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原味洱海300年桨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原味洱海300年桨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白族人杨六斤正在洱海上捕鱼。杨家世代生在洱海边、长在渔船上,早已习惯了洱海的风浪

>> 月下桨声 贺岁声中的年味 洱海自家鱼三味 原味 桨声灯影共论文 桨声灯影小清河 桨声花影等月来 和孩子一同过原味中国年 祁连山下的原味年 “原味”与“原胃” 桨声灯影里的硅谷 桨声灯影中的革命 桨声灯影游东昌 秦淮河上寻桨声 桨声灯影里的凤城河 桨声灯影里沿波讨源,禅机处处 皮划艇:悸动的桨声 桨声灯影里的西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灯火 鸬影桨声漓江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医学 > 原味洱海300年桨声 原味洱海300年桨声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普艺")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白族人杨六斤正在洱海上捕鱼。杨家世代生在洱海边、长在渔船上,早已习惯了洱海的风浪。 杨六斤和他的鱼鹰们

半夜醒来,周围黑成一片。这种纯净的黑暗使我一时不知身在何处。听见不远处此起彼落的鼾声,才想起是在老渔民杨六斤家的渔船上。头天晚上,老杨把船舱收拾了一下,让我挨着锅灶睡下,他和妻子张四姐睡在仅一块竹板相隔的另外一个小船舱里。那是他们在船上的“卧室”,很紧凑,只能容两人平躺,脚刚刚可以伸直。他们每年最少有八个月是睡在这小船舱里。老杨家在大理的沙村有一处讲究的砖瓦房,不过那里对他们来说就像一个设施齐全的旅馆,水上生活实在累了才过去待几天,再有就是来了亲戚朋友要往那边带,我是第一个执意要在他们船上的家留宿的客人。

杨六斤家是洱海周围有名的捕鱼世家,传到他这代,至少也有三四百年历史了。他小学毕业后没考上中学,正式子承父业做起了渔民,那年他刚满十三岁。

八九点钟,老杨一家吃完早饭准备开工。我和老杨夫妇一条船,他们的儿子儿媳一条船,几十只鱼鹰肩并肩站在船的两侧,用四个趾头紧紧抓住船舷。鱼鹰趾头间有黑色的蹼,可以帮助它们抓稳东西,下水时又会成为有力的桨,使它们在水中的速度像箭一样快。

小船悠悠向湖心划去,老杨用一些稻草套住鱼鹰的脖子,轻轻系上扣,防止它们把捉到的鱼吞下去,随后就把它们赶下水。鱼鹰一到水里就愉快地撒起欢来,或拼命扇动翅膀,水花溅得到处都是,或是一个猛子扎下去,一分多钟才露面,再露头时有的嘴里已经叼着鱼。鱼鹰的羽毛是不防水的,这反而有助于它们下潜,吸满水分的羽毛能增加身体重量,从而潜得更深。 白族祭洱海。面对万顷碧波,老人们念起经来。船行多远,她们就念多久,直至将心中的感激和企盼都念完。

鱼鹰在水里玩耍的时候,老杨在船上微笑地看着它们,眼睛里有父亲般的慈爱。这些鱼鹰刚刚换完羽毛,正是最漂亮的时候,眼睛由褐黄变成翠绿,头上的毛变成白色,身上的毛黑白相间,黑得发亮,白得耀眼。鱼鹰也有勤快和懒惰之分,勤快的每次捉鱼都来回跑好几趟,懒惰的有时一条鱼也抓不到。打完一场鱼,老杨都要用小花鱼犒劳鱼鹰,勤快的鱼鹰总能最先得到奖赏。鱼鹰一次只能喂个半饱,吃饱了就没有抓鱼的动力了。

老杨家的午饭很简单,一般是冷饭就点咸菜,或者是凉拌米线、豌豆粉等,吃完马上再出发捕鱼。老杨还带着四五条网,船划到深水处,估摸有鱼了,就慢慢把网一条条撒下去。现在湖里的鱼少了,只靠鱼鹰捕鱼,时间势必要延长,鱼鹰会很累,可能还会生病,老杨心疼,就想了这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四五月份的鱼最肥、最多,常常鱼鹰、渔网双丰收,这种时候全家就高兴得不得了。“不过,用渔网捕鱼还是没有鱼鹰来得快,有些时候还会挂空网。而每次带鱼鹰出来,只要不是风浪太大,多少都会有些收获。”说到捕鱼,老杨的心还是偏在鱼鹰身上。张四姐常对外来人讲起他家鱼鹰的一次“壮举”:有一年,大概是四五月份,他们把鱼鹰带到了沙坪,那是洱海水草最肥美的地方之一;鱼鹰下水不一会儿就发现了一条大鱼,所有鱼鹰立刻围拢来,追了十多米,硬是把鱼围到了船边;老杨一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鱼弄上船,到岸上一称,足有一百多斤重。“十多年前,一天打个几百斤鱼是常事,这些年,打到百十斤鱼要算菩萨保佑了。”

