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九童:心怀月亮梦想 追逐太阳人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九童:心怀月亮梦想 追逐太阳人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他曾是一个被医生诊断为“可能终生弱智或不会行走”的孩子。一路跌跌撞撞,在27年的生命历程中他留下的足迹让不少同龄人难以企及:即将获得博士学位,著述三百余万字,多年投身残疾人公益及理论研究……

他同样是一位有态度的年轻人。在不断与命运抗争的27年中,幸福于他,不仅是“有追求,不卑怯,每一天都有希望”,同时还意味着“让他人感受快乐,在奉献中创造生活”。

因出生时难产缺氧,张九童生下来不会哭也不会吃,随即被诊断为脑瘫,大夫说:“这孩子将来,一是可能弱智,二是可能终生不会行走。”

面对抚养还是放弃的艰难抉择,父亲张进生坚定地说:“我们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创造生命的奇迹。”为此,家人特意给他起名叫“九童”。“九”在古语中是最大的吉利数字;“童”则希望他将来无论遇到什么挫折,也要永葆童心,永远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由于腿部僵硬,张九童直到3岁才迈出了人生第一步。在此之前是反复的练习: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尽管膝盖上绑着母亲特制的厚棉垫,但仍被磕得鲜血直流。小九童安慰母亲:“到我上学的时候,膝盖就会变成钢板了!”

1995年9月,张九童背起书包,踏上了艰难的求学之路。写字,对别人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却让张九童费尽气力。由于双手的肌张力极高,九童只能使劲用手攥着笔,胳膊因过度用劲鼓起一块很大的肉包,可手指却仍旧没什么力量,一分钟最多写几个字。一次,母亲实在看不下去了,代他写了几个字,他硬是含泪用橡皮狠狠地擦掉。此后,别人1小时完成的作业,他至少需花费4个小时,但小学6年没落下一次作业,手上先是磨出血泡,最后结成厚厚的茧子。

对自己的身体,张九童曾一度乐观,期待某一天突然变好。他憧憬着军人梦和篮球运动员梦。小学五年级时,他甚至写下新世纪愿望:和同学一起奔跑在赛场上。

直至初二时,父亲和他进行了一场正式的谈话,告诉他真实的身体状况。“当时犹如晴天霹雳,原来我是这样的,开始真正意识到残疾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张九童说。

短暂的消沉过后,在家人的鼓励下,张九童比以前更加乐观和坚强。一个简单的系鞋带动作,他拆分为两步,第一步练习了上百次,第二步练习了上千次。这种决不放弃的韧劲让他学会了投篮、打乒乓球和打羽毛球。

张九童还学会了使用电脑,尽管只能用两个食指敲字,一分钟最多能打30个字,但电脑还是为张九童插上了一双创作的翅膀。

高中毕业时,他完成了800多篇文章,从中精选272篇,近46万字,出版了处女作《九童作文》。由他主编的刊物《星河》,还被评为全国中学生优秀期刊。

寻梦、圆梦、追梦――九童将自身经历比作不断前进的过程。

历经无数个咬牙前行的夜晚,2007年9月,张九童终于圆了大学梦,入读滨州学院。2011年9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2010年,张九童被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和搜狐网聘为“中国脑瘫救助海豚计划爱心大使”。从此,残疾人公益成为张九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上海参加“全国贫困脑瘫儿童海豚计划救助仪式”时,张九童陪同脑瘫患儿参观上海世博会。为了方便行动,主办方要求脑瘫患儿坐在轮椅上游览。当一个患儿要求同张九童合影时,张九童说:“我们要站起来合影,因为我们的心灵不需要轮椅!”

张九童将自己的梦想比作“月亮梦想”:“如果把健全人比作太阳,那么残疾人就是月亮。月亮之所以皓皓如银,是因为有阳光的普照。但太阳和月亮的梦没有区别,残疾人和健全人的梦没有区别,都是圆的。”

【立意角度】

1.即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运用示例:时间永不停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它的前进。时间之剑,从一万年前射来,箭头指向未来,最终射入时空的黑暗……面对残酷的现实,有人恐惧了,他们感叹人生的短暂,便一味享乐;有人无知地用荒唐的举动为人生画了个草草的句号;还有人却毅然把握住了时间的尾羽,他们用汗水甚至生命去与时间竞赛,一直奋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张九童虽身患残疾,却用自强不息书写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张海迪在《生命的追问》中曾经说过:“障碍有时成为真正的屏障,成为一张无处不在的网,只有精神的解放,才能挣脱这张网,获得自由。”是啊,让我们像张九童一样,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2.梦想的力量

3.心有清泉

运用示例:心有一盏明灯,便不会迷路,便可拒绝黑暗和苦涩。而心有一汪清泉,将会洗涤你的灵魂,滋润你的生命。

生活不相信眼泪,失败也不意味着扼杀成功。生活的辉煌拒绝的不是平凡而是平庸。如果心有流动的清泉,就会拥有一份明朗的心情,一份必胜的信念,一个坦荡的胸怀。

东山魁夷说:“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心中有泉的人,一生都在浇灌真、善、美之花。张九童从一出生便遭遇到了人生的沉重打击――被医生诊断为“可能终生弱智或不会行走”的孩子。但他却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不断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书写了让不少同龄人难以企及的精彩:获得博士学位,著述三百余万字,多年投身残疾人公益及理论研究……幸福于他,不仅是“有追求,不卑怯,每一天都有希望”,同时还意味着“让他人感受快乐,在奉献中创造生活”。

(本版供稿/江苏 王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