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音色、音质、音量在声乐审美中的特性差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音色、音质、音量在声乐审美中的特性差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用哲学观点及思维方式对声乐艺术中的音色音质音量进行了分析思辨,对其中所包含的不同元素及相互关系进行剖析,揭示了三者在声乐审美中本质的特性差异。

关键词:音色;音质;音量;特性差异

音色和音质可统称为嗓音。嗓音特色多半是先天的,但后天也是可以改善的,音域低的不见得是低音,音域高的不一定是高音,起决定作用的是音色和音质。如果用事物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来分析认识声乐中的审美特性及发声规律问题的话,他们在诸多方面都有共同类似规律。但作为艺术审美的内在气质,在音色、音质、音量等方面的特殊性问题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1 音色在声乐审美中的特性及在声部上的差异

1.1 音色在声乐审美中的特性分析

音色是由物体的振动状态决定的,不同物体的振动状态决定了它的泛音及波形不同。音色具有塑造人物角色与性格的表现力,在我国京剧及其他地方戏中,生、旦、净、末、丑,不同的角色的声音的约定性是较为严格的。不同角色单凭唱腔的音色就可以分辨出来。音色也是一种表现情绪变化的综合因素,在歌唱中,不同的音色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演唱过程中不同音高的音色也会给人不同的感受,高音的音色具有紧张、激动、积极、增力的效果。低音的音色具有松弛、平静、消极的情绪特征。在声乐作品中,不同内含的风格都包含着不同情绪,需要采用适当的声音音色进行比较表现。

1.2 音色在声乐声部上的差异

(1)男高音是男声部中最高的一个声部,其发声规律是在混声区的发声基础上,具有向头声区发声音域扩展时功能逐渐增强的趋势,声区结构特别明显。男高音音色高亢、嘹亮、奔放、善于表现赞颂奔放的感彩,变化丰富,表现力强。(2)男中音声部发声,具有在混声区发声的基础上,向上(即头声区)和向下(即脑声区)两端扩张发声的规律,其音色厚实、坚实、圆润、宏亮,和声效果也处在最佳状态。善于表现坚实、深切的感彩。(3)男低音声部的发声规律是:在混声区的发声基础上,具有向胸声区发声音区音域扩展时功能逐渐增强的趋势。音色是以较强的胸腔共鸣效果为基础色度的,则整个音域的音色体现出宽、宏、沉、深、阔的特色。(4)女高音声部的发声,是在混声区的发声基础上,具有向头声区发声音域扩展时,功能越增强的明显趋势。整个发声音域的位置较高,在音色上具有明亮、清新、激情的特色,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5)女中高声部的发声规律是:在混声区的发声基础上,具有向上头声区向下胸声区扩展的发声特点。泛共鸣的谐和控制较佳。它的音色柔和、圆润、丰满、深情,具有深厚的感彩。(6)女低音声部发声规律是在混声区的发声基础上,具有向胸声区发声音音域扩展时功能逐渐增强的趋势。谐和共鸣中下部分共鸣效果较好,音色深沉,坚实而浑厚。女低音较少见。

2 音质在声乐审美中的特性及在声部上的差异

2.1 音质在声乐审美中的特性分析

音质是声音的本质,是决定发声效果的关键。气息的深浅,音域的宽窄,共鸣的明暗,音量的强弱,都是表现在嗓音上,都表现出不同的音质特色。音质好坏既取决于先天发声器官的构成,也取决后天的发声训练,通过练声逐渐达到改善音质的目的,从而增强声音的美感效果。也就是说即使有好嗓子也需要很好的训练,才能达到音质美的目的。如有的戏曲演员可以通过练声改变发音体而改唱歌就是这个道理。这说明人的音质造型能力是具有可塑性的,利用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的音质,我们国家很多著名歌唱家及成名的歌手都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练习从戏剧演员成为著名歌唱演员。

