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偶然,还是必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偶然,还是必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走进中考语文考场,同学们最关心的肯定是作文,最害怕的恐怕也是作文。金素材,巧作文。请看特级教师仇定荣老师是如何化解难题,让同学们巧用素材,写出精美考场作文的。

当得知2013年常州市中考作文题时,我先是惊讶,接着窃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道“美丽的风景”,早已与学生结成朋友。事实证明,考前精心绘制的“风景”,学生在考场上是不会错过的。

中考真题

阿尔卑斯山的一条路旁竖着一块标语牌,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啊!”很多时候,当我们朝着远方的目标一路奔跑的时候,常常会错过许多不该错过的风景。况且,如果你有一双慧眼,风景又何止是清风明月、奇山异水呢?

请以“不该错过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学生习作

看了这道作文题后,你一定会想:这个题目也不容易写啊,老师怎么会感到惊喜呢?对,有这样的想法十分正常。不过,当你看完下面这篇平时练笔后,你或许会改变想法的。

雪中梅花

早晨起来,猛然觉得卧室内异常明亮。向窗外望去,雪花正在空中飞舞着,大地已经披上了银色的大衣。

我顿觉欣喜,踏雪游园的念头油然而生。

来到公园,我被眼前的雪景迷住了:屋顶上,静静地卧着白雪;树枝上,结满了白色的花朵;草坪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银毯;河面上,飘飞着一群群白蝴蝶……

忽然,一阵风沿着弯弯曲曲的河面吹来,一股幽香飘然而至,冲进丹田,沁入心脾,我情不自禁地啧啧赞叹:“啊,真香!”那种香,香得奇特,香得醉人,香得悠远,香得让人刻骨铭心。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寻香而去。

“梅花开了,梅花绽放了。”

那梅花,迎着寒风,竞相绽放:鹅黄的蕾、鹅黄的瓣、鹅黄的蕊,缀满枝头,一个个妩媚动人,向我挤眉弄眼……一些被风吹落的花瓣在空中飞舞;还有更多的花瓣挂在枝条上纹丝不动,更映衬出梅的风范,梅的精神。王冕的《白梅》诗不禁涌上心头:“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袖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浓烈的幽香,让我分不清东西,辨不明南北。嗅着幽香,品着幽香,我仔细观看,枝头上还有些许枯黄的叶蝶悬挂着,来不及脱落,微风一吹,沙沙作响。风也带上花香,带上春姑娘的足音,似乎一下子唤醒了冬眠的万物。

雪落在枝头上,与梅花合二为一,秀美多姿。人们常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此时此景,不正是雪与梅的完美融合吗?梅花这种“香自苦寒来”的精神,足以让人感悟一生了。伟人对梅花崇尚有加,《卜算子·咏梅》把这种喜爱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梅花的这种品格,何等高洁,何等脱俗,不愧是花中之魁。

漫步在公园,踏着皑皑白雪,看着雪舞长空,嗅着沁人花香,品味梅的精神,感悟人生真谛,不亦乐乎!

这篇习作写得怎么样呢?我想,它除了语言优美之外,还有两点值得称道。第一,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习作通过对雪中梅花的描绘,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质和超凡脱俗的傲骨。第二,观察仔细,长于描写。对雪景的描绘,立足于宏观勾勒;对梅花的描绘,则侧重于微观雕琢。

习作欣赏了,你有何感想呢?你或许纳闷,不就是一篇优秀作文吗?你或许意识到了什么,已经恍然大悟。好了,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下面这篇考场作文吧!

不该错过的风景

七色的彩虹,绚丽缤纷,富贵的牡丹,妖娆动人,都很美,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题记

晨起,猛然觉得卧室内异常明亮。向窗外望去,雪花正在空中飞舞着,大地已经披上了银色的大衣。我顿觉欣喜,如此美景怎能错过?踏雪游园的念头油然而生。

来到公园,我被眼前的雪景迷住了:屋顶上静静地卧着白雪,树枝上开满了白色的花朵,草坪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银毯,河面上飘飞着一群群白蝴蝶……

忽然,一阵风沿着弯弯曲曲的河面吹来,飘然而至的幽香,冲进丹田,沁入心脾,我不禁啧啧赞叹:“啊,好香呀!”这种香,香得奇特,香得醉人,香得悠远,香得让人刻骨铭心。

在这银白的世界里,何来如此清香?我沿着弯弯的小路,踏雪前行,寻香而去。“梅花开了,梅花绽放了。”看到不远处盛开的梅花,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呼唤起来。

那梅花迎着寒风竞相绽放:鹅黄的蕾,鹅黄的瓣,鹅黄的蕊,缀满枝头,一个个妩媚动人,挤眉弄眼,一下子跃入我的眼帘,挤进了我的心田。一些吹落的花瓣,在空中飞舞;还有更多的花瓣挂在枝条上纹丝不动,更映衬出梅的风范,梅的精神。王冕的《白梅》诗不禁涌上心头:“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袖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浓烈的幽香,让我分不清东西,辨不明南北。嗅着幽香,我仔细观看,枝头上还有一些枯黄的叶蝶悬挂着,来不及脱落,风一吹,沙沙作响。雪落在枝头上,与梅花融为一体,秀美多姿。如此美景,确实不能错过啊!人们常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此时此景,不正是雪与梅的完美融合吗?这种鬼斧神工的奇景,只有梅才能造就呀!伟人对梅喜爱至极:“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细细品味,梅的品格是何等高洁,何等脱俗。梅不愧是花中之魁。

