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发展勿忘节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发展勿忘节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决定2004年至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新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这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日益凸显的矛盾――资源约束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水、土地、能源、原材料等资源,几乎都出现了供求矛盾突出的象,资源约束的问题已凸显在我们面前。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全国城市缺水年总量达60亿立方米。沈阳市每天缺水达40万立方米左右,人均占有水资源只有486立方米,约是全国的1/5、世界的1/7,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现已形成了全市范围内240平方公里的降落漏斗,常此下去,将会使地面出现沉降、塌陷、裂缝现象,后果不堪设想。有专家预测,我国人口在2030年将达到16亿的高峰,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我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

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而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还在以近千万亩的速度在减少。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最近7年间,我国耕地总量已减少1亿亩。有600多个县市的人均耕地面积在世界公认的警戒线0.8亩以下。

我国国土面积占世界的7.2%,而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2.3%。由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起草的一份送往国务院的名为《矿产资源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报告中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中国油气资源的现有储量将不足10年消费,最终可采储量勉强能维持30年消费;到2020年,中国石油的进口量将超过5亿吨,天然气将超过1000亿立方米,两者的对外依存度分别将达70%和50%。

我国探明可利用的煤炭总储量接近1900亿吨,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7.36吨。以2003年17.36亿吨的煤炭产量,除以40%的煤矿资源回收率,每年所耗储量达50亿吨,1900亿吨可利用储量也支撑不到40年,况且煤炭的生产能力不是可任意增长的。专家认为,在我国现有条件下,煤炭年产量达到20亿吨是一个极限。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这就决定了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以煤为主的格局长期难以改变。根据《中国能源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到2020年我国发电用煤需求将可能上升到煤炭总产量的80%,需要大约19.6―25.87亿吨的原煤。目前全国发电装机容量3.85亿kW,且正以每年超过3000万kW以上的容量在递增,平均每年增长10%―12%,而煤炭的产量在过去13年中平均增长幅度不到3.6%。据专家分析,煤炭供需缺口到2010年是1.1亿吨,到2020年将是5.9亿吨。煤炭需求的增长与生产的增长形成巨大反差,我国煤炭有效供给已不能在正常情况下支撑发展的需要,支撑超常发展更是勉为其难。

由于电力供应紧张,2003年,尽管发电设备能力利用率已达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最大值,但全国却有21个省出现了拉闸限电的情况。2004年,辽宁也有拉闸限电现象出现。夏季,因炎热酷暑造成电力需求激增,大连市开始了建市百年以来的首次限电;沈阳市进入供暖期后,日供电量增加1300万千瓦时,达到4600万千瓦时的极限。用电形势严重趋紧,几乎波及所有省份。“电力供应紧张”已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焦点话题。

这里所列仅是荦荦大者,我国短缺的资源远不止这些。我国总体上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这是一个基本国情。除上面述及的煤、油外,我国天然气储量占世界总量的0.7%,锰矿石约18%,铜矿石不足5%,铝土矿不足2%,钾盐矿小于1%。与占世界21%的人口比例相比,我国已发现的主要矿产资源储量相当贫乏。有关方面的专家通过预测曾给出这样一个结论:到201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只有11种能国内保障供应;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减少到9种;到2030年,则可能只有2―3种。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因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已成为“资源弱国”。我们正在并将会长期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压力,我们不得不品尝资源约束的苦涩。资源不足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最大困难。

必须反思的现实――资源浪费

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资根基。而许多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其供给能力对整个世界来说就是有限的,对资源约束矛盾突出的我国来说就更为珍贵。然而,在我国却是如下的状况。

一方面是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入拉动,一方面是投入产出率不断下滑。经济发展的投入主要直接或间接用于经济建设资源的投入。有资料称,我们经济发展对投入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加深。1999年以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陡然上升趋势,2001年、2002年、2003年分别达到49.3%、50%和70.95%。与此同时,近十几年来,我国的投资效率(以增量资本产出率来衡量)却越来越低――1991年至1996年间的水平为1/2,而1996年后则为1/5至1/8,即投资5―8元才能使GDP增长1元。近2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了6倍,而资源的投入却增长了几十倍。我国经济增长的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以上。总体上呈现的是“三高一低”,即高投入、高消耗、高速度、低效率,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占主导地位。

一方面是资源消耗数量巨大,一方面是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目前我国许多资源的年消耗量占世界的份额都相当高,如钢材约占1/4,氧化铝约占1/4,水泥约占1/2,煤炭约占1/3,发电量约占13%,而我国GDP总值却不足世界的1/30。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我们的资源利用效率差距悬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年11月26日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通过2000年的相关资料列举了我国部分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按现行汇率计算的每百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我国为1274吨标准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比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分别高2.5、4.9、8.7和0.43倍;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如火电供电煤耗高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21.4%,铜冶炼综合能耗高65%,水泥综合能耗高45.3%,大型合成氨综合能耗高31.2%,纸和纸板综合能耗高12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能源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如火电机组平均效率33.8%,比国际先进水平低6―7个百分点。

