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武当犹龙派太极功理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武当犹龙派太极功理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犹龙派太极拳,又名“隐仙羽化犹龙嫡派太极拳”、“七星太极拳”等,当地人为区别于其他门派太极拳则称之“龙形太极拳”。该拳据说是武当山道士张三丰根据《易经》太极阴阳变化的理论,及观看蛇鹊之战的经过,以蛇缠鹊啄开合之机,蛇形鹊跃辗转飞腾之意,悟出此拳。

清光绪年间,武当山道人培元尘(也有作裴远臣),道号元辰,来到北京,走访了司新三,并以高超的拳艺将司点化。司新三名世铭,字新三,是清末民初的武术名家,人称南侠司新三。他曾在清端王府中管过文案,后来隐居。司新三羡慕培元尘的拳法,即将培道人请到府中,朝夕相处,执弟子之礼。司的虔诚,使培深受感动,遂将此拳之精华尽授司新三,并再三嘱咐:“该拳派乃武当正宗嫡派太极拳,你要发奋练功,细心领悟该拳之奥妙。该拳只单传独授,今受老师之命授你拳法,千万不要外露,更不能轻易传人。切莫将该拳滥传,要慎重择人而授。”待司新三掌握该拳真髓精义后,培道人却不辞而别,飘然离去。司新三得此太极真谛,如虎添翼,功力倍增。同时,司新三谨遵师之嘱,一直没有将该拳外露。

犹龙派功法主要内容有《天罡金蟾行气十三桩周身法》、《四厢六十四式犹龙派太极拳功架》、《奇门行功》(俗称“行门子”)、《中盘七星拳功》(又名《大乘功法拳》)、《塍蛇缠藤功》(此功为捏藤缠绕之功)等,其主要兵器有《天罡二十四式双手战剑》、《子龙十三枪》、《八门九宫六十四式青萍剑》等,其中《二十四式双手战剑》是古传剑法,早在明代就被茅元仪先贤收录,被认为是失传的古代战剑,其实该剑法并未失传,现在犹龙派门中秘传,鲜为人见。

犹龙派太极拳,不同于现在流传的各派太极拳,其练功方法和技击用法都有独特之处。曾有人形容该拳:武当太极一条龙,忽隐忽现在云中,张牙舞爪海底月,摇头摆尾显神通。该派有太极拳功架“四”六十四式,也就是四路练功架。为何以“厢”称之此拳?玉蟾道祖曰:“气是添年药,心是使气神,若知行气诀(息字),使可得仙人。”即先天一气化为阴阳二气,乃后天呼吸之气,所练之气是后天返先天之气。一动一静,一呼一吸为一息,即一气也。绝非平常口鼻呼吸之气,更不是简单的深呼吸,而是所练“肾间气”整套拳架要始终培养气口的呼吸法。即:吸、提、引、倚。操练四拳功架时要以心行气,以气润身,呼吸定息,神意根宗,摩肩蹭背,偃月形中,缠绕捻拧,抻筋拔骨,忽大忽小,无外无内,忽高忽低,随势练桩,团圆紧凑,往返折叠,手如有物,气力合一,足随手运,圆转自如,一动全动,周身一家,婴娃抱肋,胎含气长,吸提引依,气旋喉腔,一气呵成,仔细揣摩,不可用强。在练功过程中,不但全身肢体要进行自我摩擦生力,而且五脏也要摩擦叫力。看过该拳表演总会给人一种神韵美的感觉。