朋友,在这寒冷的冬天,我们一样应该多出去走走,去欣赏那些容易被忽略、不该被错过的风景。

读了这篇考场作文,你一定会惊呼妙哉!一篇普通的练笔演变成了一篇质量上乘的考场作文。也许你会说:偶然!纯属巧合。然而,我要告诉你,是偶然,也是必然。这是考生在中考作文复习中进行科学训练的结果。

名师点拨

科学审题 灵活运用作文素材

写好中考作文,正确审题是前提。倘若审题出了差错,一切努力都将化为泡影。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题目,正确把握行文方向,保证作文完全切合题意。具体来说,要做好加、减、乘、除四法。

做“加”法,让内容具体充实。一般说来,中考作文题都是简洁明了的,一看便能抓住关键词,把握隐含意。不过,题目太简洁了,作文就容易导致宽、空、散。怎么办呢?给题目做“加”法。就是在适当位置添加符合文题的字词,其写作内容就会变得具体清晰起来,宽泛、空洞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就像上文的考生,首先抓住了关键词“风景”,并理解了它的内涵(既指“清风明月,奇山异水”这些自然风景,又指美好的言行、精神、品质等人文风景),然后就在标题前加上切合题意的“雪中梅花”,就使写作题材变得具体可感,立意变得高远深刻。

做“减”法,让主题深刻高远。有时,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较为复杂,从作用上看,可分为引导性内容、阐释性内容、提示性内容、意图性内容。这四种信息,意图性内容最为重要,而引导性、阐释性、提示性内容可以作为构思的参考。如2012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作文题:请以“帮助”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该命题与一般命题作文的区别是,题目前还提供了一段材料。因此,在审题时,我们要善于从众多内容中减去信息,突出主题。事实上,标题“帮助”为意图性内容,是最重要的,应该牢牢抓住。而材料中的其他信息,大多属于引导性内容,不必过多关注,只要筛选出对题目起导向、启示作用的信息就能满足要求:帮助别人,贵在真诚,特别是在饱受命运打击和苦难折磨时,仍能尽其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做“乘”法,让题目倍增哲理。有些作文题看上去很普通,就是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性知识,写出来的作文也就往往缺少新意。要改变这种局面,方法很简单,只要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理性思考,把普通的题目上升到思辨层面,就能增强作文的力量。因此,我们要用心积累一些哲理句,在审题时巧用这些原理“触碰”“同化”具体材料,就能让作文充满哲理,震撼读者。例如,中考作文题《接受与付出》,就是一个普通的常识性题目。在审题时,做好“乘”法,让“接受与付出”升华为理性的思考、人生的哲理:学会接受,乐于付出,是做人的两条基本原则;接受,是感激、尊重;付出,是感谢、回报。

做“除”法,让本体脱颖而出。比喻性题目是中考作文题的常客。审题的关键是要把题目中喻体的表层意除去,转换成本体,这样,就能把握题目内涵,明确写作指向。《不该错过的风景》就是一个比喻性题目,如果仅仅把它理解成自然风光,摄取几幅现实景观,而缺乏个人经历、体验、感受,文章就很难得到阅卷者的青睐;反之,若能将“亲情友情人间情,家事国事天下事”演化为“特殊的风景”,并将此类风景的价值、内涵、哲理点化出来(即风景的比喻义),就能使文章立意高远,内涵丰富。

写好中考作文,审题训练不可少,讲究方法策略,灵活运用素材尤其重要。上文《不该错过的风景》为同学们活用素材提供了范例,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素材再好,还只是未经艺术加工的材料,在作文时要做到三点:即所用材料必须与主题密切相关,不游离主题;能根据主题需要,把素材的亮点、与众不同点展示出来,决不人云亦云;素材使用要恰到好处,用在作文的刀刃上,决不画蛇添足。像上文习作中两处诗词,就用得极为精当。

毕业班同学阅读了大量中考满分作文的书籍,这很有必要。事实上,每年也总有中考作文题与之“有缘”:或亲密接触,或擦肩而过,或似曾相识。这里请同学们注意,千万不可默写原文或改头换面,那样做就会被阅卷者无情地判为“抄袭”。正确的做法是:或活用某一片段,或借鉴谋篇布局,或模仿中创新,或触类旁通,迸出新火花。

平时的练笔凝聚着自己的心血,倘若中考题与之有一定的匹配度,焉有不用之理?但是,切忌生搬硬套,而要精心加工,善于点题,像《不该错过的风景》一文,为了突出雪中梅花不该错过,从题记入手,自然引出梅花;正文部分,接连五次巧妙点题,让人们不得不佩服小作者高超的点题水平。

仇定荣,男,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徐州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