一方面是人均资源捉襟见肘,一方面是资源浪费惊人。这里,仅以人们每天都离不开的水和电为例。我国电力生产匮乏,可用电浪费现象比比皆是。如,日常生活中电器待机电量损失巨大。一项家庭调查表明,有88%的用户不把电视完全关机,有74%的用户不把音响完全关机。 殊不知大多数家电产品和办公设备即使在关机状态下也在消耗能量,只要电源插头没有拔掉,电脑照样有4.8瓦的功耗,电视机有8.1瓦功耗。我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心认为,这种情形消耗的电能已占我国城市家庭电力消耗的10%左右。仅北京市300多万户家庭每年就要为此支付1.8亿元。如果算上企事业单位在办公过程中产生的能耗,损失的电能将更为惊人。再如,一些地方乐此不疲的“形象工程”耗电与我们的电力供应能力极不协调。我国水资源匮乏,可用水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如, 居民生活用水量过高,与用水俭省的国家相比差距甚大。以文明程度相对较高的上海和北京为例,目前上海居民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为350―500升,而德国仅为127升,即现在上海每人日均用水量是德国的3倍多;北京人均水资源虽然仅为世界人均值的1/32,但是北京的人均耗水量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日本的80倍。实验表明,一个水龙头如果一秒钟漏滴一滴水,一年便滴掉360吨水,而我国多数城市输配水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水损失高达20%以上,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全国每年浪费水资源更在100亿立方米以上。北京市仅一年的洗车耗水量,就相当于一个多昆明湖或6个北海的蓄水量。再如,社会生产水资源耗费过大,与发达国家的倍差竞高达两位数。农业生产,“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仍在普遍沿用,灌溉用水的一半在输水过程中就渗漏了,利用率仅为40%左右,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水平;工业生产,目前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而美国是8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日本的24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55%左右,而发达国家平均为75%―85%。

别无蹊径的选择――资源节约

面对资源的短缺与匮乏,未来发展的需求与压力,我们必须正视资源约束的警钟已经敲响,必须树立资源忧患意识,必须厉行节约与保护资源。其实,在世界各国,节约已经成为一种风尚,许多国家资源节约与保护已经融入到了生产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美国的国民消费水平位居世界之首,但美国学生的课本是重复利用的,一本教科书平均使用寿命5年。韩国人已经节约到了牙齿,为珍惜资源,他们研制出以土豆淀粉或江米面为原料的食品牙签,像餐馆用的一次性台布、旅馆用的一次性洗漱用品等,在韩国早已不见踪影。惠普是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可谓财大气粗,但他们却在办公室里设了“备用箱”和“再生箱”,只用过一面的纸张都放在备用箱中,其他人可以再利用纸的背面,两面都用过的纸则放入再生箱中回收。这些做法应能给我们这样一个认同和共识:再富裕也不能随意浪费资源。早在我国秦汉时期儒学经典《大学》中就写道:“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意思是说,创造财富自有重要的方法,那就是要使生产财富的人多,单纯消费的人少,创造财富要加快,使用财富要节制缓慢,如此,财富就会永远丰足。以往,我们中华民族正是靠这种不懈创造和节俭美德的代代相传,创造了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今,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仍然必须崇尚和发扬节俭与创造的美德和传统。

资源节约,从主体上讲涉及政府、企业、居民等方方面面,从客体上讲涉及能源、原材料、土地等林林总总,应从何处着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总枢纽,是当务之急。

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首先,将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来认识和推进。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全社会通力加强资源节约工作;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的政策法规和监督管理体系,实行严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充分考虑资源的有效充分利用,加快发展物质消耗低、吸收就业多、附加价值高的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倡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文明消费,使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变成资源。

其次,建立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因素和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指标体系。特别是干部政绩考核要坚决摈弃单凭GDP论英雄,而应将资源节约绩效指标纳入其中,如能源消耗强度、水资源消耗强度、三废排放强度、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同时,赋予资源节约绩效指标和人口出生率一样的一票否决权。

第三,尽快扭转“三竭、三不”式经济增长方式。“三竭、三不”式经济增长方式即竭林而耕、竭泽而渔、竭矿而采,不顾自然、不计代价、不问未来的经济增长方式。不转变这种增长方式我们的经济发展是难以为继、不可持续的。要通过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和推动结构升级,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合理的产业格局;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当前看,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节约资源的当务之急,必须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认真清理在建项目特别是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高耗能行业,从环保、安全、能耗、技术、质量等方面严格行业市场准入,有效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大干快上”的势头。只有通过如此理性、务实的产业格局调整,努力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才能迎来保持较长时期经济持续较快平稳增长和实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的“黄金发展时期”。

第四,要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促进资源的有序、高效开发和利用。一是建立以资源的有序、高效开发和利用为宗旨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强化对资源有序、高效开发和利用的监督管理。依法淘汰落后的消耗过高的产品和设备。从工商、质检、节能监测(监察)等各环节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二是制定和实施强制性、超前性资源节约标准与规划。这方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年11月26日出台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对于其他资源节约利用和开发也应制定出不同时期的专项规划,以利于有的放矢地对各种资源节约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三是建立和完善资源节约审计监督机制。组织对资源高消耗行业资源利用情况、降耗管理情况、各种消耗标准设计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四是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科学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结构,形成有利于资源有序、高效开发和利用的价格激励机制,抑制高消耗行业盲目发展,引导合理利用资源、节约利用资源、有序开发资源。

第五,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倡导资源节约型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种消费理念,节约可以推动我们珍爱本已十分紧缺的资源,确立一种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和永续发展的消费方式,树立崇尚适度物质生活和丰富精神追求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可持续发展。日常生活中杜绝浪费之举人人可为,可以节约之处俯首即是。淋浴擦肥皂时关掉水龙头,洗一次澡可以节约60升水;每个家庭每天少用一个塑料袋,可以节省大量的石油消耗;回收1吨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还可以节约造纸能源,减少水污染;采用节能光源,照明用电量将下降60%;如果把国内现有的1.3亿台冰箱全部换成节电冰箱,每年可节电431.32亿千瓦时,相当于半个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如此看来,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都紧握着珍贵的“资源”,掌握着中华民族发展的“命脉”。集腋成裘,滴水成河,如果13亿人口真正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所带来的资源潜力是不可估量的,这是我们国家走向强盛的强力支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条教益无尽的千古名训我们要永远记住。

(作者单位:辽宁省统计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