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山地的精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幸福是在比较中产生的,此话不假。有人嘲笑贵州是穷山恶水,有人批评贵州没有文化底蕴。此言差矣,走遍大江南北,家乡的轮廓越发的清晰起来。如果说“十三陵水库”是皇帝们青睐的有山有水的福地,那这样的地,在我们贵州多着了。驴友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与大自然来个亲密的接触。西线、北线、东线、南线,奇特的山水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古朴多彩的文物古迹、宜人的气候(今年年初是个案),说起来是如数家珍。春暖花开之日,约三五好友到秀丽的花溪河畔骑自行车;夏日炎炎,在镇远古镇潺潺的溪流边品味农家小菜;或是放浪形骸,激流勇进于杉木河之间;或在侗乡黎平感受千人的侗族大歌的魅力……有很多的去处、很多种玩法,不怕辛苦的“背包一族”,更是设计各种新型线路,探索、发现,乐在其中。吾有一位在上海自办旅行社的好友,常“可怜兮兮”地诉苦,说她常“下乡”。因为她带的“外团”最是喜欢到贵州“乱窜”,在“多彩贵州”蜚声海内外之前,就曾带着包括《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记者在内的一拨拨“老外”,探访贵州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了。
有一年夏天,我沿都柳江而行,两岸从林郁郁葱葱,江水蜿蜒秀丽,村村寨寨是古木参天、绿荫蔽日、幽雅迷人。驱车赶往世界闻名的“最后的部落”从江岜沙苗寨,一袭黑色土布衣服,一管神气的猎枪,一个怪异的发髻,岜沙男人独特的造型令人有恍如隔世之感。在诧异于族人举行“镰刀剃头”成人仪式的娴熟技艺之时,更令人称奇的是岜沙人的“树葬”。每当有新的小生命降临,亲人就要为其种一棵树,伴随着孩子在人生的酸甜苦辣中历练和成长,待到人老故去之时,人们就为之举行一场简朴而隆重的“树葬”,把这棵树砍来做成棺材,之后在埋葬他的地方再种一棵树。在没有过多的悲伤、没有喧闹的场面,岜沙人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到了再生和延续。阳光从密密的树荫里投射下斑驳的影子,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沉下心来,似乎真切地感受到了岜沙人和树之间的微妙关系。虽然距县城只有8公里,岜沙人却以一种悠然的姿态,超然于世外,过着男耕女织怡然自得的生活。
离开岜沙,我们来到了从江占里侗寨。森林葱郁、溪水潺潺,时间操着从容不迫的步伐缓缓流过。翻开占里50多年的历史,有两项奇迹令人叹为观止:一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几近为零,二是刑事案件发生率为零。“一株树上一窝雀,多了一窝就挨饿”,在占里人的俚语里,有着原始而质朴的生育观念。据说,清朝中期,伴随着人丁的逐渐兴旺,寨里便经常发生因土地和林木砍伐等闹矛盾的事情,器械相见的社会治安问题日渐凸现。于是,德高望重的寨老吴公将全寨人召集到鼓楼下,立下寨规。规定占里的人口不能超过160户,人口总数亦不能超过700人,一对夫妇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如有违规者,轻者将其饲养的牲畜强行杀掉烹煮给全寨人吃,重者则将其逐出寨门。以严厉的族规为约束,在占里几乎98%的家庭里孩子均为一男一女,世世代代保持着生态的平衡。
一泓清澈的小溪从错落有致的侗家楼前流过,我呆然而坐,那丛林掩映中的吊脚楼、那山寨中袅袅升起的炊烟、那孩童纯朴的笑容……总是让人很放松。
岜沙苗寨独特的“树葬”,占里侗寨的“一男一女”计划生育村,令人称奇。透过这些看似神奇怪异的现象,听当地同仁讲述苗族同胞无论男女老幼都有植树护林的优良传统,高价也不愿卖树的故事。顿时大悟:在我们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今天,其实,我们的少数民族祖先早就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寻访黔东南各寨,你会惊奇地发现,这里的人们都有着亲近自然、崇奉万物的朴素的自然环境保护意识,并以乡风民俗活动为载体,历久弥新、世代传承。“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的幸福,来自于这些山地的精灵,对大自然有节制的开发。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贵州“真山真水”的原生态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