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水稻钵苗育秧机插新技术推广阶段性工作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稻钵苗育秧机插新技术推广阶段性工作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从主要目标任务、项目实施状况等方面分析了水稻钵苗育秧机插新技术推广情况,总结了对水稻钵苗育秧机插新技术的初步认识,并提出2013年的工作计划,以期促进水稻钵苗育秧机插新技术的推广。

关键词 水稻;钵苗育秧;机插;新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 S511;S23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086-02

按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合同书要求,宿迁市宿城区首次实施水稻钵苗育秧机插技术,通过实践及经验教训积累,不仅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也为该项目的继续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现将工作小结如下。

1 主要目标任务

水稻钵苗机插是新生事物,具有新的工艺和栽培技术特点,与目前大面积推广的毯状苗机插有明显的不同,为了解其特点、适应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需要通过实践进行论证、摸索,制定配套技术操作规程,编写培训教材,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为稻作栽培方式的改良及推陈出新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2 项目实施状况

2.1 钵苗育秧技术操作规程

2.1.1 播前准备。选肥沃的中性壤土田,于冬前或早春均匀施腐熟有机肥30 t/hm2及45%氮、磷、钾复合肥750 kg/hm2;施肥后连续机旋耕2~3遍,届时过筛备用(不宜在除草剂残留严重或重盐碱地取土)。秧田选择邻近大田的地块,要求交通和灌排方便。确保秧田平整,秧板宽1.4~1.5 m,沟宽30 cm,沟深10 cm;秧田与大田比例约为1∶70。铺切割网,作用是起秧时减少黏土量。播前对种子进行处理,浸种前选择晴好天气晒种,以提高发芽率和整齐度;药剂浸种时间一般不低于40 h,种子吸足水或破胸露白即可播种。

2.1.2 播期和播量。淮北麦茬稻区于5月18日前后播种,秧龄30~35 d。常规粳稻每穴播种7~8粒,每盘播种(指干种重量)90 g左右,大田用种量约52.5 kg/hm2;杂交稻每穴播种5粒,每盘播种(指干种重量)55 g左右,大田用种量约为33.0 kg/hm2。

2.1.3 秧田管理。秧盘放置后若倾斜不平,可以用长方形木板放在秧盘上站人踩平。铺好秧盘后灌足水,以后保持湿润,遇晴热高温天气尤其要注意每天补水。播后覆盖无纺布阻隔灰飞虱,3叶左右揭布炼苗,同时采用吡蚜酮或烯啶虫胺喷雾防治稻飞虱。播后覆盖薄膜的,齐苗后揭膜,若稻飞虱发生严重,可继续覆盖无纺布至3.5叶时,不盖无纺布要加强药剂防治。秧苗3叶左右视苗情长势上水施肥,一般施尿素90~150 kg/hm2。发现秧苗有旺长迹象或茎秆较细,可根据苗情、长势、密度酌情进行化控,一般于粳稻3叶时喷15%多效唑1.35~2.10 kg/hm2(杂交籼稻对多效唑敏感,用量降低为900 g/hm2左右)。秧田期植物保护以预防为主,重点防治对象是稻飞虱和纹枯病,纹枯病可采用苯甲·丙环唑喷雾,起秧前一定要坚持先防治、后移栽[1-2]。

2.2 已开展工作及费用支出情况

2012年宿城区连片实施水稻钵苗育秧机插8 hm2(小麦茬),产量8 400 kg/hm2,产量水平与毯状苗机插基本持平。对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及土地平整,基础条件明显提升。全部实现麦秸机械化全量还田及深松耕;统一实施植保专业化防治。开展技术培训,现有较为熟练的机驾维修及栽培技术员5名,为水稻钵苗机插推广和进一步发掘产量潜力打下了良好基础。完成了既定的试验示范任务,召开现场推介观摩会议2次。购置水稻钵苗播种机、撒肥机、专用秧盘、种子、肥料、农药、燃油、标志牌等支出10万元,育秧移栽管理用工2万元,会议、培训、考察、交通费支出1万元,合计支出约13万元。

2.3 推广实施效果

2.3.1 生育期。宿城区钵苗中熟中粳稻于5月底播种,全生育期约140 d,霜降前可以成熟收获,一般不影响下茬小麦种植。2012年钵苗育秧播种期相对偏晚,可以将播期提前至5月20日前后。以香优18水稻为例,播种量为22.5 kg/hm2, 5月28日播种,6月25日移栽,8月8日拔节,9月9日抽穗,10月16日成熟,全生育期140 d。

2.3.2 管理措施实施效果。项目区土质偏沙,肥力水平较低,施45%复合肥600 kg/hm2、尿素150 kg/hm2作底肥,分2次共施尿素225 kg/hm2作分蘖肥,施尿素225 kg/hm2作穗肥;虽然施肥量不少,但从田间水稻长势长相及成穗数看还不理想。秧田喷施吡蚜酮、烯啶虫胺各1次防治飞虱,分蘖期喷施阿维菌素+井冈·丙环唑+噻嗪酮防治病虫,穗期喷施稻·毒+咪鲜·甲硫灵+噻嗪酮防治病虫总体效果较好,草害防治尚有待加强。

