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隆德县退耕还林工程林药间作模式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隆德县退耕还林工程林药间作模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为了实现退耕还林能够“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在确保退耕还林建设生态成效的同时,又要充分考虑退耕农民的经济利益。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退耕还林通过在条件适宜的地区,采取林药间作的模式,在林下种植道地中药材,既解决了生态问题,又解决了退耕农户的收入问题,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培育找到了有效途径。该文介绍了退耕还林工程林间作模式的技术与管护措施,并总结其取得的成效,以供参考。

关键词 退耕还林;林药间作;宁夏隆德

中图分类号 S759.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181-02

林药间作是在造林地块中间作套种具有药用价值的小乔木、灌木或草本植物,形成林业立体种植模式,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2]。由于间作的中药村覆盖度高,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利于林木的管护,还能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建设中发展此模式,既解决了生态问题,又解决了退耕农户收入问题,有助于工程规范化管理,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培育找到了有效途径[3]。

隆德县位于宁夏六盘山区,境内分布着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3个区系的中药材,动植物资源丰富。县内有药用植物资源90科618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就有150多种。尤其是秦艽、柴胡、党参、大黄、小茴香、黄芪、甘草、黄芩等道地中药材不仅蕴藏量大,而且品质优良,有着传统的销售市场。辖区内适宜的气候、充足的光照、肥沃的土壤的和无污染的空气及水资源,为人工培育高品质绿色中药材创造了有利条件[4]。同时,隆德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多年来,群众有种植药材的良好习惯且热情很高,发展中药材产业潜力巨大。自2000年隆德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林药间作作为一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建设和治理模式,在隆德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应用。截至2012年底,隆德县发展林药间作面积8 000 hm2,占全县退耕地造林面积(1.64万hm2)的48.8%。

1 技术与管护措施

1.1 采取符合当地实际的林药配置模式

林药间作主要采用“8633”鱼鳞坑整地和漏斗状整地,栽植树种以落叶松、山桃和沙棘为主,间作药材品种以黄芪、甘草、大黄、秦艽、柴胡、黄芩为主,搭配水飞蓟、红花、板蓝根、独活等品种。2004年以前,林药间作模式造林株行距为2 m×3 m,行间套种2 m药材;2004―2006年,采取林带与药材种植带混交模式,即林带宽1.5 m,种植苗木2行,株行距1.5 m×1.5 m。药材种植带4.5 m,中间套种药材3.0 m。鱼鳞坑整地模式如图1所示,林药间作模式配置如图2所示。

1.2 构建科学合理的种植布局

在六盘山阴湿山区主要以黄芪、大黄、秦艽、柴胡为主,搭配水飞蓟、独活等;在北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主要以甘草、黄芪、大黄为主,搭配红花、水飞蓟、黄芩等品种;在河谷川道区主要以黄芪、甘草为主,搭配板蓝根、黄芩、独活等品种。

1.3 建立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

隆德县各地广泛成立了林下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对种植户进行统一管理。在合作社的领导和组织下,实现了统一进苗、购种,统一销售,大大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对资金不足的种植户,由地方政府与当地信用社协调贷款,与种植户签订合同,采取政府担保,种植户互保等方式,对种植户进行资金扶持。按照“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采取“企农联动”的方式,使种植户与西北药材有限公司签订种植合同,增加了种植户搞好林下药材种植的信心。

1.4 把林下种植纳入综合考评

县级林业部门派出技术人员负责林药种植的技术指导工作,对按时完成林下种植任务的干部核发年终奖。对因工作不力,不能完成任务的人员取消年终奖。同时,通过企业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规范农户的种植经营,确保按要求、按标准操作,确保种植出绿色无污染的药材。每年都组织一些种植户外出参观学习,扩大其见识,提高其种植水平,使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 取得的成效

退耕还林林药间作模式是隆德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一类比较独特的配置模式,符合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回报较高等特点,不但能够获得生态效益,而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中药材种植,调整了种植业内部结构,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中药材面积大幅增加

截至2012年底,隆德县退耕还林工程林药间作模式已达到8 000 hm2,由此带动全县种植的中药材面积达16 666.7 hm2,是2001年的8倍,中药材种植户达1.4万户。建成了一批以秦艽为主导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形成了以秦艽为主,黄芪、柴胡为辅的中药材种类架构。其中,“清凉河流域万亩中药材种加销一体化示范园区”还被列入自治区12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全县中药材总产值由2001年的2 800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8 200万元,农民人均药材收入由2001年的40元增加到2012年的140.4元,户均药材收入达6 000元以上,有效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此,隆德县先后荣获“自治区优质中药材基地县”、“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宁夏)中药材示范基地”和“全国农村中医药先进县”等殊荣。

2.2 药材企业在隆德生根壮大

先后引进和扶持了宁夏德邦、隆德康鲜、中山药业、宁夏明德等一批外埠企业,培育壮大了西北药材、国隆药材和万草灵中药材等县域企业,通过引龙头、建基地、拓市场、促营销,有力地推动了中药材产业纵深发展。企业年加工销售药材2万t,产值5 000万元以上。

2.3 完善产业链条,打造本土品牌

培育中药材专业合作社12家、中药材协会4个,发展农民经纪人38人、经营大户50户、中药材收购点14个;隆德县中药材协会创建了中药材市场信息服务平台、网络交易、电子结算等现代流通手段,推动本土中药材产品打入陇西、西安、亳州、安国、广州等专业药市。“六盘明珠”、“塞上六盘”和“隆珍杰”3个中药材商标已获准注册,其中隆德县西北药材科技有限公司的“隆珍杰”中药材商标被认定为宁夏著名商标。秦艽、柴胡、黄芪已申报六盘山道地中药材原产地认定。

2.4 科技推广、技术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2004―2012年,筛选出中药材种植主导品种――秦艽、黄芪、柴胡,并就其种质遴选和提纯复壮、良种繁育、耕地种植、林药间作技术进行试验研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开展了六盘山野生道地中药材秦艽、柴胡、铁棒槌的耕地种植、林药间作、天然林地补播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完成了科技部西部科技专项――六盘山区道地中药材野生资源修复与再生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实施了自治区重大科技攻关专项――六盘山区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建立了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标准的秦艽、黄芪、柴胡生产技术体系。其中隆德县西北药材科技有限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担的秦艽规范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子项目建成秦艽良种繁育、耕地种植、林药间作(GAP)示范基地1 784.3 hm2,预期在2014年底前通过(GAP)认证;依托国家科技部“六盘山地区中药材资源修复保护、再生技术开发与示范”科技攻关项目,建立了六盘山野生中药材资源集中修复示范区2 300 hm2,通过围栏保护、自然修复、人工补植、轮育轮采等方式,修复和保护秦艽、盘贝母、铁棒槌、野黄芪、款冬花等道地中药材100多种。

实践证明,退耕还林林药间作模式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生态环境,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发展林下经济,开辟农民增收途径、推进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

3 参考文献

[1] 余振忠.山阳县退耕还林工程林药间作模式效益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2] 房用,慕宗昭,蹇兆忠,等.林药间作及其前景[J].山东林业科技,2006(3):101,60.

[3] 王继永,王文全,刘勇.林药间作系统中药用植物光合生理适应性规律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3(2):129-134.

[4] 定明谦,白应统,定光凯,等.庆阳退耕还林林药间作模式初探[J].甘肃林业科技,2005(2):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