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老师松手 学生参与 成功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师松手 学生参与 成功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文教学一直在"少"、"慢"、"差"、"费"的怪圈里徘徊,语文考试的分数是所有科目中最低的,语文教改喊得最响,语文教师遭受的指责也最多,受了不少冤屈,心中有倒不完的苦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能否和谐共振?语文教学的"瓶颈"在哪里?语文教学高效的秘诀在哪里?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今语文教学中提的最多、最响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将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呢?

关键词:改进 参与 教育教学

一、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学生参与的实质是什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目标并理解其意义,知道确定的目标依据和实现的措施。这样师生双方就会达成共识,同心协力地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否则学生就不会参与进来。只有当学生认同目标时,老师才能通过启发、说明等手段将之转化为学生的追求,从而实现需要上的一致、认识上的一致和感情上的共鸣。其次要设计好的策略,共同配合。为了实现目标,教师设计一定的教学策略,采取不同的方法步骤等,无论是听说读写,还是参观研讨,无论是教学过程的编排,还是教学手段的谋划,都应精心务之。但是,所有这些都必须坚持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使学生能够接受并配合起来。这种配合越协调越默契,教学的效果越好。所以,组织策略,必须有针对性、可行性,要顺应学生的实际状况,有利于学生的活动表现。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参与的时效性。否则,教师有再好的策划到头来仍是纸上谈兵,孤掌难鸣。[1]

二、改进教学方法

1.融洽师生关系

即构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的封建家长式的权威意识,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等。究其根源,在于我们教师观念的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如今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接受信息广,老一套的封建家长式的教学早已不适应了。据此两点,我们就要敢于且必须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想、敢说、敢做的开放氛围,学生只有在多思、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也只有允许学生在思错、说错、写错的宽松的训练过程中,才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我在几年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创造此种情境,例如:与学生建立坦诚、平等的兄长、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营造无话不谈,激烈争辩的课堂氛围,敢于说“不”、敢于提出尖锐问题的思维习惯等等。这样,不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样也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尊敬和亲近,也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了学生的潜在主体作用。因此,在几年的教学中,所带班级的学生不但学得轻松,而且学得愉快,学得主动,成绩也名列前茅。[2]

2.循循善诱、耐心启发、帮助引导

高中的学生正处在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从心理上来说,他们渴望成为一名真正的“成年人”,因此,面对批评容易产生叛逆心理。此时,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听到一些带有鼓励性和表扬性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正是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多方面的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比如:高一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作文课,上课前老师先问“你们感觉语文中最难学的是什么?”学生一般会回答“作文”,这是老师用希望激励学生,“你们信不信,今天我们学了这堂课之后,人人都能写出好作文,你们愿不愿试一试?”――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希望。不仅如此,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也都用“你真棒”、“你真行”、“你是我教过的学生中悟性最高的一个”等表扬性语言予以赞扬。即使回答错误,我也会用“再思考一下,我相信你一定会思考正确的”等激励性语言给予鼓励。而且,我一再激励学生不要把面对的问题当成困难,而应看作挑战,这样,学生就会充满信心的去克服它、战胜它。[3]

3.激发学生兴趣

大家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难设想,一堂让学生听而生厌、昏昏欲睡、照本宣科、索然寡味的语文课能产生多大教学效果。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以巨大的情绪力量感染学生,激发创造的潜能;教师如果只顾和尚念经似的传授,不根据课堂信息反馈灵活调整自己的教法,那就是盲目的教学,是教育智慧处于最原始状态的表现。教师要以渊博的学识、民主的理念、丰富的情感、形象的语言、思辨的哲理、灵动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有了,就有了学习进步的可能性。课堂上,一些学生思维涣散,目光呆滞,无所事事,制造混乱,主要根源就是教师的课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当然这些都是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的自然延伸,而不是牵强作秀,摆花架子。教师要在大脑迅速处理视听反馈信息,把学生“从那童年的美妙的独木舟上引渡到全班学生乘坐的认识的快艇上来。”有的学生胆小,老师多年的“棍棒使他积成了一种思维的惰性”,这时教师要激励学生大胆地说,不要怕讲错了,要敢于破胆儿,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讲:“教育和教学和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的成功的乐趣。”学生怕写作文,老师可引导他们去感受现实生活,看人家怎么写的,只要他一次作文写出来了,他就会有写不完的事,抒不尽的情,讲不完的理,他也最终会因对语文学习有兴趣而走向成功。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通过“文以载道”的形式,促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质变,从而改变整个学习的面貌。

参考文献:

[1]王道俊 王汉澜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孙培青编著的《中国教育史》

[3]北京师范大学吴式颖编蓍的《外国教育史教程》

作者简介:

姓名 赵妍(1981.6~),性别 女,籍贯(陕西咸阳),单位 陕西咸阳中学,学历 本科