2.2 音质在声乐声部上的差异

(1)男高音在混声区域发声中,其泛音是在偏重口、鼻腔共鸣的基点上组成的,而头腔部的共鸣始终保持稳定的状态。在头声区的发声中,其泛音共鸣是以头腔共鸣、鼻腔共鸣、口腔共鸣、喉腔共鸣、胸腔共鸣的次序,明显地由强至弱谐和而组成的。(2)男中音在混声区的发声音域中具有特别良好的功能,能够很好地把握五个共鸣部位的共鸣特色,按恰当的比例组合起来,形成悦耳的谐和共鸣。(3)男低音声部在混声区发声时,泛共鸣是以头腔共鸣、鼻腔共鸣、喉腔共鸣、胸腔共鸣的次序由弱至强的谐和组合而成的。在混声区的发声中体现了男低音声部下部共鸣效果强于上部共鸣的效果的特点。在胸声区的发声中,这个特点尤为突出明显。(4)女高音声部在混声区发声时,是以胸腔共鸣、喉腔共鸣、口腔共鸣、鼻腔共鸣、头腔共鸣的次序由弱至强地按比例组成的。在高音的头声区发声中,这个倾向更为明显。(5)女中音很善于控制三个声区的发声特点,尤其是处在整个音域中段的混声区,在发声时功能最强,和声感觉与音响色彩最佳在混声区音域发声时,女中音能充分发挥五个共鸣部位的共鸣效果,并能在谐和状态中自如的统一起来。(6)女低音声部在发声中的泛音共鸣时,上部共鸣相对较弱,而下部共鸣较强。在混声区音域发声中,其泛音共鸣是以头腔共鸣、鼻腔共鸣、口腔共鸣、喉腔共鸣、胸腔共鸣的次序由弱渐强的功能状况谐和而成。

3 音量在声乐审美中的特性及在声部上的差异

3.1 音量在声乐审美中的特性分析

音量被称为力度、音强,它是由振动体的幅度决定的一种听觉属性。每一首歌曲的旋律往往都是具有较为丰富而细腻的力度变化。力度是音乐审美中的重要表现因素,不同的力度的演唱声音具有不同的表现性质的作用。

3.2 音量在声部上的差异

(1)男高音在胸声区音域的发声音是较弱的,而在混声区与头声区的发声过程是具有稳定的规律性,即随着音阶上行音量也随之逐渐增强,力度也增大。(2)男中音声部在其整个音域上的发声音量均较大,除了三个声区间的两个换声点过度的发声外,在整个音域中的混声区发声效果特别均匀和谐且有力度,高音区和低声区发声时音量也很强。(3)男低音声部由于音质的特征,头声区音域的发声音量较强,并且很难控制。混声区音域中的发声音量较大,除换声点的音符发声音量稍弱外,胸声区的音域中发音量也较大。(4)女高音声部上在音量上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除了混声区的换声点#f外整个音域中的发声音量是随着音阶上音符的升高而相应增强。在头声的音域中,发音最强,胸声区较弱。(5)女中音由于发音中能使全部位的共鸣空间充分发挥其共鸣作用,故相对来说音量较大,音响色彩也较为丰富。混声区如此,其他两个声区也如此,因此,女中音发声时三个声区的统一效果较好。(6)女低音声部在发声时具有稳定的规律性。除头声区因发声功能较弱的缘故音量较小外中音区和低声区音量较强。在胸声区与音以下的发声中音量稍有减弱。

美声学派追求美好的音色,它的格言是,追求音色与音质、音量就会自然出来。音色与音质在概念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一定的区别。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提升声音的品质,达到优质的嗓音,高质量对音色进行调节符合不同声乐作品对声音音色的不同要求。经验丰富的歌唱家能够在不同的作品或同一首作品的不同段落和乐句里让音色变化,使歌曲的表现力大为增强,使艺术形象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 王蒙.音色、音质、音量在声乐审美中的特性[J].艺术探索,2005(5).

[2] 淳于金章.美声唱法与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3] 李建民.论声乐演唱中的音色与音质问题[J].艺术教育,2005(6).

[4] 赵丽娟.浅析声乐教学中的突出问题音质与音量[J].戏剧之家,2009(3).

[5] 乌雅评.浅谈造成歌声的音质与音量变化的原因[J].青年文学家,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