2.3.3 秧苗素质比较。移栽前调查,钵苗秧、毯状秧均无分蘖发生,秧苗株高、出叶速度、叶龄、根系无明显差异,但茎粗差异明显,钵苗秧显著优于毯状秧,移栽后返青时间明显缩短。以香优18水稻为例,于6月19日移栽前调查,钵苗秧株高14.8 cm,叶龄4.4叶,茎基宽2.5 mm,根数11.0条,栽后4 d返青;毯状秧株高15.1 cm,叶龄4.2叶,茎基宽2.0 mm,根数10.7条,栽后9 d返青。

2.3.4 产量分析。钵苗机插秧株行距为14 cm×33 cm,穴数为21.0万穴/hm2,每穴苗数3.5根,每穴穗数10.3穗,成穗数216.30万穗/hm2,穗粒数163粒,千粒重26 g,理论产量为9 165 kg/hm2;毯状苗机插株行距13 cm×30 cm,穴数25.5万穴/hm2,每穴苗数4.7根,每穴穗数9.1穗,成穗数232.05万穗/hm2,穗粒数150粒,千粒重26 g,理论产量9 045 kg/hm2。说明钵苗机插秧素质好,返青块,单株分蘖多,穗型大;毯状秧用种量大,取秧量调节范围宽,同样栽秧450~525盘/hm2,栽插穴数、每穴苗数、成穗数均高出钵苗秧,仅每穗粒数偏低;2种不同育秧方式最终产量相近。客观地看,2种不同育秧方式,栽插基本苗悬殊很大,管理上又各具特点,并不宜简单进行类比,应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只要方法得当,即可夺得高产。

3 初步认识

3.1 钵苗秧一般性特点

一是用种省,秧苗素质好,移栽植伤轻,返青还苗快,分蘖成穗率高,不影响下茬作物生长。二是应用范围扩大。钵苗秧每盘448穴,密度相对较低,秧苗生长空间和秧龄弹性增大,可以将育秧时间从5月底提前至5月中旬播种,使麦茬稻能更多利用作物生长有效积温,熟期提前,为淮北杂交中籼稻机插秧提供了新途径[3-4]。三是钵苗秧受育秧及机械所限,移栽基本苗较少,为确保发足,宜在高肥水平种植,或采用生长旺盛的杂交稻。四是产量水平与毯状苗机插相近。五是钵苗机插秧作业效率约为1 666.67 m2/h,低于毯状苗机插效率(3 333.33~4 000.00 m2/h)。六是1 hm2秧田可育秧39 000盘,大田栽540~600盘/hm2,秧田与大田比例约1∶70。七是秧盘底部铺设切割网(窗纱),防止起秧盘时根系带土,不可忽略。

3.2 推广难点

一是一次性投入太高。插秧机17万元,播种机3万余元,需秧盘(525个/hm2×17元/个)8 925元/hm2,而水稻栽培属微利经营,个体群众购机推广有难度。二是秧苗管理要求高。塑料钵盘播种窝眼上口直径1.5 cm,深2 cm,每个窝眼底部虽有“人”字形裂隙,但吸水效果有限,在种子根未延伸透过盘底缝隙扎入秧板前,一旦遇晴热高温天气,水分散失极快,需要经常补水,稍有疏忽,短期内就可能造成小秧青枯死苗或成秧率大幅下降,必须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随时做好上水准备。三是起运秧过程中不能过量叠压,一旦植伤严重,机插时损伤脱落叶片会导致机械堵塞卡秧,严重影响作业效率。

3.3 钵苗插秧机需改进之处

一是插秧处切割清理装置易形成堵塞且清理困难,需改进。二是插秧机乘员仅1人,既驾驶又装秧,还要防止漏插难以兼顾,停机装秧则降低作业效率,实践证明,插秧机上需要留有装秧人员的位置。三是机插穴距宜缩小,以提高移栽密度。

4 2013年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示范推广钵苗机插秧25.33 hm2,品种以杂交稻为主[5]。二是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弥补移栽基本苗不足的缺陷,适当增加播种量,每穴播种7~8粒,单穴成苗不低于5株;育秧期适当前移,拟于5月20日播种;高标准整平秧田,秧苗管理宁湿不干,防止缺水造成萎蔫死苗;鉴于秧田期与水稻灰飞虱迁移期重叠,在常规药剂防治效果欠佳时,可考虑采用无纺布覆盖;机插时调至最小移栽穴距,尽可能提高栽插密度,缺株漏行的及时补齐;栽后重施分蘖肥,主攻成穗数,尽早搭起丰产架子。

5 参考文献

[1] 朴今顺.水稻机制钵苗育秧法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1990(2):47-52.

[2] 张洪程.钵苗机插水稻生产特点及其利用的核心技术[J].农机市场,2012(8):19-21.

[3] 徐凯,王骏.毯状钵苗插秧机现状及标准的适用性探讨[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2(5):27-28.

[4] 邴延忠,陈宗凯.水稻钵苗移栽机械化技术研发与应用[J].农机科技推广,2011(4):52.

[5] 赵昌娜,韩春洪,马福利,等.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方式的重大变革[J].农机科技推广,2011(5):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