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加强互动,激发潜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强互动,激发潜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社会需要创新人才,新课程要求教师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互动型教学是一种改善教学中人际交往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情境互动,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关键词】 英语教学 互动 创新潜能

英语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列入课程任务。互动型教学就是一种创新性的英语教学,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它是一种既改善教学的人际交往模式又改善教学的组织形式,从这两方面入手而构建起来的一种英语教学, 教学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互相补充提高,通过教与学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协调教学各个要素之间,人与教学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教学共鸣、共享和共长。

1. 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指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注重创设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与环境,设计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受到科学思维训练,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过程,达到教学的优化效果,这样也利于达到全面优化学生素质的目的。如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我从以下两方面阐述:

1.1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兴趣这种个性倾向性能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且具有向往的心情;兴趣又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内在积极性。为此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新课的导入,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结合,以及教师的情感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质疑问难

俗话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由。为了使学生对学习兴趣保持持续与稳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质疑问难,这样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提问,甚至驳问教师。学起于思,思解于问,某种意义上讲,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通过学生提问、驳问、质疑,发现学生所提疑问中的创造和探索火花,不断充实教学活动内容。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的感想敢说的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学生的提问也可以促进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不断发现、研究、探讨新问题,达到教学相长。如在教学“What’s Wrong With Mrs. Brown?”一文时 ,我通过情景剧导入文章,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后面我又设置了让学生设想故事结尾的环节,学生说,我能不能先给举个例子,我便顺势抛出了一个思想性很差的结尾,请学生对其点评,然后引导学生展开竞赛:小组合作创设故事结尾,并对其他组创设的结尾作点评。竞赛很精彩,学生说出了很多我没想到的结尾,这些结尾为这篇文章增色不少。学生点评的语言在丰富中带有几分犀利,他们争强夺胜的样子让人难忘。这个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和学生的头脑。

2. 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人合作(Pairwork)或小组合作(Group work),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求得主动发展。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共同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探讨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合作中求得创新和发展。并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特别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偏弱和学习成绩不怎么理想的学生,使他们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进而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新目标》里面有关“Rules”这一单元时,让学生小组合作、相互讨论制定校规、班规,看哪些组制定的规章最切实可行,哪些最终被采纳。这样学生在互动中交流、探讨,效果不错。 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积极主动巩固了本单元语言知识,运用了所学语言,而且强化了竞争意识。

3. 情境互动

情境互动是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相应情境进行教学,启迪学生创新性思维。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不应该以讲授课本为专务,而要为学生创设能够思考,投入的情境,令其自为理解。” “发现学习法”创立者布鲁纳(J.S.Bruner)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 语言的交际功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体现出来的。语言源于生活,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把抽象的语言形式化为生动具体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感受英语语言,用英语的思维思考问题,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言,这样让学生真切感受语言的交际功能,做到学以致用。

思想有多远,学生的思路就可以走多远。我们在英语教学中采用互动式富有创新性的教学, 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英语,在互动中积极探究,主动质疑,这样可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1] 陈琳, 王蔷, 程晓棠.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 朱纯. 外语教学心理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 曾葡初.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