该拳功架中有懒搭衣式、双按式、蛇盘式、犀牛望月式、红娘照镜式、七星抱刀式、倒扎枪式、老熊捕蝉式、壳地龙式等,各有妙处,与他派有别。整个功架在套路编排上操练有序。功架中懒搭衣式是该拳开式之架,称为母架,是该拳中精华。后人曾总结赞曰:“世人不知懒搭衣,左搭右搭曲中伸,搭中寓曲何人晓,曲中寓插知者稀。当中分歧如剑阁,头为中锋主玄机。千变万化由我运,五步七星定根基。曲伸开合随意往,动人消息在舌间。青龙搅起海底水,心中真气在盘旋。须有一诀要牢记,曲肱而枕是会家。”该拳功细练智长,不论大身法或小转关更独具特色。一套太极拳功架即有九种练法和变化,这九种练功架是方大架子、圆小架子、硬架子、轻架子、快架子、慢架子、松架子、紧架子、中定架子,尤其注重身形气口的练习。该拳有定式八法:提顶、圆裆、含胸、拔背、塌肩、沉肘、撑膝、坐胯。练功行拳的十三字要诀是:松、软、慢、缠、绕、裹、捻、拧、定、离、奇、闪、转。在操练动作姿势时如切,如琢,如磨。处处磨棱去角,把自身肢体抱在一起,先求紧凑,后求开展。内要留意,外要用意。一式一桩如神雕意刻的塑像,形死而神活。在动作中有的身斜、式斜,是斜南吊北的姿势,是斜中寓直,偏中寓正,外斜而内正,是外紧而内松的练功方法。在折叠中松缠软绕慢中裹,抻筋拔骨拧中捻,外练筋骨皮肉,内练五脏神气。求处处单轻,从不稳中求稳,从不舒服中找舒服,从不自然练成自然。整套“四厢”拳功架操练起来近一个小时,汗流而不喘。有人称之为功夫拳,也是此理。无恒心、无信心练此拳是不会有收获的。有外太极三字诀讲道:“太阴形,偃月牙,三字诀,上下插,颠与倒,不离家,出乎此,乱如麻。”因此练功行拳绝不能脱离此三字诀的规矩。练习功法要求三条线,即两足内扣,足尖翘起,要踩一条线,折叠上下一条线,发劲顺肩一条线。练功过程要练式、练气、练机、练理,即以理造式,以式运气,借气以生机,行机以达理,循环往复,达到全面锻炼,而又练有所归,姿势虽变化万端,则理为一贯也。

该拳体用完备,注重技击,非常讲究手眼身法步的运用,不疾而速,不行而至,随感而赴应。攻守交战时要心静、身灵、气敛、劲整、神聚,即是披身有法,玄妙内藏。以开合升降提举吞吐为八诀,以离连粘随牵拨合进为八式八法,更有离连随等秘传身形八法。离即粘,离中粘,粘中离。该派与其他门派的主要区别就是:不提倡太极推手的训练过程。张振之先生和先父张鸿逵则更是反对推手的练习,他们一生中虽没有练习过推手,但动手试技仍能发人丈外。张振之曾言:“推手长久容易找手,习惯已成难改矣。如戏台比试,见手才能化能发,一旦敌手藏匿就会无所适从,有害而无益也。试想双方交战攻守谁能给你搭手推手机会,任你推来推去,吾拳体用一致,练体为用,而动则无定式,动静虚实也绝不会体现在一点上。谁知吾拳有动之不见其形,一触即发之妙。”何况在任何太极拳谱中也找不出推手二字的记载,揭手和打手绝不是推手。以推手练习作为技击方法来说教是狭义的。太极拳讲求的造诣也并非是靠推手才能够获得,关于推手即是走架,走架即是推手的理论是否全面,太极拳术中有很多技击方法在推手之中并没有体现出来。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谈。

司新三先生在该派《艺学纲领总论》中讲:“心为主帅眼蓝旗,开路先锋手最宜,两脚出没如兵器,五营头肩肘胯膝,身似阵图与队伍,步称坐骑岂支离,若知号令何由起,法动身随贵及时。”该拳动手交战时,出手不见手,拳到身要拥,动之不见其形,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大无外小无内,其刚不折,其锐无比。其转无间,见隙而人。平常练功时老师注重拆拳喂招,引手领招之练习。要求彼发我接,我发彼接,待懂劲之后,设假像假招引手领招,练之纯熟即无一定招式,无形无象,全体透空。完全是随机应变,顺其自然。动手交战时心意气力四者不可缺一,心到则意到,意到则气到,气到则力到。一动全动,一发全发,周身一家。静如处女,形如捕鼠之猫,行之猛虎下山,动之雷鸣闪电。行门踩步,走奇踏中。发手放劲如角弓反张,吃手管步人磁石吸铁,一搭即缠,一发即弹。出手见红,瞬间见高低。这些都是本门的技击特点。

总之,练拳更要懂得它的规矩和道理,下苦功夫,道归善悟,更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文修武备,文能得武方能称其大成。所以有理恭习开智慧,无理痴练老亦非,入门引路需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须向自身求造化,得心应手出自然。犹龙派太极拳是较古老的优秀传统拳种,现练此拳者屈指可数,需更进一步挖掘整理。(责任编辑 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