收工了,老杨总是先让鱼鹰吃个饱,然后把它们赶上岸,让它们晒太阳、梳羽毛、自由地走来走去。张四姐忙着给鱼过秤。通常老两口一天能打一百来斤鱼,少的时候五六十斤,也有两三百斤的时候。他们二十多岁的儿子和儿媳打得就少些,每天只有四五十斤左右。每次过秤时,儿子总是抓抓头,不好意思地说:“姜还是老的辣!”而父亲也总是拍拍他的肩膀说:“年轻人,不要急,你有的是学的时间,我和你妈老了,今后还得靠你。” 杨六斤带着鱼鹰出海。他家祖祖辈辈饲养鱼鹰,与鱼鹰的感情如父子般深厚。

过完秤,张四姐和儿媳妇把鱼拿到附近村子的集市上去卖。附近的人都知道他家的鱼是鱼鹰捕的,是地地道道的洱海鱼,又鲜又甜又环保,鱼到了集市上总是一抢而空。别家的鱼五六元一斤,他家的鱼能卖到七八元。收摊后,张四姐照例要买几十斤小花鱼回去,鱼鹰是不能亏待的。

杨六斤老两口每年捕鱼的收入一万二千元左右,扣掉买小花鱼的三四千元,还有七八千,他家在沙村还有一点地,“只要好好计划,日子可以过得好好的。” 在最细节的琐事中看见故乡

我用了三年时间拍摄老杨的船上生活,记录下太多画面,比如:鱼鹰捕鱼时老杨用船桨奋力敲击船板指挥的瞬间,鱼鹰集体作战时灵动机敏的身影,后来,我已经能够在与鱼鹰对视的时候,从平时无比锐利的眼神里读出羞涩。

老杨很欢迎我上他的船,但不明白我为什么要拍他,大理最美丽的不是风景吗?我试着解释:雪山大海,世世代代的摄影人都可以拍,但本民族的生活,才是我的根之所在,我最熟悉、最敬佩、最有感情的人都在故乡。

1990年我到北京新闻学院学习了一年,开拓了视野,再回到大理,我的感受不一样了。大理没有北京那么规整的马路,也没有那么多楼房和密密麻麻的人群,生活水平不高,粗茶淡饭,马车布衣。但这里的人朴实,去到哪儿都能看到发自内心的笑容,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幸福指数相当高。我那时特别喜欢交朋友,天南海北的人都交,尤其喜欢和洱海周边的渔民打交道。俗话说,朋友在哪里,故乡就在哪里。后来去了昆明,我的心还是在大理,每年都要跑很多趟,感觉从来没有离开过。美国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过:“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一个纪实摄影师,贴近拍摄对象才能拍出生动的照片。再后来,我每年大概有半年会在大理和周边行走,深入到白族人的日常生活中,深入到最细节的琐事中,和他们共喜共悲。

在我眼里,风花雪月是大理的外在,是大理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地域性标志。对于我们本地人来说,一方面是在这种美的环境里面享受生活、陶冶情操,另外一方面又是抛开浮华,踏踏实实地过接地气的日子。就拿杨六斤一家来说吧,他们生活在洱海边,生活在风景里,但好风景不能当饭吃,他们还是要捕鱼为生。开海的季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淘生活,养娃娃,日子充满艰辛。好在大理人天性乐观,善于以苦为乐,苦日子过着过着就有甜的滋味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大理给予当地人的,不仅有自然的美景,还有更多生活的智慧。

TIPS

跟随摄影师寻找原味大理

以前,走进大理的城门,人们就在道路两边晒太阳、养花,街道宁静,小城安详。如今大理成了旅游胜地,街边换成了商贾叫卖,喧闹繁华。

想体会原味大理,这些地方不可错过:

剑川县:位于滇西北横断山中段,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北大门,唐宋时期是南诏大理国扼守其北方门户的军事重镇。民族建筑保存相当完好,民风淳朴。剑川古城有600多年历史,剑川沙溪的寺登街,与北京的长城、陕西的大秦宝塔一起被列入世界101个濒危建筑遗址。

云龙县诺邓村:地处横断山南端澜沧江纵谷区,这里有千年白族村,世代做手工盐,游客相对较少,环境清雅,不那么拥挤。

洱源县:位于大理市北,是洱海之源,白、汉、彝、回、傣等23个民族杂居,当地的温泉非常不错,玩累了可以享受一下。

此外。漾濞、永平、弥渡、祥云、云龙也是不错的大美之地,自然、人文景观都非常丰富。

白族节日精华之选

在大理总能遇到无数外来旅行者,他们拍摄的大理特别美,但深入的不多,就像面对一个漂亮姑娘,多数人只关注她娇美的面容。要了解大理的奥妙,可以深入到大理人的日常生活和节庆之中。大理白族节日很多,下面两个最为精华。

本主节:又称“迎本主”。本主崇拜是白族传统的民间信仰,白族地区几乎每个村寨都有本主庙。本主是神也是人,在白族的神灵体系中,他们既主宰人的命运,也有人的七情六欲。迎本主和祭祀本主的活动是白族人一年中的大事,祈年求丰,载歌载舞,营造出人神共娱的欢快气氛。

绕三灵:白族主要的农事节日,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人们希望通过虔诚的祭拜,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祈祷阖家平安。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刚好是种植水稻的农忙节令之前,天气和煦,山川秀丽,白族不分男女都插花戴朵,身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携带祭祀用具和食品、炊具等,从四面八方赴会,尽情歌舞,通宵达旦。

欧燕生,白族,出生在北京,1957年随父亲调回大理,在大理生活了十多年后,随父母到昆明,现就职于云南民族出版社。长期行走于大理,拍摄白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