带固定,其中左侧11例,右侧10例;前脱位7例,后脱位14例;3例后脱位者声带固定于中间位,余18例患侧声带固定于旁正中位;声门裂呈不等腰三角形,杓部无明显红肿,双声带珠白色。前脱位者患者患侧声带水平略低于健侧,后脱位则高于健侧。

1.2 方法 用1%卡因表面麻醉间接喉镜下行环杓关节拔动,将喉钳的末端置入患侧杓状软骨外侧的梨状窝,深1 cm,前脱位者于发声时向后向上挤拔动杓状软骨。拔动后,声音略有改善。喉镜下观察,若杓部已基本对称,声门裂缩小,声带延长,则不再拔动。否则,一周后再予以拔动。

2 结果

21例中拔动1次9例,拔动2次8例,拔动3次3例,拔动4次1例。拔动后给类固醇激素及消炎痛口服2周。声嘶明显改善时间为最后一次拔动后的5~15 d。纤维喉镜检查,20例双侧杓部对称,患侧声带内收可达中线,声门裂完全闭合,20例中7例外展较健侧差,7例外展正常;另1例术后4个月就诊者,拔动5次后仍声嘶,杓部不对称,僵硬,嘱多说话,5个月后健侧声带仍无代偿,漏气声明显。于局麻下行甲状软骨板成形术(Ⅰ型),术后膜部声门完全闭合,软骨部声门留有缝隙,漏气声明显改善。随诊1~3年。20例行环杓关节拔动术者声嘶均消失,杓部对称;1例行甲状软骨成形术者发声时声门膜部闭合佳,但声带不能外展。

3 讨论

3.1 诊断 环杓关节半脱位是指杓状软骨环面在关节囊内失去正常解剖位置,但与环状软骨杓面仍有部分接触,一般为轻度的喉部损伤所致。环杓关节全脱位是杓状软骨与环状软骨完全分离,常由严重的喉部损伤所致。环杓关节半脱位一般常为气管插管所致,最早由Keman报道,是一种罕见的气管插管并发症,估计发生率为0.029%。Close等认为环杓关节前脱位是由于麻醉喉镜插入或上提时,挑会厌向前,拉牵杓会厌皱襞致杓状软骨向声门前方移位而脱出,或未看清声门,盲目强行插入导管,其尖端或通管丝误撞软骨所致。后脱位则与麻醉导管气囊仍部分充盈时拔管,造成杓状软骨向后、外移位有关[1]。

环杓关节半脱位最常见症状为声嘶,余依次为气息声,言语困难,咽喉不适,呼吸困难和发声疲劳。间接喉镜及纤维喉镜检查:患侧声带固定,声门闭合不全。多见于气管内插管麻醉后出现声嘶的患者,声带突高低不一,早期患者拔动环杓关节后,双侧杓部对称,可诊断为此病。

3.2 治疗 关节脱位治疗的理想效果为恢复关节正常解剖关系,并获得生理功能。由于环杓关节是由内衬滑膜的关节囊所包绕的滑动关节,损伤后关节腔出现水肿及纤维素性渗出,可造成关节固定,最早可在伤后24~48 h发生。虽然SataloA等综合文献中的26例环杓关节半脱位患者,有4例未行治疗的关节自行复位,其中2例声音改善,2例恢复正常。本组病例无一例自行复位。因此,笔者认为麻醉清醒后有声音改变者,应及时检查喉部,一旦确诊为环杓关节半脱位,若病情许可应及时治疗。Talmi等及Hoffman等也有同样观点[2]。最主要的早期治疗方法为关节拔动复位,其意义在于(1)使关节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2)使声带尽可能处于同一水平,减轻声门闭合不全;(3)具有诊断价值。可在间接或直接喉镜下进行,也有作者拔动后再行关节囊内类固醇注射。一般认为伤后一个月内复位效果较好。Sataloff等报道在伤后一年复位仍有效。本组21例伤后40天内复位(平均19天及拔动1~8次)获得疗效;1例伤后4个月,多次拔动无效,但可使两侧声带处于较一致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再行Ⅰ型甲状软骨板成形术有效。因此,一旦确诊为环杓关节半脱位,无论伤后时间长短,均可行环杓关节拔动复位术及辅以类固醇激素及消炎痛片口服,后者有利于关节腔消肿。环杓关节的晚期治疗,包括声带内注射、内移术或Ⅰ型甲状软骨板成形术,目的是使声门闭合。预防环杓关节半脱位关键在于规范麻醉插管操作,选用合适的导管及术中尽量避免过多搬动患者的头部。

参 考 文 献

[1]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465-466.

[2] 杨式麟.环杓关节运动障碍的鉴别依断.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88,23:171.

(收稿日期:201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